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详细解释了药品成为医保集采药的流程,包括药监部门的上市批准和医保部门的集采标准。作者提到虽然有些药品通过了这些标准,但仍然存在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药物进入集采药名单。作者倾向于选择原研药,因为原研药经过多个国家的药监部门审批,并且由率先研发该药品的药厂生产,对生产工艺更清楚。作者建议以质优价低的仿制药为主,限额少量供给自费原研药,禁绝无效的药。在作者看来,在讨论仿制药的质量稳定性之前,应该先解决无效药物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药品成为医保集采药的流程
药品需要经过药监部门的上市批准和医保部门的集采标准才能成为医保集采药。
关键观点2: 原研药和集采药的差异
原研药由率先研发该药品的药厂生产,对生产工艺更清楚,经过多个国家的药监部门审批;而集采药可能存在无效甚至有害的药物。
关键观点3: 作者的药品选择建议
作者建议以质优价低的仿制药为主,限额少量供给自费原研药,禁绝无效的药。在解决无效药物的问题之后再讨论仿制药的质量稳定性。
正文
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如果有得选,原研药和集采药我会选哪个?》中我已经解释了,但还是有读者问,所以我再详细解释一下:一个药要成为医保集采药,至少通过了两个部门的审批。一是通过药监部门的上市批准,二是通过医保部门的集采标准。如果有看过我以前写过的关于药品的相关文章,就应该知道我们的药监部门其实批准了很多没用的药上市,比如我在《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一文中所整理的。就集采药的标准,比如图2中国家医保局的人所说的这些新增药品标准:临床价值大、创新程度高、价格合理、填补空白。但在这些标准之下,2024年医保局新增了91种集采新药,其中就包括了图3中列的11种中成药,不知道这11种对照上面这些标准是怎么通过的。而且在2024年的全国中成药集采中,还包括了图4中的19种中药注射液,这些药又是怎么进入集采标准的。这么多没用甚至有害的药,能经过「药品上市审批体系」和「医保集采体系」进入集采药。让整个集采药这碗米饭,不用翻都能看见布在表面的老鼠屎,让人怎么能相信那些米粒是好米?目前而言绝大部分药品还是在国外研发上市的,这些原研药至少还有经过其他国家的药监部门一起审批,自己率先研发该药品的药厂,对生产工艺也大概率更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有选择,我也会优先选择原研药的原因。对于进入公立医院基本医疗的药品供给,考虑到医保基金的支付成本问题,我之前也说过我的建议:以质优价低的仿制药为主,限额少量供给自费原研药,禁绝没用的药。在我看来,在那些没用的药都还没有被集采禁绝,还在广泛使用之前,讨论那些仿制药的质量稳定性意义还不太大。说难听点,一个过滤老鼠屎的标准都还没有,讨论米饭里哪些是好米,哪些是差米还为时过早。相关阅读: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我怎么看?集采药真的这么不堪吗?如果有得选,原研药和集采药我会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