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许知远采访89岁伍迪艾伦,“失败”但值得一看

世界音乐  · 音乐  · 3 天前

正文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许知远采访伍迪 · 艾伦。很多人形容看到嘉宾很惊喜,看完节目大失所望。
在 89 岁的伍迪艾伦面前,许的紧张,蹩脚的英文文法,不知所措,还有难共情确实都一览无余,他问了一些让人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回答的问题,诸如:你觉得你最差 / 最好的四部电影是什么?
许知远问得笨拙,伍迪面对这种问题能说得也有限,只能简单给出几个片名,无论喜不喜欢伍迪的人,都觉得不过瘾。
每次许知远追问伍迪诸如内驱力,意义的时候,这些问题都很像在空气中挥舞绷紧的拳头,明明面对的东西近乎无相,大可轻盈进入,但非要夹诸沉重追问。
感觉用《十三邀》采访伍迪 · 艾伦就是气场不合,这是一个主持人即主角的节目,而上下求索的许知远和本自具足的伍迪艾伦,无论年龄差还是阅历差,能擦出来的火花实在少得可怜;
但也没必要又把许知远拿出来嘲一遍,毕竟有想明白的人,就得有带着问题去问世界的人。
再是拙钝和偏见,也总比纯经验主义的傲慢要好。
这一期许知远问的那些问题,再次呈现了如今的生活困境一种:重视意义,重视概念,并且被这些东西绑缚住
而伍迪艾伦洒脱化解:那就抽离出来,去多看看,多去感受。

2.
的确就像片头,许知远形容自己采访完的感受,是终于完成了,解脱了。如果你对面的嘉宾是伍迪 · 艾伦,而且是 89 岁的他,很难想象有什么采访者,能真的挖出所谓更深,更透的命题来(当然,肯定能有一种比这期看起来更舒服和圆融的交谈气流)。
伍迪 · 艾伦的自我,或者说艺术观,在他的电影里已经被说透了,喜欢伍迪 的人都是喜欢他电影里的那种松弛感:那些人生宏大命题,就在轻松絮叨间把人击中。
内在尖锐自我,表达方式却克制通透,这种人的完整自洽可想而知,就算没有采访者,一台摄像机架在那里,也能源源不断自产活水。
所以把这期《十三邀》看成一扇小窗,又会被伍迪的表达感动,且感觉需要。
比起许知远,伍迪的回答更落地,更切实际。
他谈到自己新片《天降幸运》遇到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的剪辑困难,然后又谈到了自己如何用拍摄来化解剪辑难题;谈到对电影工业去势的惋惜,以及电影是真的有“切实”的重要性:
“存在本身就没有意义,我们在疯狂的自然中痛苦和生存...但是电影里人们不会生病和犯错,总有好的结局,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而不是我想去逃避的现实的样子”。
喜欢在电影里讨论虚无的伍迪 · 艾伦,讲了好几次你应该怎样面对无意义感这个问题:别在家里坐着,看个电影,和朋友散步,诀窍就是不去多想;面对灰暗现实,你的逃离解法就是工作或者做点什么,别老去想,被情绪淹没。
伍迪在节目形容自己是个“局外人”,比起跟同行玩在一起,更喜欢一个人待着,获奖 4 次,提名 24 次的他是奥斯卡的常客 —— 但从不出席颁奖典礼,因为会耽误周一晚上的爵士乐演奏。
一面是洒脱出世,一面又积极打工 —— 伍迪 · 艾伦今年要 90 岁,拍了 50 多部电影,而他对自己的认知是:
和伯格曼相比,是个庸才;拍过一些还可以的电影,有点天赋,不至于说多好,但也不至于说要退票钱。
懒得标榜,解释什么,伍迪 · 艾伦还真的就这样当了一辈子“局外人”。许知远问他在“人生的最后一站”,面对死亡在想些什么?
“你终究会被遗忘,死亡不过是没人叫醒你,结束了,就这样。其实没什么的。”伍迪说,再活一百岁对他诱惑不大。
伍迪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焦虑和虚无,但这并不成为他隔绝生命过程的理由,他拍好多电影,嘲讽那些被知识困住的人们,如今他还在做电影,和妻子散步。
爱因斯坦说,你来人世间一次就够了,伍迪赞同这句话。


3.
全片最喜欢的两个瞬间。
一处是伍迪 · 艾伦讲述自己的“幸运”。
许知远问他,最大的内驱力是什么?
伍迪说:这是舒适且愉快的 —— 人们总以为我一直在工作,但其实不是,我在家写电影剧本,通常花费时间不长,然后去拍成电影,我在做我喜欢的事。
这个会让所有人愉悦且有能量的答案,来自在 5 岁的时候就已经认清“生活无意义”的伍迪。
另一处是他讲述自己的不幸。
伍迪说他其实更喜欢悲剧的东西,因为悲剧能跟生命有更严肃的思考和链接,也更希望能拍摄那些议题,但因为自己擅长这个,所以总被人要求一直去拍摄喜剧内容,每次他一想严肃,就被人要求说“别这样,搞笑一点吧”。
所以伍迪艾伦拍摄了一辈子这些“令人发笑”的题材,虽然如果细扒,那些他想做到的思考已经以另一种形式给了观众。
“原来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也能创造价值”:好吧,许知远对这一切的总结也实在太简单粗暴了。
但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快乐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别让对意义的追问成为一种沉重的义务。
更多美好制造优选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