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40岁之前,没见过什么高山,没想到人生最难翻越的,是生活。”领口处那枚别偏了的珍珠胸针,似乎暗示着她目前无序的状态。从幼儿园开始,她就深得老师喜爱,且深知怎么能让老师喜欢。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毕业后还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去创业。他们家也因此成了当时的同学里,最早一批住上别墅的。可以说,40岁以前的小艾,不仅是别人艳羡的对象,她自己也颇为满意。小艾常常能收到老师发来的消息,不是提醒儿子的作业没做完就是乱做一通。可每次一开口,儿子就很不耐烦地让她停止“大道理”。两人争吵时,老公还甩出一句“连孩子都教不好,要你有什么用!”可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曾经花尽心思追她的男人,居然有一天会用“没用”来形容她。等她缓过劲来,再看到老公那张冷漠的脸,顿时气得夺门而出。可那个以往在她生气都会道歉哄她的男人,这次竟然一直都没有道歉示好。小艾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岔了哪一步,怎么顺风顺水的人生突然就失控了。在连续、稳定的咨询里,小艾逐渐发现自己的“卡点”。
在咨询里,当我们聊到小艾为什么能让老师喜欢自己时,“完美”的外壳开始出现裂痕:我:“我记得你说过知道怎么让老师喜欢。是因为你从小长得好看,所以讨人喜欢吗?”小艾沉思了一会,答道:“也不全是。长得好看是能获得不少喜爱,但我应该也有,怎么说呢,讨好的举动?”我:“你察觉到了这里面似乎有些讨好的方式,能详细说说吗?”小艾:“我还小时,妈妈是高中班主任,晚上得去学校,就让我爸在家带我。但我爸陪我一会就想去朋友家打牌。我被他丢在家几次,一个人很害怕。后来,知道我爸喜欢喝茶后,我就会在他想出门前给他端茶,让他不要出去。这还挺有用的,我爸看到我端茶给他,就很开心,不出去了。”小艾:“可能当时也没办法了吧,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很害怕。而且,我妈回来要是看到我爸把我一个人丢在家,肯定要吵架的。我就灵机一动用这个方法把我爸留家里了。我妈回来看到我爸在家陪着我,也会开心很多,你看这多好啊。”我:“一个孩子从小就能精准识别家庭氛围,用乖巧替代了自己的真实情绪,我怎么听了心里有点酸酸的。”小艾沉默了几分钟,然后苦笑着跟我说:“刘老师,我刚才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心酸’的感觉了。”被困在“完美脚本”里的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感受了。她总能在很短的时间烧出可口的饭菜,出门也总是打扮得很优雅,在学校也很受学生喜欢;后来爸爸因事业发展,更少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妈妈也能平衡好职场和家庭,一边上着班,一边带着她,直到她上大学。
婚后,她给自己的设定,也是要“优雅知性”“事业家庭平衡”“婚姻稳定”……为此,她经常凌晨五点就起来,处理工作、健身、忙前忙后。虽然家里有请阿姨,但有关儿子的事务,小艾也还是会亲力亲为。可她精心维护的“完美”,却在儿子上高中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从小,儿子就表现得很聪明,学东西很快,语言和运动能力也很强。小艾很为他骄傲,不知不觉复制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成绩本来非常好的他,中考却只以高几分的成绩堪堪考上重点高中。上高中后,更没有一点儿要做学霸的想法,甚至有时作业都不做。老公、父母也纷纷责怪她,认为是她不会教育孩子,儿子才会如此叛逆。新调来的年轻同事,能力很强,气质出色还很拼,一看就是有冲劲,很可能会把她挤下去的“狠人”。小艾感觉生活像一辆失控的火车,呼啸着向她奔来,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咨询中,我们先一起探索了小艾的“乖小孩→完美小孩→完美女性”的心路历程。幼时和父母相处时屡试不爽的“乖小孩”模式,让小艾越发相信“只要乖巧完美就能控制他人”。同时,也在小艾心里埋下了“只有足够好才有存在价值”的信念种子。到上小学时,因为父母从小的高要求,小艾总能因出口成章得到师长的赞赏。再加上她聪明又形象好,常常会被老师要求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比赛。这渐渐让小艾感觉到压力,想退缩,可一看到老师满含期待的眼神,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为了成为“完美小孩”,小艾在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我爸妈都挺优秀的,所以他们觉得我优秀是正常的,做不好就是十恶不赦的。”对小艾来说,整个成长过程中,她似乎都像在走钢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掉入深渊。“我记得有次全校演讲,上台后,我一直有种想把这次演讲搞砸的冲动。我想看看我爸妈和老师会怎样对我,但很快又把这个冲动按下去了。”“我不敢赌,我怕!怕他们说我没用,给他们丢脸,怕他们不爱我,不喜欢我了,就像我老公那天说我‘没用’一样……”这一刻,她看到了自己的恐惧:她害怕自己一旦不完美,就会被抛弃。也看见了一直推动着她苛责自己的核心信念:“我必须完美才能被爱。”通过咨询的反复讨论,小艾看到了扎根在她童年的生存策略——讨好。因为早年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恋,让她的潜意识里深埋着一个警报器:“一旦发生冲突就有危险”。这种创伤性认知,让她只要面临冲突,就会瞬间启动“讨好顺从”来拆除警报。在咨询室这个安全的空间里,小艾开始面对和表达真实的自己。愤怒、恐惧、羞耻等情绪都是真实自我的信号,而不是要消灭的“错误”。随着咨询的深入,小艾从一味追求“完美”中解脱,逐渐接纳自身的“阴影”,比如自私、攻击性等。“出错是十恶不赦的”
的念头终于不再持续萦绕在她的脑海。在遭到拒绝和攻击时,小艾能够察觉并控制住下意识启动的“讨好顺从”,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但在咨询室这个安全岛里,小艾能够消化那些自己很难独自难消化的负面感受,积极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渐渐地,也开始心疼那个一直以来无比努力的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当她的核心信念开始转变成“我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 ”,勇敢表达自己、说“不”的力量就建立了起来。如今,小艾不再执着于当所谓的“贤妻良母”,而是将时间更多地安排去探索那些从前感兴趣却未曾涉猎的领域,比如徒步、探戈……她们聪明、坚韧、面面俱到,却把最深的疲惫和脆弱藏在“完美”之下。真正的勇气,不是永远完美无缺,而是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也感觉人生逐渐失控,或正在经历至暗时刻,请记住:咨询室不是“修理缺陷”的修理间,而是一个让你安全地“做自己”的安全岛。在这里,你可以卸下铠甲,可以哭泣,可以愤怒,可以不够好。作者:心理咨询师刘莎莎
编辑:小西
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刘莎莎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心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从业时间超8年,服务时长超11000+小时。她擅长通过经典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和意向对话疗法,帮助来访者解决抑郁、焦虑、羞耻感、无价值感、情绪失控/冲动等问题。为鼓励求助意愿,刘莎莎老师特地开设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50元/次的咨询,现仅需325元。如果,你也想打开内心的黑匣子,探索藏在冰山下更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又想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