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州一老师因末位淘汰在教室自缢”可能是谣言,但咱还是得聊聊这背后的事……

常青藤爸爸  · 育儿  · 昨天

正文



2025年2月12日元宵节下午,浙江温州市某小学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一位教师在教室不幸离世。消息传出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教师考核末位淘汰”“当众斥责教师” 等传言甚嚣尘上。


尽管2月18日晚鹿城区教育局发布通报,证实确有老师“不幸离世”,但网上其他信息并不属实,但大家心里的疑惑还是没解开:


“为何一位教龄二十余年的资深教师会在开学日突然离世?”

“我们总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那老师的心理压力谁来关心呢?”











image.png

image.png


这事儿在教师圈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可我关注的公号好像没有人聊这个。但我真的坐不住了!咱们今天这篇文章,不纠结这件事本身的来龙去脉,我也没有能力去探索到底真相是什么,我只知道老话说“无风不起浪”,能传出老师去世和平均分强挂钩这种谣言,大概率说明在教育领域,围绕着这个“平均分”,大家的积怨已经很深了。


教师群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我猜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我没什么大道理,就一个特别实在的想法:只有老师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孩子才能被老师温柔以待


01
教育 “减负” 为何越减越重


在教育领域,咱们听“减负”这个词都听麻了吧!从咱们自己上学那会就开始听,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们的书包轻了吗?作业少了吗??压力小了吗???


就拿2021年大刀阔斧的某减来说吧,出发点是好的,大家都看到了校外培训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孩子压力太大,家长钱包也吃不消。好,那大力整顿完,实际效果咋样呢?


在我看来,这就是“打板子没找准屁股”啊!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全在校外,校内教师的考核机制很可能就是被忽视的 “灯下黑”


02
被平均分 “捆绑” 的老师和孩子


网传很多学校在考核老师的时候,特别看重班级平均分,老师的评优、工资奖金都和这个平均分紧紧挂钩。虽说用平均分来考核老师有那么点道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成果,但带来的问题可不少。


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些孩子可能确实不是学习的料,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其他的学习障碍,这些孩子不是不努力,只是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困难。


可就因为他们,班级平均分被拉低,老师的利益甚至“饭碗”都会受影响,那心里肯定会不好受啊。在这种压力下,有些老师就容易对成绩差的孩子没什么好脸色,那这对那些孩子来说就太不公平了。“有教无类”是咱们一直倡导的教育理念,可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很难真正实现。


而且这种扭曲的焦虑,会催生更荒诞的现实:我身边就有真实的例子,朋友家孩子的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平均分,会想出一系列不太好的办法。


比如考试的时候,会暗示成绩差的孩子作弊,甚至会特意安排座位方便他们抄袭;对于期末正赶上生病的孩子,如果成绩好就要求来考试,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彻底康复,成绩不好就劝孩子别来,等补考,这样就能避免拉低平均分。更过分的是,有的班主任会想方设法劝退成绩差的学生先“休学一年”甚至转学,而且类似的情况绝不是少数,这简直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这就是考核机制显露出的最残酷的一面:当教育公平遭遇绩效指标,最先牺牲的永远是弱势群体。可大家是否想过,即使孩子不是差生,也一样是在劫难逃。因为当教学成果被简化为一系列数字,老师会不得不将焦虑和压力转嫁给学生——更多的作业、更频繁的测试、更严苛的要求,形成恶性循环。


03
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知道,老师们真的特别不容易,每天起早贪黑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他们打心底里希望学生都能好好学习,自己的工作也能顺顺当当的。但现在这种把老师工资、评优和班级平均分强挂钩,甚至有的学校还搞末位淘汰的考核方式,真的太不合理。


咱们也不是说要完全取消挂钩,适当挂钩,比如控制在20%是不是可以?同时,还得探索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去全面展现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和成果。而且对于那些接收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班级,也应该降低对老师在平均分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毕竟,教这些孩子要付出更多心血,不能单纯用成绩来衡量老师的付出。


让老师们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是件太重要的事。我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通过咱们的讨论,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问题,也希望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好好反思一下,真正做出一些改变。


04

请给教育留一盏温暖的灯


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教师不是KPI工具人。只有当制度愿意俯身倾听教师的喘息,社会能包容教育的不完美,让老师在轻松、公平的环境里工作,那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真谛,才不会沦为墙上的装饰标语,老师才能真正把爱和耐心传递给孩子。


在此也希望大家能与我一同发声,我们的声音或许渺小,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今日我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其身,便无人为你摇旗呐喊。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守护,被让冰冷的数字将其浇灭


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都来评论区聊聊吧!









1

END

1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