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飞机上捡到鞭炮,事关安全开不得玩笑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时评  · 10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飞机上发现疑似鞭炮的事件,并强调了机场安检的重要性和责任。同时,也指出了旅客的责任和网友反映此事的可疑之处,呼吁尽快调查清楚事实,并向社会通报结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飞机疑似发现鞭炮事件

有网友反映乘坐航班时在座位下方捡到一小截儿鞭炮,引发关注。

关键观点2: 机场安检的责任

如果网友反映属实,则说明机场安检存在漏洞,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堵住漏洞。

关键观点3: 旅客的责任

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并非个例,旅客需承担相应责任。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关键观点4: 网友反映信息的真实性

网友的反映存在可疑之处,需要查清其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属编造虚假信息博眼球,后果严重。

关键观点5: 尽快调查清楚事实

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应尽快调查清楚事实,并向社会通报调查、处理结果。


正文

飞机上捡到鞭炮,是不是真的,都需要尽快调查清楚。
▲资料图:飞行安全无小事。图/新华社
 | 蒋理
飞机上捡到鞭炮?

据荔枝新闻报道,有网友反映自己1月31日乘坐山东航空SC2270由桂林飞厦门的航班时,疑似在座位下方捡到一小截儿鞭炮。对此,2月1日晚,记者致电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表示机场已注意到此事,正在调查核实,具体情况要等待调查结果。

此事非同小可。如果网友反映属实,这说明机场的安检存在严重的漏洞,要倒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堵住安检漏洞。而如果网友移花接木博关注,则属于造谣、发布虚假视频,扰乱公共秩序,制造社会恐慌,此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此前,据媒体报道,2025年春运启动以来,青岛机场客流量节节攀升,旅客夹带易燃易爆物品的情形时有出现。青岛机场安检查获烟花爆竹、火种等四十多起违禁品,以实际行动全力守护旅客安全。

从中可见,春节期间旅客夹带易燃易爆物品的情况并非个例,比如把鞭炮放在衣服口袋里,而关键在于机场安检要尽到职责,把这些易燃易爆物品全部拦下来。

当然,旅客夹带易燃易爆物品,也并非都是有意为之,有的属于无心之失。像把鞭炮放在口袋里,就可能自己也没有注意到。但并不能忽视这一行为的危害性。

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违反相关规定,轻则面临拘留等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或涉嫌刑事责任。

因此,如果确有旅客把鞭炮带上飞机,就需要调查、追究两方面责任。一是机场安检的责任,怎么能让易燃易爆物品躲过安检,被旅客带上飞机?二是涉事旅客的责任,即便是“无心之失”,也需承担相应责任。

当然,反映此事的网友也有可疑之处。从网传视频看,这是在飞机上拍摄的,拍摄者为何没有把发现鞭炮的事报告给航班乘务员,而是选择在网上“爆料”,这也是部分网友的关注点。因为,从安全角度看,应立即报告航班乘务员,由机长根据这一情况做出应急处理。这意味着机场安检可能存在漏洞,航班上还可能有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对此不能等闲视之。

所以,要查清此事,恐怕就要从这名“爆料”网友开始,核实其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如果确属于编造虚假信息博眼球,其行为导致的后果,比这一案例还要严重。正值春节期间,机场安检如果有漏洞,会带来旅客对安检的不信任。这也是其“爆料”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

当前,有关部门不妨尽快调查清楚事实,并向社会通报调查、处理结果。安检漏洞与开安检玩笑,都是要不得的。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军

推荐阅读:

该如何看待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 新京报快评
县城影院原价卖出无座票,关键是做好服务 | 新京报快评
不较真春晚机器人“失误”:社会该有的松弛感 | 新京报快评
票房观众双双破纪录,春节档重回“最强档期” | 新京报快评
北京台春晚,老百姓身边儿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 新京报评论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