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青眼号外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奇致激光因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北交所终止其上市审核。奇致激光是国内激光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曾受到资本青睐,并被新氧收购大部分股份。然而,其最近业绩表现相对乏力,且遭遇监管处罚和多名董事离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奇致激光仍可能正在寻求新一轮的企业变革。上市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和打通资本通道的重要途径,但企业仍需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奇致激光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奇致激光因考虑未来战略发展和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等因素决定调整资本市场战略规划,撤回了北交所的上市申请。

关键观点2: 奇致激光是国内激光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

该企业曾是新氧最大股东,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在中国激光类医疗美容器械品类中市场占比达18%,位列第二。

关键观点3: 奇致激光近期业绩表现相对乏力。

虽然营收未现下滑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高管也相继离职。

关键观点4: 奇致激光遭遇监管处罚和内部管理问题。

近年来,奇致激光频繁遭遇监管处罚和内控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其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关键观点5: 上市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也需要构建核心竞争力。

奇致激光的案例分析显示,上市并非一劳永逸,企业仍需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正文

文/梨子

昨日(2月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官网公告显示,因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致激光”)在2024年12月24日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北交所根据相关规定决定于2025年1月20日终止对其上市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奇致激光因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子嫩肤设备,被称为“光子嫩肤第一股”,目前也仍在激光医疗设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被新氧收购,曾位列细分市场第二


据公开资料显示,奇致激光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为彭国红,是国内集研发、生产、代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综合供应商,主要产品面向皮肤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眼科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开报道,“光子嫩肤”这一概念正是由彭国红引入并命名。2002年,彭国红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子嫩肤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2015年7月,奇致激光在新三板挂牌。奇致激光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也是国内首家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挂牌公司。


时至今日,奇致激光已成为中国激光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佼佼者,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


另据Medical Insight数据,2020年,奇致激光在中国激光类医疗美容器械品类中市场占比为18%,位列第二。


招股书显示,目前,奇致激光主营业务包括光治疗设备、激光手术设备及其他、备品备件及维保服务。报告期内,光治疗设备占营收比重最大,在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55.61%、65.57%、68.88%、62.72%。


此外,据奇致激光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持有23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中自产产品17项、进口产品6项,拥有125项专利(包括1项美国专利),并获得了ISO9001及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


依托自身在激光类医疗美容器械品的领先地位,奇致激光也曾备受资本青睐。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获得楚商资本、西江创投的首轮投资后,奇致激光又接连完成了两轮战略投资和两轮定向增发。


2021年6月,被称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以7.91亿元的价格收购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截至目前,新氧仍是奇致激光的最大股东,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接近88%。

曾试图去“美”求“医”,谋求上市

2023年9月,奇致激光正式冲击北交所。


然而,在2023年9月28日奇致激光披露的首份北交所IPO申报稿里,奇致激光将产品收入的分类统计口径由“美容设备、泌尿设备、备品备件和维修及技术服务”统一更改为“光治疗、激光手术设备及配件”,且并未提及“光子嫩肤”。


此前有业内人士告诉青眼号外,医美企业在国内几乎很难上市。从这一方面来看,在整体医美股上市收紧的大环境下,奇致激光或试图去“美”求“医”转型,以求在资本市场寻得机会。


即便如此,奇致激光依旧因其主体业务归属问题,受到了北交所的问询。在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奇致激光详细说明含有“医美”“美容”或“整形”等字样于终端客户名称中的客户数量及其销售占比,并确认这些客户的相应收入是否全部归类于医美领域收入。


据奇致激光其后公布的回复函,其终端客户名称含“医美”“美容”“整形”的字样的客户销售收入的,在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198.95万元、7569.01万元、7175.13万元及5749.70万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3.36%、31.48%、29.27%及29.18%;客户家数分别为243家、386家、404家及277家,占比分别为33.24%、39.35%、40.16%及37.79%。


▍截自奇致激光公告


不过,奇致激光也表示,部分医美机构除经营医美业务外,还可能经营其他治疗皮肤疾病的业务,奇致激光的部分客户仅购买了治疗白癜风、银屑病及消炎镇痛的医疗设备(如紫外光准分子治疗仪、LED光波治疗仪等),因此其将名称含“医美”“美容”“整形”的字样的客户收入不全部计入医美收入具有合理性。


除此之外,从财报数据来看,尽管奇致激光营收未现下滑态势,增速却明显放缓。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奇致激光的营收分别为2.4亿元、2.45亿元和2.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9%、1.94%和9.64%;净利润分别为3356.82万元、4022.36万元和5424.2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42%、19.83%和34.85%。


但到2024年上半年,奇致激光业绩增速明显放缓,营业收入为1.46亿元,同比增长4.03%;净利润为2737.64万元,同比增长3.73%。

主动撤回IPO,多名董事离职

除业绩表现相对乏力外,奇致激光在内部管理方面同样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其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近年来,奇致激光频繁遭遇监管处罚。据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2月,奇致激光因向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企业销售二类、三类医疗器械,被武汉东湖食药监局立案调查;2018年3月,奇致激光因生产的半导体激光脱毛仪不符质量,被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整改,并处罚款20,000元。


此外,奇致激光在新三板挂牌期间也曾多次因内控不规范遭到处罚。2016年9月,公司因《公开转让说明书》关联交易不完整,2015年半年报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等事项,被湖北监管局出具警示函;2017年3月,奇致激光因前期与关联方发生的资本性支出金额重大,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造成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遗漏,收到全国股转系统对有关主体的自律监管措施。


2024年12月24日,奇致激光最终决定放弃北交所上市之路,向北交所提交了相关报告,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对于终止IPO的原因,奇致激光的解释是“基于公司对未来战略发展考虑及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等因素,经公司认真研究和审慎论证后,决定调整资本市场战略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提交申请撤回申请文件约一周后,奇致激光又发布公告称,包括公司创始人彭国红在内的多名高管同时请辞。不过,奇致激光同时也表示,上述高管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彭国红依旧持有奇致激光股份250万股,占公司股本的4.1667%,且辞职后继续担任董事职务。


从这一方面来看,奇致激光或正在谋求新一轮的企业变革,其是否仍有机会再次冲击北交所还是一个未知数。


谋求上市,是不少美妆相关企业试图实现跨越发展、打通资本通道的重要途径。但上市绝非一劳永逸的保险箱,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始终源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唯有夯实内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33%!宝洁净利猛增

开年首个!被欧莱雅看中的护肤品牌再获两轮投资
淘宝眼影第一品牌,闭店了!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