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自Dalio在X上的短文
关税是一种税收,其特点在于:
-
为征税国筹集收入
征收关税可以为
征税国筹集收入
,而这部分收入由外国
生产者
和
国内消费者
共同承担
(各自承担的具体份额取决于双方供需弹性的相对大小),这使得关税具有吸引力。
-
降低全球生产效率
关税会
降低全球生产的效率
。
-
引起不同地区的经济效应
在全球范围内,关税会
导致滞胀
;而对于征收关税的国家,
其进口端表现出更多的通胀
,而
被征税国家则表现出更多的通缩效应
。
-
保护国内企业免受外国竞争
关税使得进口国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中获得更大保护,尽管这会降低其整体效率,但也
提高了这些企业在国内需求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得以维持时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
-
在国家间重大冲突时期保障国内生产能力
在国际大国冲突时期,
关税被视为确保国内生产能力
的重要手段。
-
平衡国际收支
关税能够减少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不平衡。换句话说,它可以降低对外国生产和外国资本的依赖,而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或战争时期,这种依赖性往往被极度重视。
以上是关税的
第一阶效应
。
从
第二阶效应
来看,很多后续影响则取决于下列因素的响应情况:
具体而言:
-
如果被征税国家实施互惠性(对等)关税,则影响会转变为
更广泛的滞胀效应
。
-
如果货币政策放松,会导致实际利率下降,同时在存在更大通缩压力的国家,货币会走弱;反之,在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并使货币走强的措施。
-
在经济存在通缩性疲弱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可能会采取宽松措施;而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则可能采取紧缩财政政策,这些举措会在一定程度上中和部分通胀或通缩效应。
因此,要衡量大规模关税对市场所产生的后续影响,
不仅需要考虑上述前述六点的第一阶效应,还必须考量由第二阶效应所引发的各种连锁反应
。
然而,目前背景和未来趋势已经相当清晰:
-
生产、贸易和资本的不平衡(尤其是债务)必须以某种方式得以缓解
这些不平衡对于货币、经济和地缘政治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现有的货币、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必然需要改变)。
-
不可避免会伴随突然且非常规的变动
这些变化极有可能类似于我新书《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中描述的那种突然且非常规的调整。
-
长期的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效应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
债务和资本市场中财富的安全储值功能(即其质量的可信度),
-
-
以及使国家成为人们向往居住、工作和投资的地方的政治体制。
此外,目前对于两个问题的讨论较为热烈:
-
-
很明显,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得美国的债务和其他资本获得了比没有这种特权情况下更多的需求),
从而使美国具备了通过超额借贷滥用这种特权的可能性
。
但市场的运作又不可避免地助长了这种滥用以及随之而来的
过度借贷和债务问题,而这正是把我们推到当前局面的原因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面对商品、服务和资本供需不平衡的必然缩减,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来减轻债务负担,同时在地缘政治形势下降低对外国生产和资本的依赖)。
更具体来看,有观点认为
中国的人民币应当升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达成某种贸易和资本协议条件下解决,理想情况下这种协议会在双方首脑会晤时达成。
这种以及其他非市场、非经济层面的调整措施对于受影响的国家将产生独特且充满挑战的影响,从而引发我之前提到的第二阶后续效应,为冲击提供缓冲。
我将继续关注事态发展,并在观察到第一阶与第二阶效应后,及时向大家通报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