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S和方大同英年早逝,到底是不是因为吃素??

氧叔本叔  · 时尚  · 3 天前

正文

开年大S去世,没隔一个月又传来方大同也不幸离世图片


两个人离开的年纪都很年轻,让大家感到十分痛心。


也因此引发了很多探讨:长期素食主义是不是引发早逝的重要因素?


大S多年来坚持纯素饮食,仅在怀孕期间摄入过少量肉类,蛋白质也选择植物基蛋白。


图片



而方大同则是所谓的“胎里素”,也就是从出生就开始吃素。


图片



这边年轻人早逝,那边70多岁的庆奶在节目中大口吃肉,并随口感慨:“好多吃素的朋友都不在了。”


图片



她认为,素食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进而引发骨质流失和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图片



吃肉和吃素哪个好?


支持素食的人认为,素食不仅身心舒畅,还能延缓衰老,减少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图片



支持肉食的人则坚信,肉类富含营养,能够提供充足的气血,使身体更强壮、不易生病👇🏻


图片



究竟哪种说法更靠谱图片


素食者真的抵抗力低吗?

爱吃肉的人和爱吃素的人,哪个更健康长寿?

怎么吃才能增强免疫力?


同样好奇这些问题并想通过饮食增强抵抗力的姐妹今天这篇文章千万不要错过!




图片
长期吃素伤害免疫力?



在娱乐圈其实到处都能看到吃素的“倡导者”。

比如天王刘德华,自2013年开始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偶尔也摄入少量乳酪、鸡肉。

图片


还有张静初多年来一直是娱乐圈“素食主义”的代表人物,曾经自导自演了一部名为《素食行者》的纪录片👇🏻

图片


因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最近讨论度蛮高的卢靖姗也是素食主义者。

图片


为什么同样都是食主义者有人还吃肉?如果喝牛奶吃鸡蛋能不能算吃素?

图片


目前,根据美国饮食协会(ADA)的分类,素食者可大致分为👇🏻

严格素食者:完全不食用肉、蛋、奶及任何动物制品。

弹性素食者:不吃肉,但食用乳制品和蛋类。

鱼素食者:不吃红肉和禽肉,但食用鱼类和海鲜。


图片


如果偶尔还能吃吃肉,那吃素党与吃肉党差异不大,但是像大S、方大同这样的严格素食者,到底会不会影响人的免疫力呢?

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 饮食结构是否均衡


免疫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是否摄入足够的关键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如B12、D、C)、矿物质(铁、锌、硒)和脂肪酸(Omega-3)。


如果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免疫力就可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①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抗体)的原材料,优质蛋白能增强免疫力。


图片



动物蛋白如鸡肉、鱼肉、蛋、奶,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吸收率高。


植物蛋白主要来自豆类(如黄豆、豆腐藜麦、坚果,但部分植物蛋白的氨基酸种类不完整,例如,谷物蛋白通常缺乏赖氨酸,而豆类蛋白则缺乏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胱氨酸)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Pulses & Cereals



虽然吃肉更容易获得优质蛋白,但科学搭配素食也能满足需求。


如将不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进行组合,谷物与豆类搭配(大米搭红豆或玉米搭豆腐)或者吃发酵过的食品,也可以选择缺乏的氨基酸补充剂。


②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B12对于红细胞合成、神经功能、免疫细胞活性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


图片

维生素B12体内变化



肉类(尤其是动物肝脏、牛肉、鱼、蛋)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植物中几乎没有维生素B12。

Fuel your day with VB12 Methylcobalamin from Nutri Avenue! 💥🌟 This bioavailable form of vitamin B12 supports energy production, brain health, and a healthy nervous system. Stay sharp and energized naturally! #NutriAvenue #VB12Methylcobalamin #EnergyBoost #BrainHealth #NervousSystemSupport #NaturalWellness #SupplementIngredients


长期纯素食者如果不补充维生素B12,可能会免疫力下降,素食者需要额外补充。

对于微量元素来说,铁和锌肯定是吃肉的人更容易补到。


铁主要来源红肉、动物肝脏吸收率高,也有植物来源的铁如菠菜、豆类,不过吸收率较低


图片



锌同样,吃素的人也是差在吸收率上。


肉类、海鲜(牡蛎、牛肉)含锌丰富,吸收率高;植物来源(坚果、全谷物)含植酸,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含鋅食物



不过也不意味着,吃肉的人就不缺这两种微量元素哈。


③不饱和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作为关键的抗炎因子,有助于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


一般推荐补充的EPA+DHA主要来源于深海鱼,也有来源于海藻的,不吃鱼的纯素者可以补充海藻来源的DHA。


图片


总之,吃素党主要在维生素B12、铁和锌食物来源获得比吃肉的人难一点,强化一下饮食或者补充剂,长期吃素仍然可以维持较好的免疫力。

就算素食者抵抗力低的说法并不准确,那么爱吃肉的人和爱吃素的人哪个更加健康长寿呢?



图片
亘古难题
吃素VS吃肉,哪个更健康长寿?




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科研成果为我们提供更为清晰的答案,可能颠覆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


2020年《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纯素食主义的新观点。


图片



素食饮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并促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这些因素都与延长寿命和降低慢性病风险相关,显示出纯素食潜在的延长寿命的潜力。


不仅如此,英国科学研究人员于2006年至2010年在英国各地招募了50万名年龄在40-69岁之间的健康人群(54.4%为女性),他们根据是否吃肉将受试者分组。

图片


结果发现,素食者体内的生物标志物更健康(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较低),这表明素食者可能具有更低的慢性病风险。

图片


同样,美国科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 与肉食者相比,素食者死亡的风险更低。

图片
Vegetarian diets, circulating miRNA expression and healthspan in subjects living in the Blue Zone



可以说当前研究趋势整体更倾向于素食在健康和长寿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肉食一定不健康或不利于长寿哈。

也有研究指出,动物蛋白中的支链氨基酸(BCAAs)和甲硫氨酸在调节衰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长期完全避免肉类可能对寿命产生影响图片

图片


所以,吃素和吃肉只能说各有优点与潜在风险,不能简单地将其与长寿直接划等号。

最理想的饮食方式还是应该结合个人体质、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均衡的饮食方案




图片
怎么吃免疫力更强?



上面说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各类营养素协同作战。均衡的荤素搭配(包括鱼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无疑是为免疫系统筑牢根基的关键。


如果是素食者,需要额外注意补充维生素B12、铁、锌。


图片



维生素B12几乎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长期素食极易导致其缺乏。


图片



素食者可通过补充剂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B12


图片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12参考摄入量



铁元素在植物性食物中的含量和吸收率都相对较低,菠菜虽含铁,但其中的草酸会抑制铁的吸收。


因此素食者要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必要时也可考虑铁补充剂。


图片



锌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十分关键,豆类、坚果等食物含有一定量的锌,但吸收利用率可能不如肉类,适当补充锌剂能确保身体需求。


图片



如果是荤食者,应避免过量加工肉类,适量搭配蔬果,获得足够的抗氧化营养素和膳食纤维。


图片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BMC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针对47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多吃20g加工肉类,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1% 缺血性中风发病风险增加17%图片


在众多饮食方案中,最值得推崇的当属 “低肉高植饮食”,其中以地中海饮食为典型代表。


地中海饮食强调以鱼、蛋、奶、豆类、坚果和大量蔬果为主。

图片


鱼类提供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鸡蛋和牛奶补充蛋白质与钙,豆类富含植物蛋白和纤维,坚果提供健康脂肪与营养,大量的蔬果更是为身体注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


图片

已经连续7年国各大领域专家评为饮食榜单冠军



这种饮食模式对免疫系统极为友好,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说到底,健康饮食绝非简单的“全素”或“全荤”选择就能一劳永逸。


关键是要搭配合理,身体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一样都不能少。


当然饮食只是一方面,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睡眠、压力、运动都会直接影响抵抗力。


因此,无论你是素食主义的拥趸,还是热衷无肉不欢,只要当下感觉自己状态良好、活力满满,就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饮食模式。


羊只希望姐妹们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定期进行体检,在感觉不对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呵护自己的健康,以最佳状态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参考文献:
[1]Norman, K., & Klaus, S. (2019). Veganism, aging and longevity: new insight into old concepts..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https://doi.org/10.1097/MCO.0000000000000625.

[2]Papier, K., Fensom, G.K., Knuppel, A. et al.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25 common conditions: outcome-wide analyses in 475,000 men and women in the UK Biobank study. BMC Med 19, 53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1-01922-9.

[3]Liu, Tiantian et al. “Vegetarian diets, circulating miRNA expression and healthspan in subjects living in the Blue Zone.” 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 3 (2020): 245 - 259.

[4]Appleby, P., Crowe, F., Bradbury, K., Travis, R., & Key, T. (2015). Mortality in vegetarians and comparable nonvegetarians in the United Kingdom123.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3, 218 - 230. https://doi.org/10.3945/ajcn.115.119461.

[5]Tong, T., Perez-Cornago, A., Bradbury, K., & Key, T. (2021). Biomarker Concentrations in White and British Indian Vegetarians and Nonvegetarians in the UK Biobank.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51, 3168 - 3179. https://doi.org/10.1093/jn/nxab192.

[6]Watling, C., Schmidt, J., Dunneram, Y., Tong, T., Kelly, R., Knuppel, A., Travis, R., Key, T., & Perez-Cornago, A. (2021). Risk of Cancer in Regular and Low Meat-Eaters, Fish-Eaters, and Vegetarian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 6, 257 - 257. https://doi.org/10.1101/2021.09.15.21263656.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