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哪吒2》中的两个被忽略的细节,通过饺子导演的经历和哪吒的故事,强调了没有分别心的爱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父母如何以没有分别心的爱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成为真正的自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哪吒2》中的两个细节反映了饺子导演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角色的尊重。
包括西海龙王敖闰显化的人形为女性,以及哪吒的妈妈被称为殷夫人并享有自我冠名权,这些细节体现了饺子导演对角色的深度挖掘和对女性的尊重。
关键观点2: 饺子导演和哪吒的故事展示了坚持梦想和自我相信的力量。
饺子导演经历了艰难的自我学习和创作过程,最终创造了原创作品;哪吒则挣脱了世俗成见,拥抱全然真我。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梦想和自我相信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没有分别心的爱是最珍贵的教育。
文章通过饺子妈妈和殷夫人的故事,强调了没有分别心的爱的重要性。这种爱能够让孩子返璞归真,找到诚实自我,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正文
作者:刘娜
这颠覆了之前神话叙事中“王者皆为雄性”的刻板印象。哪吒的妈妈、李靖的妻子,不叫“李夫人”,而是拥有自我冠名权的“殷夫人”。蒙昧混沌、人神共生的上古时代,一位和男子一样守卫社稷、保护百姓的女性,一位哪怕诞下魔丸、依然视为珍宝的母亲,不必依附男权赐名,值得拥有自我姓名。看完创造百亿票房、改写国漫历史的饺子导演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不禁感慨:和所有70后80后一样,他是看着电视和碟片长大的一代,有着物质清贫但精神茂盛的成长。但父母皆为工薪阶层的家庭、要自己养活自己的责任、从未接受绘画训练的局限,让他高考时选择了稳妥安全的职业——医学。从华西医科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药剂师。就像被结界困在房檐上的哪吒,总是忍不住张望远处的山水草木和人群市井一样,“成为漫画家”的渴求,也始终诱惑着饺子。2004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里,专心搞漫画创作。没有资源人脉,就自我推荐,自我营销,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没有专业团队,就自我死磕,孤军奋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被贴上“啃老”标签的饺子,如同被贴上“魔丸”标签的哪吒,在悠悠岁月中承受着周围人的偏见和傲慢。就连他关系最好的同学,来家里看他后都忍不住说了句:但饺子和哪吒一样,因为有母亲的接纳和守望,而相信自己有能力推翻世俗成见的大山。这种自我相信,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是一个人内心自带的灵珠。在那近4年的啃老时光里,尤其是当父亲去世后,娘俩要靠妈妈那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时,周围所有人都对饺子感到失望。妈妈没有因为他啃老、不挣钱、被人嘲笑、没有出类拔萃,而自觉脸上无光,迁怒于他。就像殷夫人不因哪吒闯祸、暴戾、被人排挤、不是正常小孩,而对他怀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的母爱,是一个孩子最后的救赎和最好的治愈。02
最后,饺子导演在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不恐不忧中,创造出标注了自己名字原创的作品。并在这个“离火九运、中华崛起”的时代里,和一大群中国动漫人一起,创造了属于中国动画的高光传奇。这多像哪吒在无畏无惧、数次粉身碎骨、数次重新锻造中,终于挣脱“是魔是仙”的外在评价,拥抱“我自己说了算”的全然真我。电影外,饺子妈妈不以世俗意义的优秀,来定义饺子的爱。电影内,殷夫人不以世人眼中的高贵,来定义哪吒的爱。没有分别心的爱,就是超越世俗“好坏、优劣、成败、贵贱、高低”的二元评价,如实如是地爱孩子本来样子的爱。没有分别心的爱,就是我不管你是饺子,还是包子,我都愿意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待在一起的爱。没有分别心的爱,就是哪怕你被穿心咒伤得鲜血淋淋,我依然会紧紧抱着你,告诉你“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的爱。没有分别心的爱,是破除了所有外相和执念,回到内里和初心,只爱一个人自性真心的爱。需要这样的爱,来破除“成败得失”的外相,来拥抱“混沌包容”的人生。当饺子成为中国动漫的先锋,当哪吒成为迎火而生的英雄,是不是意味着,没有分别心的爱,才能让孩子创造奇迹?这种想法,依然是困在“相”里,依然是有分别心的爱:“我像饺子妈妈和殷夫人那样去爱,是为了我的小孩有朝一日一鸣惊人,成为英雄。”生活中,多少饺子一样的孩子,啃老4年后,没有创造神话,一事无成。又有多少孩子一辈子都成不了哪吒那样改命换天的英雄,只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父母之爱,不是让孩子从魔变成仙,通过层层晋级,拿到虚伪的绿牌,身穿荒诞的仙袍。就像我们的小孩,他最终没有考上北大清华,没有当上公务员,没有跻身优秀场,没有成为人中龙凤。但我们依然开心他是厨师、化妆师、宠物训练师、家政收纳师、开奶茶店的店主……作者: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