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昨天成交1.29万亿,总市值下沿基本已经调到了上月末的水平。也就是说一周的调整,基本上干掉了本月的市值增长。虽然微盘股暂时有止跌迹象,但调整速度还是比较惊人的,尤其是昨天,前期热门股主动砍仓的比较多。港股因为小米的募资也出现了调整,恒生科技调整比较厉害。也有外资在交流中戏谑,以往是A股把公司卖给他们,现在是不是港股也要把公司卖给他们。从市场跟踪来看,后面还有几家要圈钱的。不包括宁王,宁王动作太慢,才拿到许可,别人已经摘完桃子了。退一步说,这些企业在港股圈钱总比在A股圈好。A股看着日成交都万亿级别很热闹,要是真这么被接连圈几下钱,当场脚投票了。
从市场节奏来看,港股是要横一横甚至调整了,不管LO多看好,也禁不起这样圈钱。等圈完了再看。当然,流动性还在,所以中市值港股还是可以搞的。南下资金其实是知道国企股不会这么身段灵活地圈钱的,但这个还要看老外是否能转过弯来协同。
高位板块,昨天蔡老板说的那段话,其实更多指向性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算力市场。他原话的意思是美国算力没有锁定客户就开始建,可能会泡沫化。但我们这点资本开支,和美国的没法比,大厂运营商加一起,能见度也就三四千亿的资本开支,和美国那个规模真的没法比。所以泡沫化说的是美国。但市场处于调整期,负面信息会被放大,这也是市场自身的规律。同理机器人方面,国内也有领军企业在说一些话来降低全社会对机器人的预期,也有说清楚机器人进入家庭要L4级别水平。这些信号估计也会被放大,因为本身在调整期。
方向上是对的,但调整也是必然的,炒起来的杂毛太多了。这个没啥不好理解的,小学都学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不过愿不愿意接受罢了。
如果能接受,抱着【金钱永不眠】的思路,高位搞不好了,那搞搞地位有逻辑有业绩的,最近低位都是能赚到钱的。比如说军工这种很狗但是正在基本面修复的板块,大票不好搞,上游小票轮动一下还是不错。比如科技向内部的轮动,最近也走了海洋经济,受限于监管高度开始回调,然后核聚变就起来了。这种轮动模式,年策略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清楚了,【先交易大厂竞争,再交易科技轮动】。那轮动到哪里,我也无法未卜先知,只能是多花精神头,看看每一个聚落的能量水平,越是认真的人扎堆多的地方,起来就越快。本质还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押大小。
此外,科技向,这两天电子狗扎堆去semicon,我本来也想去的,看看黄浦江,看看展听听会挺好的,但这不是跟老母鸡孵蛋似的要盯着自己的票,就去不成。前方有啥新消息,等大家分享吧。股票涨不涨不知道,今年产业确实变化大,值得跟踪。
指数最近应该有个小反弹了,可能指数也弹不了多少,但游资打法的连板梯队又修复了些,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小的情绪周期。但更多还是取决于监管吧。量不能再缩了,缩到1.1万亿以下,很多人真的就休息了。如果活跃资金再离场,轰塌到八九千亿,那么估值重心还会下挫。
流动性是血液,呵护流动性就是呵护市场。
先码这么多吧,错别字不改了。
从市场节奏来看,港股是要横一横甚至调整了,不管LO多看好,也禁不起这样圈钱。等圈完了再看。当然,流动性还在,所以中市值港股还是可以搞的。南下资金其实是知道国企股不会这么身段灵活地圈钱的,但这个还要看老外是否能转过弯来协同。
高位板块,昨天蔡老板说的那段话,其实更多指向性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算力市场。他原话的意思是美国算力没有锁定客户就开始建,可能会泡沫化。但我们这点资本开支,和美国的没法比,大厂运营商加一起,能见度也就三四千亿的资本开支,和美国那个规模真的没法比。所以泡沫化说的是美国。但市场处于调整期,负面信息会被放大,这也是市场自身的规律。同理机器人方面,国内也有领军企业在说一些话来降低全社会对机器人的预期,也有说清楚机器人进入家庭要L4级别水平。这些信号估计也会被放大,因为本身在调整期。
方向上是对的,但调整也是必然的,炒起来的杂毛太多了。这个没啥不好理解的,小学都学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不过愿不愿意接受罢了。
如果能接受,抱着【金钱永不眠】的思路,高位搞不好了,那搞搞地位有逻辑有业绩的,最近低位都是能赚到钱的。比如说军工这种很狗但是正在基本面修复的板块,大票不好搞,上游小票轮动一下还是不错。比如科技向内部的轮动,最近也走了海洋经济,受限于监管高度开始回调,然后核聚变就起来了。这种轮动模式,年策略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清楚了,【先交易大厂竞争,再交易科技轮动】。那轮动到哪里,我也无法未卜先知,只能是多花精神头,看看每一个聚落的能量水平,越是认真的人扎堆多的地方,起来就越快。本质还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押大小。
此外,科技向,这两天电子狗扎堆去semicon,我本来也想去的,看看黄浦江,看看展听听会挺好的,但这不是跟老母鸡孵蛋似的要盯着自己的票,就去不成。前方有啥新消息,等大家分享吧。股票涨不涨不知道,今年产业确实变化大,值得跟踪。
指数最近应该有个小反弹了,可能指数也弹不了多少,但游资打法的连板梯队又修复了些,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个小的情绪周期。但更多还是取决于监管吧。量不能再缩了,缩到1.1万亿以下,很多人真的就休息了。如果活跃资金再离场,轰塌到八九千亿,那么估值重心还会下挫。
流动性是血液,呵护流动性就是呵护市场。
先码这么多吧,错别字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