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影评人杉姐
首发公号:杉姐影院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最近的国产剧,也是好起来了。
悬疑刑侦年代偶像,应有尽有,还都品质不赖。
年代剧选手这边,央视出手,就拿下收视第一。
但也因为卡司选角问题,引发了全网群嘲。
今天就先来聊聊这一部——
北上
导演: 姚晓峰 / 周楠
编剧: 赵冬苓
主演: 白鹿 / 欧豪 / 翟子路 / 高至霆 / 李宛妲
首播: 2025-03-03(中国大陆)
集数: 38
单集片长: 45分钟
二八大杠自行车、红金鱼风筝、褪色的诺基亚、搪瓷缸、小金猪存钱罐。
老式床上悬挂的蚊帐、“大肚子”电视机、带着划痕的红漆书桌、竹子做的板凳,妈妈们的格子衬衣……
每一个场景,也都是时代的印记。

碟片店里,是《胭脂扣》《泰坦尼克号》周杰伦。
网吧里,是老式的QQ、贴吧、跑跑卡丁车、魔兽世界。
女孩子房间的墙壁上,是蒙奇奇、《仙剑1》和《最小说》。



但,《北上》不仅仅是对旧物的怀恋,而是让我实实在在,重新触到了童年阳光下的温度。这里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人的温度。

《北上》的故事,围绕着千年大运河旁花街里的五户人家展开。
那时的日子,到处都是阳光,邻居们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有时间了就一起打牌,拉家常,择菜。
锅热了,油倒了,缺根儿大葱也不着急,向邻居借一根就行,你家做的什么饭,我家做的什么饭,一清二楚。
小孩儿闻着味儿去串门,谁家有好吃的,就去谁家吃。
院子里有一家出去跑船赚钱,整个院子的人都要入股,有钱一起赚。

留在家里的妈妈们,也不闲着,开个小摊位在运河旁边赚点零花钱。
大家谁也不怕抢了谁的生意,把摊位聚在一起,有多少赚多少。
马奶奶岁数大了,大家就争着帮她干活。
全院孩子都来这里吃早餐,真是应了那句话“养一个也是养,养一群也是养”。

那时候的孩子全是放养,每一个都晒得黢黑,一水儿的小短发、背心短裤,根本分不出来是男孩是女孩。
院子不大,但弥漫着浓浓的人气和锅气。
故事的开篇,有个四分钟的长镜头。
夏凤华(白鹿 饰)带着初来乍到的马思艺(李宛妲 饰)去挨家挨户认人。
花街五户人家的人员组成,身份特点,都在这个镜头里一一呈现。
你家开始做菜了,隔壁邻居也马上开始做菜了。
每户的孩子都相继挨骂,而每家的爸妈也都会接连吵起架来。孩子们就一个接一个的来到天台,和下一个到来的孩子打招呼的常用语是“你家又因为什么”。剧中的五户人家就在这方小天地里,上演着一地鸡毛和其乐融融。北上的故事,开始于2000年,从马奶奶的孙女马思艺,搬进这里开始。运河边的花街上,有一个小院,以谢望和(欧豪 饰)为首的几个小男孩和夏凤华,每天在这里疯跑,不挨上几巴掌,恐怕孩子自己都觉得别扭。但,有一天,院子里来了新的小伙伴的人,打破了原来的格局。
马思艺是马奶奶家的孙女,她和夏凤华不同,穿着白裙子,留着长长的头发,还背着一把琴。院子里所有的小孩都惊喜极了,男孩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女孩,有了对异性的的爱慕,尤其是胆子巨大的谢望和。为了在马思艺面前逞英雄,给她表演过高空降落、徒手插电源孔。她对她好的方式是,如果那些男孩欺负你,我就帮你去打他们。爸爸早早去世,妈妈改嫁后生下弟弟,她反而成了多余的那一个。电话里她问妈妈什么时候能来接她,但妈妈只有一句冷冷的,“都多大人了,你懂点事行不行啊”。花街小院的孩子们的故事,就从到处上房揭瓦、调皮捣蛋,换成了守护马思艺。马思艺没有新书包,他们就把自己的存钱罐拿来一起砸了。花街的这几户人家,把“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具象化了。《北上》以大运河为背景,讲述花街几户人家,在时代浪潮里的变迁。大院子里的几户人家,只开始靠着谢老大在运河上跑船运货,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红利。但随着陆运的兴起,高速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大运河里的水陆运输,就成为了“背道而驰”。大院里以跑船为生的谢老大,就是这场变革中的中心人物。谢老大的呼噜,从之前的一呼满院知,变为了悄无声息,现在的他,经常失眠。大运河的生意少了,岸边摆摊卖饭的妈妈们,生意也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后的孩子们,也不甘落后,希望能为父母分担。马思艺因为母亲的二次吸血,在高三的关键阶段,不得已开始送外卖。有钱时有问题都还能推着走,但没钱了,各家各户的问题,也开始暴露。谢望和爸爸靠运河吃饭,本来生意就大不如前,还要不到债,屡次走在冲突的边缘。马思艺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要抚养思艺,供她上学,变得难上加难。周海阔的妈妈为了追逐演员梦,终于决定去横店拍戏。结果越拍戏越多,回家的时间一再延迟,和周海阔爸爸的感情也有了隔阂。夏凤华的奶奶重男轻女,夏风华长大后,奶奶甚至丢给男孩的家里养,美其名曰,终于续上香火了。绍星池的爸爸,因为拿不到单位的经费,出不了书,在单位屡屡碰壁。《北上》里的五户人家,看似是在衰落,其实也是在经历蛰伏,等待新的契机。为真实还原剧中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北上》幕后团队选择在大运河岸,进行实景重建。主角们的命运,大运河的命运,宏大的历史,互为骨血,缠绕共生。大运河两岸的邻居们的关系,比普通的邻里关系,更多了一层运河滋生出的牵绊。马思艺去了一中,而谢望和和其他几个孩子,都去了七中。在校长老师的眼中,七中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奇迹,但一中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才是奇迹。但孩子们的友情,并没有因为社会上区别对待的眼光,就变得陌生。陈睿妈妈因为陈睿喜欢马思艺,直接告诉她要远离谢望和这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但马思艺的答案是,不可能,你有兄弟姐妹吗?你能离开你的兄弟姐妹吗?她爱吃长鱼面,小伙伴儿就亲手捞了长鱼,一起给她做面吃。上下学从来都是专车接送,好像她是瓷娃娃,生怕她碎掉。谢望和发现马思艺送外卖,宁肯自己休学去赚钱,也不想耽误马思艺的学习。马思艺:你们能管我一次两次,难道还能管我一辈子吗?
懵懂的青春期里,你分不清那究竟是兄妹情,还是萌芽的爱。夏凤华想去看春春演唱会,谢望和表面是在捉弄她,其实真的给她凑了一张演唱会门票。而夏凤华,明明喜欢谢望和,但她对马思艺,从来都如亲姐妹一般。孩子们的这份友谊,不因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变化而消失,反而更加珍贵。谢望和在学校里和别的孩子打了架,妈妈听说是为了帮马思艺,态度立刻就变了,郑重告诉谢望和,要向亲妹妹一样照顾好她。马思艺的弟弟也成为了妈妈的弃子,被送到了奶奶这里。他最初想跑,姐姐却告诉他说,妈妈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是把她送到这里。他说这个院里,有暖气,不管心里有多苦,多难受,都有人陪着,疼着,爱着,就算心里有南极冰山,也会被融化。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运河为两岸的人民创造了财富,养活了千千万万的百姓。而它的精神,它的风骨,也早就沁润进这里的家,这里的人。《北上》是群像剧,更是年代剧,花街小院里的几户人家,是无数大运河人家的缩影。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久违了的,浓浓的人气,年代气,更有薪火相传的中国人文风貌。当晚,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我回到了童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