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子能参加世界级比赛,当妈的却犹豫了

三个妈妈六个娃  · 育儿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小张参加VEX机器人比赛的事情展开,作者纠结于让孩子参加比赛可能会影响学业,反映了孩子在追求兴趣和应对学业压力之间的困境。文章还涉及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张参加VEX机器人比赛

小张对机器人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参加比赛可能影响学业,作者在纠结后同意他去参加。

关键观点2: 家长在孩子兴趣与学业之间的选择

家长面临在孩子的兴趣和学业之间做选择的问题,需平衡孩子的热爱和守住学业底线。

关键观点3: 关于孩子升学规划的讨论

作者讨论了小张的升学路径,提到编程特长生的升学优势,并分享了关于孩子教育规划的观点。

关键观点4: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挣扎

文章反映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纠结,包括在保护和放手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取舍。


正文

图片 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图片

最近,我们家因为小张的事儿,都battle了好几轮了。

事情是这样的,小张不是一直在一个俱乐部学习VEX机器人么?



去年,他们在国内打了几场联赛,成绩很不错,获得了去美国参加VEX机器人世锦赛的资格。

比赛时间是今年5月初。


小张是很想去的,但是我却陷入了纠结。


纠结的主要原因是要请很长时间的假,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得两周左右。

也就是说,他刚刚考完期中试,就要去参加这个比赛。

有两周的课几乎完全上不了。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课业的繁重程度和小学没法比。

两周的课程真空期,对初中生来说简直是“知识黑洞”

在学习上,他也不属于游刃有余,落一点课也不会有啥影响的尖子生。


所以,他比赛回来后,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落下的课补回来。

尽管小张信誓旦旦地说,没事,他能补上来

但是知子莫若母。


作为新时代的“四懒新人”(懒得背、懒得写、懒得读、懒得算),他连日常的作业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绝不做,必须做的随便做。

所以,我很怀疑他这句话的可信度。

我猜,他很有可能,在比赛回来以后,看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难题,就知难而退了。

或者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欠下的债终究还是要还的。

尤其是数学这样的学科,一环扣一环。

落下其中的几个章节,就等于是给自己挖了坑。



挖坑容易填坑难

这个坑填不上,之后遇到相关问题,可能还是跳不过去。


况且今年 9月他就上初二了,要学的东西更多,学习节奏更紧张。

如果他还欠这么多债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所以,我反复和小张确认,他想去参加这个比赛的意愿是不是很强烈

如果不那么强烈的话,其实也可以不用去的。


小张听我这么一说,刚开始还说,也可以不去的。

后来又琢磨了一下,反而更坚定表示,他想去



为此,他还提出了尽量缩短时间的建议,比如他可以不跟俱乐部的大部队走。

可以自己飞,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打完比赛他可以立即回来,所以只要请一周的假就够了


但我和他仔细分析后,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北京没有直飞达拉斯的飞机,中间还要转机,飞过去就需要花一天多的时间。

到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就参加比赛,至少得留一天倒时差。

打比赛需要三天的时间。

比赛结束后,还要稍微休整一下子,再飞回来,又得好几天。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请七八天的假


老张看我和小张在那掰扯。

就劝我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既然孩子热情这么高,就让他去吧


我觉得这件事吧,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只能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能,也有人会说,去打比赛也不算耽误学习。

打得好的话,也可以走科技特长生赛道,还拓宽了升学路径呢。


这句话没错,但是现在尴尬的点在于,小张学的这个VEX机器人属于硬件编程。

虽然目前在国内也有一些学校招相关的科技特长生,但相比于软件编程来说,数量还是有点少。


有不明白软件编程和硬件编程区别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写的这篇文章:拼不过成绩的孩子,开始走向一条新的“升学赛道”


因为VEX机器人要组装机器人,要搭校队,这些成本远比软件编程要高得多,所以,大部分学校的科技特长生还是招学习软编程的。

小张当初之所以选择VEX机器人,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
再加上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没经验,觉得只孩子喜欢就够了,哪还考虑到后来的升学?

但小张上初中以后,我逐渐体会到,孩子的热爱最好和他的升学路径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长远。
在这方面,我之前可能也是走了一些弯路。

有了小张的经验,我现在果断让吉米改学了软件编程。

去年我还专门请了编程行业的专家到直播间,跟姐妹们科普干货和升学信息差,很多姐妹听完都和我一样学到了很多。


有些姐妹可能错过了那一场,所以清明假期后的周二 也就是4月8号中午12点我又特意把编程升学规划专家朱老师请来直播间,跟妈妈们分享其中的门道,打破信息差,帮大家更好地给孩子做教育规划。


👇感兴趣的姐妹先预约直播👇

扯远了,咱们再说回来,正是因为觉得小张参加的这个比赛,对他走国内升学这条路的帮助不太大。

所以,我才会这么纠结。


我当然知道,孩子的兴趣选择也不能太功利,无关升学的梦想也要支持

但身为一个老母亲,我自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争取在孩子的热爱和守住学业底线之间做个平衡。



但生活抛给我们的选择题,往往很难有两全其美的选项。

大多数时候只能有一美,甚至更多时候是两难选择。


所以,老母亲在这些选择中间就难免有各种挣扎。


图片
在孩子的“梦想”和“学业”之间
一个老母亲真实的纠结和挣扎


其实,小张对机器人课程的喜欢。

我是看在眼里的。


他学这个课程,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

原来我们住在朝阳,上课的地方其实离我家很远,几乎要横垮大半个北京城。



但是,小张几乎节节不落,每个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从朝阳奔赴大海淀。

而且,他们时常要参加国内各种级别的比赛。

小张每次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自己带好比赛要用的各种组件,跟随俱乐部到各个城市去打比赛。

能让“懒人”小张如此这么折腾还不嫌烦的,说明是他的“真爱”。


所以,这些年,我也非常支持他奔赴自己的热爱。

这种支持,包括大把的银子和大量的时间,外加各种口头和精神鼓励。

但是这次,我之所以想劝退他,还是因为小张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中考依然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更何况,这两年,各种升学政策不断变化,什么1+30.5+3还有集团直升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考的选拔,从孩子初二甚至初一就开始了。

所以,上了初中以后,考试成绩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因为参加了一次比赛,影响了后续的学习,我觉得也有点得不偿失。

况且,这样的比赛也不是什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即使这次不去, 以后类似的比赛还会有

可以等到寒暑假或者学习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再去。

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安心地打比赛。

岂不是更好?


当然,你也可以说,相比于眼前的成绩,孩子的梦想和热爱才是更重要的。

但是,在一个遥不可及和梦想和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之间做选择。

其实真的挺难的。



在不知道究竟哪种才是最优选择的时候,像我这样有点偏传统的老母亲,还是想让孩子能两条腿走路,不要顾此失彼。


图片
这场博弈的结果
还是梦想占了上风


在反复纠结了几天以后,我还是决定同意小张去参加这次比赛。

为什么我说了上面一大堆,最后还是同意了呢?

原因有两条。


1、小张的愿望非常强烈


我后来又和小张反复确认了几次,他都表示他非常想去。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愿望特别强烈的时候。

我觉得就没必要非得和他对着干了。


随着孩子长大,类似的事儿可能还会有很多。

包括以后的升学、就业甚至结婚生子,我们彼此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当分歧出现的时候,父母能做的或许就是帮助他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以及由此会带来的结果。


至于最后怎么选,可能还是要看他自己。

我们不能一直替孩子做决定。



所谓的母子一场,终归是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他自己的人生,终究还是他做主。

放手,有时候比紧握更需要勇气。


2、没有完美的道路,

只有不断地平衡和取舍


作为父母,我们本能地希望孩子能走一条安全稳妥的道路。

目前这个阶段,虽然我还是希望小张能以学业为重,兼顾热爱。


但是,这段时间,我也逐渐想明白,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无法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完美无缺


与其追求所谓的完美,不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业与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在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绝对的平衡可能不存在,那就尽量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吧。

可能在某个阶段,“热爱”占用的时间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个阶段,“学业”占用的时间多一些,某个阶段以学业为重,某个阶段以“热爱”为重。



说到这儿,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当妈可真难啊。


总之,就把这次经历当作我们在小张成长路上的一次“放手”尝试吧。

至于尝试的结果如何?大家可以等着我的后续报道。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文章
    好臭!很多娃身上的这个部位,从出生就没洗过  ·  育学园  ·  昨天
    十年之后,我们会更加感谢特朗普  ·  超级学爸  ·  昨天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