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0
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发布公告,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财政部向四家国有银行注资
5000
亿元。财政部为什么要对这
4
家国有银行大手笔注资?这种注资行为和普通人是否有关系?如果有,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这次财政部向
4
家国有银行注资,主要是为了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提升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银行获得财政部注资之后,将可以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财政部这次大规模注资行动,蓝图设想由来已久。早在去年
9
月份,金融监管局局长李云泽就曾经表示——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今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这一次
4
家国有银行获得财政部
5000
亿元注资,意味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落地。
如果按照
“分期分批”的思路,财政部向国有银行注资的行为也许还有后续,因为这次获得注资的只是
4
家国有银行,还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不在名单之列,不排除未来还有继续注资的可能性。
我国的国有银行之所以需要财政部大规模注资,最直接的原因是,
为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贷款利率在最近几年快速下降,加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银行息差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虽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还在安全范围之内,但息差大幅下降之后,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利润水平还是面临较大压力。
截
至
2024
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
1.52%
,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而且跌破了
1.8%
的警戒线。以国有银行来看,由于扶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更重,加上存量房贷下调的影响更大,所以,国有大行的息差下降速度更快,除了邮储银行的息差为
1.87%
,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他几家国有大行的息差分别为,建行
1.51%
,工行和农行
1.42%
、中行
1.4%
,交行只有
1.27%
,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我国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靠息差收入,当国有大行的息差越来越低,意味着未来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这不仅事关银行自身的经营,更重要的影响在于,这将制约国有银行扶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蔷薇风暴
》剧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向国有银行一次性注资
5000
亿元,表面上是为了补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未雨绸缪,保证国有大行具备继续向实体经济输血的能力。而且,财政部向国有银行注资的方式,还避免了银行在
A
股市场直接融资给股市带来冲击,从财政部的认购价格来看,也普遍高于这几家银行在
A
股的市场价,这样也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
财政部向银行大手笔注资,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银行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但从微观层面来看,最终也会和普通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普通人而言,财政部向国有大行注资,那些有贷款需求的人将从中直接获益。
首先,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提高之后,放贷能力也随之提升,普通人申请房贷、消费贷以及经营贷等等,都会相对比较容易。而且,还能够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房贷利率和大部分民众的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已经买房还是打算买房的人,房贷利率未来走势如何,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众生活。
2024
年以来,我国房贷利率持续下调,截至今年
2
月份,个人新发房贷平均利率为
3.1%
,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过
60
个基点。而对于存量房贷利率,过去几年因为显著高于新发放贷款利率,一度引发了大规模的提前还款潮,去年也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去年
9
月份,央行公开发文,表示“将
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
”
,
要求各商业银行
2024
年
10
月
31
日前统一对存量房贷利率实施批量调整。经过这一轮调整之后,很多高位站岗的存量房贷利率终于相迎来实质性下降。
存量房贷一直是各大银行的最优质资产,这一轮集体下调之后,对银行息差带来较大影响,以
6
大国有银行来看,息差降至历史最低,而且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和这一轮降低存量房贷不无关系。
国有银行息差创历史新低之后,在
2025
年继续降息的空间就会比较有限。不过,
随着这一轮财政部大手笔输血,这就意味着,今年银行还可以继续保持降息的动力。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尤其是有贷款需求的民众,将可以继续享受到更低的利率。
不过,对于有存款和理财需求的民众,那就是另外一种感受。银行继续保持降息的势头,意味着存款和理财的难度还会继续增加。
经过过去两年持续降息之后,我国的存款利率屡创历史新低。
1
年期到
5
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只有
1.1%-1.5%
左右。如果今年存款利率继续下降,
1
年期存款利率可能会跌破
1%
,
3
年和
5
年期存款利率将只有
1%
出头,存款利息将变得越来越微薄。
尽管我国的存款利率屡创新低,但是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还在明显上升。根据央行数据,
2025
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
8.74
万亿元,比去年多增
2.3
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
36%
。
国人放进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但是利率又越来越低,对于偏爱存款的国人而言,也就只能接受未来利息收入还将持续缩水的现实。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