债主们非常不安。
自今年开年以来,昔日首富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屡遭股权冻结,而最近的一次,更是加深外界对万达债务危机的担忧。
3月20日,天眼查显示,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新增1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全资股东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股权冻结金额达到80亿,为万达集团所持全部股权。债权人此举可能是为了防止资产转移。
大约8年前,王健林用一场“世纪交易”,换得约670亿救命钱,得以渡过危机。如今,他出让核心资产控制权换来600亿,却在短暂化解上市对赌危机后,很快被滚雪球一样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2023年以来,万达已出售30多座万达广场,但更像是“卖血续命”。
面对这一场危机,年过70的王健林,似乎还未找到稳妥的破局之法。
再遭重击
80亿元股权遭冻结之所以引发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产业集团是万达的关键产业之一,对王健林意义重大。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于2012年9月,80亿的注册资金,在国内文化企业中属于顶配。而几个月前,万达才吞下全球第二的美国影院公司AMC。
一心想要从地产转型的王健林摩拳擦掌,在媒体上放下豪言,“到2020年,万达文化产业收入将达800亿元,跻身全球文化企业前十”。
王健林也并非是喊喊口号,要知道,2018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营收已达到690亿。
但危机说来就来。2017年,万达将部分文旅项目及酒店打折出售,王健林的文旅野心遭遇重重一击。如今,万达文化产业版图里,文旅项目只剩4个。
不过,王健林的文旅野心一直未曾消退。2022年的男足世界杯赛场上,现场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万达文旅”LOGO异常显眼。次年,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更名为万达文旅集团。
重启文旅的信号如此明确,但万达很快又遭遇商管上市对赌危机。在王健林为债务奔走之时,儿子王思聪似乎接过了部分担子。
2023年7月,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王思聪担任董事长。当年11月,一身休闲装的王思聪出席与泰安市政府文旅项目的签约仪式,引发关注。
万达方面表示,寰聚商业属于王思聪的个人业务范畴,与万达集团的关联度较低。不过,王思聪进军文旅产业,很难说没有帮助父亲延续梦想的意味。
但文旅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再加上王思聪经常在海外飘着,这一块业务何时能开花结果,现在还很难预料。
截至目前,寰聚商管的微信公众号只发布了三篇文章,分别是2023年11月王思聪在泰安签约及公司介绍文章,以及2024年11月发布的有关推出餐饮品牌“牛校长”的宣传文。
无论如何,万达的文旅产业远未恢复元气,如今还遭遇股权冻结,对王健林来说,无异于又一次打击。
而债主们的耐心,正在不断流失。
今年以来,大连万达已有6次股权冻结,此外,还有4次成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近64亿,超过去年全年。

▲万达今年新增多起股权冻结。图片来自天眼查。
而股权一旦被冻结,万达就无法通过股权质押等获得现金流,流动性压力会随之加剧,又会降低债权人对万达偿债能力的信心,行成恶性循环。
天眼查显示,截至3月26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24起股权冻结,合计冻结的股权金额,已经超过157亿。
债务越还越多
万达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
2024年初,万达商管与太盟投资集团成立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3月份,太盟集团、中东资本、中信资本等,对“新达盟”投资600亿,投资人合计持股60%,万达持股40%。万达380亿对赌款危机就此解除。
但万达要还的钱,并没有就此减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大连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412.8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292.57亿元。
到了2024年6月末,大连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降至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仍有302.69亿元。货币资金为115.77亿元。
过了一个季度后,公司负债合计约2990.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40.01亿元。
但债务其实还在增加当中。
在去年1月融创中国对万达提起仲裁,要求退回95亿元股份回购款后,当年10月,苏宁易购和永辉超市也先后对万达提起仲裁,涉及的款项分别为50.4亿、38.57亿。
此外,据财新今年1月报道,去年11月,银泰集团就百年人寿股权转让发起的仲裁,已经有了裁决,万达需退还27亿,并按8%的年化利率支付资金占用费。余下的43亿元涉及万达及其关联方股东,仍在仲裁中。
仅是这几项集中在下半年的的仲裁,如果万达均告负,将增加逾250亿债务。
而据财经杂志今年1月报道,万达相关人士称,由于融创仲裁导致万达商管部分股权被冻结,其中包括与新达盟有关的股权,因此投资款并未完全到户,万达的债务缺口仍难以填补。
除了加速卖资产套现,万达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
2023年开始,万达系就开始减持万达电影,套现逾60亿,直至去年4月,王健林将控制权拱手让给中国儒意和上海儒意,套现超20亿。今年2月,万达方面继续减持,对万达电影持股比例将降至5.05%。
此外,万达能卖的,就是核心资产万达广场了。
虽然王健林几年前曾说过,“万达广场就是我的命”,“我什么企业都可以放,这个企业不能放”。但2023年初,坊间就传言,万达曾将一个资产清单推给某保险资金,清单中包含40-50个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
2023年以来,万达已快卖出30多座万达广场,特别是今年,抛售速度加快。就在3月24日和25日,又有两座万达广场进行工商变更。
但王健林应该也有点心痛。有报道称,坤华股权投资拿下14座万达广场,累计耗资超68亿,粗略测算,每座广场仅价值约5亿。
据中国房地产报,“出售的前提是万达方面必须要给到一个很低的折扣,只有安全垫够厚,风险才可控。”
业界有说法称,“卖万达广场就像卖血续命”。
上市很难,还得继续?
王健林并未到穷途末路之时。
30多家万达广场说卖就能卖了,作为万达命脉的商管业务平台,看起来也仍然是家大业大。
今年1月,珠海万达商管的年终总结会透露,去年新开业万达广场25座,管理商业面积超7000万平方米,为各类轻资产合作方运营管理513座已开业万达广场。
此外,根据万达集团2023年底公告,珠海万达商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2023年营收近300亿,利润将近100亿。
在万达商业地产谋求A股上市无果后,2021年3月,珠海万达商管成立,作为大连万达商管旗下的轻资产运营平台,肩负万达商业继续上市的重任。
当年8月,郑裕彤家族、碧桂园、中信资本、腾讯、太盟投资集团等,对珠海万达商管注资约380亿元,其中太盟的投资额达到约180亿。
自成立开始,珠海万达商管数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至今仍未成功。由于其未能在2023年底赴港上市,万达需要向部分投资者支付约300亿元股权回购款。这也是万达这一波资金危机的引爆器。
但太盟等投资人随后奉上的600亿新投资款,只能说是解除了万达的对赌危机。
面对滚雪球般的债务,不断累积的股权冻结额,王健林亟需找到解决之法。毕竟,他已经失去了最难割舍的商管业务的控制权,而万达广场,也不能一直卖下去。
最好的解题之法,可能还是上市。
今年1月,王健林才将其所持大连万达集团240万股,质押给大连万达商管的子公司。估计是融资渠道太有限了,才使得王健林选择从集团内部筹集资金。
而从太盟投资过往的投资风格看,其一贯投资理念是,“寻找被低估的优质资产,通过改善管理、优化运营,实现资产增值”,再通过成功上市后退出,比如其曾投资腾讯音乐、日本大阪环球影城等。也因此,投资人的上市诉求依旧存在。
不过,珠海万达商管数次冲击港股失败,在公司基本面未得到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要成功上市仍非易事。
此外,随着控制权丧失,曾与王健林一同打天下的老臣纷纷离去,万达如何维系在商管的话语权,能介入业务到何种程度,可能都要打个问号。
自丁本锡2019年卸任大连万达商管董事长后,商管业务的董事长和总裁之位,就一直在几位万达老臣间流转,包括齐界、肖广瑞和张霖。这三人都在万达效力20多年,也正值事业的当打之年,张霖和齐界甚至还曾被视为王健林的接班人。

▲图片来自观点新媒体。
但今年2月,随着张霖辞任总裁,商管与文化产业的重要职务,都由同为老将的张春远一力承担。
如今,万达老将们纷纷离巢,今年71岁的王健林,在面对危机时更显势单力薄。
去年11月,网上流出一组照片,是王健林到大理一家寺庙烧香祈福的场景。照片中的他身材瘦削,表情凝重。
但不管怎样,他都还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