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影像诊断与科研
男性,60岁, 主诉:中上腹痛5天。现病史:5天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无呕血、黑便,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等症,现来我院就诊。
发现问题了吗?
系膜上动脉增粗并密度增高,最宽处直径约10mm。其走行处周围系膜密度可疑稍增高。肠系膜上动脉管壁新月形增厚,最宽处约7mm,密度稍高,动脉期呈充盈缺损,内壁尚光滑、完整,肠系膜上动脉远段局部双腔样改变,范围长约20mm。周围系膜密度稍增高。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壁间血肿形成,远端局限性夹层形成;病变周围系膜区少许渗出。
壁间血肿、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既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高血压、吸烟等有关,但存在争议;有学者研究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中层弹力纤维,真菌及细菌感染的菌栓栓塞动脉滋养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及医源性损伤有关,但目前认为其形成的最多原因可能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坏死,在血流冲击下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中膜,形成夹层。ISMAD 破口大多数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前壁凸出部分,距离SMA 起始处1.5~3.0 cm, 该部位异常血流动力学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约91%表现为腹痛,通常为突发中上腹疼痛,多为隐痛,少数可表现为剧痛;有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体检可无阳性体征,仅表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的特点,重症患者可出现腹部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
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炎症相关指标升高,但特异度和灵敏度低,无临床诊断价值。
二、影像学表现:
CTA的影像学特征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1)直接征象:壁间血肿形成时平扫密度增高,管径扩张。SMA呈双腔影,假腔呈“新月形”包绕真腔,假腔内血栓形成者“新月形”为低密度影,假腔内未形成血栓者,“新月形”与真腔呈等密度影,真假腔之间为内膜片,真腔可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细,甚至闭塞,部分患者可以观察到假腔的入口和出口,以上直接征象特异度强,可用于ISMAD的诊断。
(2)间接征象:肠壁增厚或变薄、肠壁不强化或强化减弱、肠管积气、肠管扩张、肠壁坏死等,以上间接征象缺乏特异度, 不能单独用于ISMAD的诊断。
三、治疗:
保守治疗是ISMAD患者所有治疗方案的基础,疗效明确且预后较好,以下情况考虑腔内介入治疗:
1.保守治疗一周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2.夹层动脉瘤形成或破裂;
3.在治疗或随访期间夹层出现明显进展;
4.由ISMAD引起的反复长期慢性腹痛≥3个月,且除外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
5.初诊为Sakamoto 分型Ⅲ型且合并腹膜炎表现的患者。
小结: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如果存在SMA主干扩张,特别是当扩张的SMA主干直径超过10mm时,应高度怀疑SISMAD,如果还伴有SMA周边脂肪浑浊或/和管壁的密度增高,则更有可能为SISMAD所致,应及时进行腹部增强CT或腹主动脉CTA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广告】
如遇购买问题请扫描二维码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