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的事业部组织发展简史

高绩效HR  · 职场  · 2 周前

正文

超级会员年卡

2000+名企HR已加入
了解
企业定制内训或公开课欢迎联系
梁老师 15018431136(微信同号)
美的事业部的组织管理,是很多企业感兴趣的话题。

就这个话题,我今天来专门梳理一下。

美的事业部,从1997年诞生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7年。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始终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也因此支撑了美的成长为规模达到3457亿(2022年年报)的头部企业。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曾说,“没有事业部制,美的就没有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

从美的事业部组织演变的历程来看,走过了5个大的阶段,分别是事业部诞生、事业本部、超事业部、大事业部、事业群,如下图所示。

图片
听上去有些相近,好像在玩概念,但真没有一个是我故意编出来的。

这些说法,或是美的正式使用过的,或是最高决策者的提法。美的是非常务实的,领导们都不喜欢玩概念,应该说这些叫法,都是美的发展到不同阶段的组织产物。

我们还是逐个来看一下。

 01 

事业部诞生

美的事业部的诞生,不是顺风顺水时的先见之明,而是危机倒逼下的无奈之举。

如果简单点,用最通俗的一句话来说,美的采取事业部制是被逼出来的。

因为美的在成立之初,和很多企业一样,也是采取集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哪怕是到1992年股份制改造,1993年实现上市,仍然是如此,在组织模式上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是变得更加规范完整了,如下图所示。

图片
但随着品类的增加、产品线的增多、人员的扩张、部门的扩充,整个组织效率开始变得越来越慢。1996年公司达到1万多人,但内部各部门之间彼此不买账,“所有人都在等老板一人决定”,大到发展规划,小到车间物料,事无巨细都要等何享健来拍板。

内部的管理问题频出,外部同样危机重重。

1996年,美的主打品类空调产品,市场销量从最高的第三名下滑到第七名,整体营收从最高25亿跌到21.8亿,净利润不仅少而且仅来自于一些投资收益,而不是经营收益。

至于当时 “美的要被科龙收购” 的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更使得内部人心惶惶。

在如此困局之下,美的要想破局而出,除了自我改革,别无他法。

而自我改革的方向和做法,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组织管理模式,让原来的高度集权变成分权授权,让老板一人负责变成多个“老板”负责。

按照何享健的话来说,“我不能把自己变成三头六臂,但我要在内部复制一百个何享健。”

事业部制,就是何享健找到的组织解决之道。

通过事业部制,可以把权力分下去,可以把经营责任分下去。通过事业部制的独立核算,也就可以让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自我驱动,不用再等老板决策。

何享健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事业部制改革:“美的只有搞事业部才有出路,事业部是美的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所以,美的在1996年底,先在电饭煲和电机品类试点事业部制之后,于1997年7月,全面推行了事业部制改革,成立了空调、风扇、电饭煲、小家电、电机五个事业部,如下图所示。

图片
事业部正式登上美的历史舞台,并成为了最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迄今未变。

后面四个阶段的演变,都是在这个组织底盘上的不断发展。
 02 
事业本部
美的最早出现“事业本部”是2003年,集团在空调事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制冷事业本部。

新成立的制冷事业本部,由股份公司副总裁方洪波担任总经理下设四个经营单位分别是家用空调事业部、商用空调事业部、冰箱公司、海外营销公司,其目的是构建大家电产品的发展平台。

制冷事业本部的成立,意味着美的开始出现了产业管理的雏形,这也为不久之后成立二级产业集团打下了基础,不过这是后话,我们到了第三阶段的“超事业部”再详聊。

在制冷事业本部对大家电品类做组织调整的时候,另外两大组织也在不断变革,一是股份公司先后将下属的家庭电器事业部、厨具事业部进行了分拆和重组,另外一个是在上市公司“三分开”要求下,成立“威尚”集团,将未上市部分如物流、工业设计、房产、电工材料等公司,统统纳入其下管理。

随着空调事业部从股份公司独立出来,并成立制冷事业本部,股份公司和威尚集团也同步更名为“股份本部”和“威尚本部”,如下图所示。
图片
这样就形成了三大事业本部,并各有产业侧重。

制冷事业本部是发展大家电的产业平台,股份本部是发展小家电的产业平台,威尚本部是非家电产业的管理平台。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产业管理平台的雏形,还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

2004年底,集团又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调整:制冷事业本部升级为制冷家电集团,股份本部升级为日用家电集团,威尚本部被撤销,电机事业部升级为电机事业本部,房产公司升级为房产事业本部,具体见下图。

图片
从这样的结构调整,我们能看到“事业部升级为事业本部,事业本部升级为产业集团”的组织管理趋势,这样的趋势直到2007年真正演变成型。

 03 

超事业部

美的“超事业部”的说法,最早是由现任董事长方洪波在2007年提出来的。

当时何享健所辖的企业集团,与方洪波等人所管理的二级集团,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面临着进一步清晰职责分工的问题。

按照方洪波在2007年所描述的情况,“集团要向‘投资控股型主体’转型,逐渐剥离过去与二级平台相重叠的经营性功能,塑造超事业部结构。”

何享健在2007225日,明确提出了“五个能力”的提升,即系统创新能力、经营管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本运营能力、文化融合能力,随即拉开了新一轮变革的序幕。

集团根据产业属性,对下属各事业部和经营范围重新进行改组,除了原有的制冷家电集团和日用家电集团以外,在电机事业本部、威特机电事业部、清江电机公司、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客车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机电装备集团,同时将房产事业本部升级为地产发展集团,把君兰房产项目公司、君兰高尔夫公司、物业公司等单位与新成立的容桂房产项目公司,一起归于地产发展集团统一管理。

由此形成了制冷家电集团、日用家电集团、机电装备集团、地产发展集团等四个二级平台,一级集团向二级平台“放权”,二级平台向三级事业部“收权”。

事业本部由此退出美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二级集团的全面成立,具体见下图。

图片
这样形成了一级集团做大价值、二级集团做大产业、三级事业部做大市场的新的定位和管理关系。

关于美的二级平台,我多说一句,实际就是前面方洪波所说的“超事业部”,这也是通用电气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形成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后来成为组织管理学上大型企业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

美的超事业部的出现,解决了一级集团与二级平台的管理定位与职责分工问题,可以在产业集团内部进行更灵活和更有力地管控和协调。

这一阶段,美的再次高速发展,营收从2007年的750亿增长到2011年的1341亿,人员规模达到历史最高19万多人。

高速增长之下,危机也在逐步累积。
 04 

大事业部

2010年,美的营收突破1000亿,2011年更是达到1341亿。

超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带来了二级产业集团的管理灵活,也带来了二级平台内各事业部的大量扩张。

美的实现了千亿规模,但却大而不强,主要体现为利润下滑、组织膨胀、人员扩张、无效投资增多、亚文化泛滥……

一句话,大企业病再次严重出现。

超事业部的组织结构,经过5年的发展扩张,在推动企业规模增长的同时,越来越成为沉重的管理负担。

2012年,方洪波正式接管美的大权,开始进行艰难的战略转型,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利润、追求经营质量,同时明确了“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战略要求,并推动了美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第一大动作,就是取消了二级产业集团,也就意味着改变了超事业部的管理方式。

然后,大幅缩减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并将下属近20个事业部进行了大范围整合,明确提出并实施了“小集团、大事业部”的组织方式。

从超事业部走向大事业部,一方面缩减管理层级、提高组织效率,另一方面整合产品品类、消减组织内耗。

从超事业部走向大事业部,这是美的应对组织熵增的壮士断臂,也是美的不断变革、自我否定的企业家精神体现。

美的发展的步伐,随着“小集团、大事业部”的管理变革,突破了组织瓶颈,开始再次攀向更高的高峰。

 05 

事业群


2017年,美的规模突破2000亿。

2021年,美的规模突破3000亿。

美的事业群的出现,是规模大幅增长和产业领域不断扩张后,逐步形成的。

根据美的官方可以查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事业群”的说法,是在2020年,是对To C的所有大小家电品类,从消费电器业务升级为智能家居事业群。

同时,对以压缩机和电机产品为主的中间部件类,统称为机电事业群,后来又更名为工业技术事业群。

对于原中央空调业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之后又收购菱王电梯,成为在楼宇和公共设施领域提供能源、暖通、电梯、控制等产品及全套解决方案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后进一步更名为楼宇科技事业部。

美的在收购德国库卡的基础上,成立了机器人及自动化事业部,重点围绕未来工厂相关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系统及传输系统解决方案等。

在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美的形成了数字化创新业务,包括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软件服务、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和生产性服务等。

以上统称起来,就是美的五大业务板块。

在这五大业务板块中,两大业务板块:智能家居和工业技术,已经具备多行业、多品类的特点,形成了事业群。

还有两大业务板块: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由于其行业和品类相比之下还不算太多,仍称之为事业部。

数字化创新业务,则规模偏小,作为新产业培育和发展,可以称之为公司,还不能称之为事业部。

在下图组织架构中的“经营主体”之中,可以看到这五大业务板块里的两个事业群、两个事业部和一个数字化创新业务下的各个经营单元。

图片
美的当前的事业群,不同于之前的事业本部和超事业部,虽然有分管副总裁,但并没有在事业群层面,形成固定的管理层级和完整的职能部门,所以业务板块的归口属性更多,业务板块的管理属性则偏弱,这也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以前庞大组织架构的弊端。 
最后的话
美的事业部组织,从诞生以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美的在这一组织管理模式下,没有因循守旧,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在紧紧抓住事业部管理核心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变革调整,也才出现了一路走来的发展演变。

美的事业部组织演变的历程,走过了5个大的阶段:事业部诞生、事业本部、超事业部、大事业部、事业群。

希望美的事业部组织的发展演变,能给你的企业带来启发。

你的企业也是采用事业部制吗?是否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演变经历?

欢迎在后台留言,和我们交流。
来源:本文节选自《美的卓越运营》 刘欣 著,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近期实战课程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