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幼儿园总生病,就像刷病毒库”,这话怎么看?

drpei  · 医学  · 4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容易生病的问题,分析了入园孩子生病的原因以及孩子不读幼儿园直接读小学并不能避免频繁生病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如何看待“刷病毒库”的说法,并强调了通过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的区别,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指出孩子生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必过于焦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上幼儿园后生病增多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病原体的多样性、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以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容易交叉感染。

研究发现,入园后的孩子相比在家或小组照护的孩子,生病的频次和遭遇严重疾病的机会都更高。这种频繁生病的问题在第二年尤其突出,但到了第三年差异减小。

关键观点2: 孩子不读幼儿园直接读小学并不能避免频繁生病的问题。

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幼托机构的孩子,在家庭内成长的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经历频繁感冒的机会更多。这说明避免幼儿园生活并不会完全避免生病的风险。

关键观点3: “刷病毒库”的说法存在争议。

虽然自然感染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但相比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的方式,自然感染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在有疫苗可预防的病原体的情况下,建议接种疫苗。


正文

孩子上幼儿园后生病明显增多,这是很多家长的感受。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生病太多犹豫要不要继续上幼儿园,也有家长觉得这就是孩子刷病毒库的过程,刷完以后生病就少了。


实际情况是怎样?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刷病毒库”的说法?


一、入园的孩子确实更容易生病


从机制上来说,由于病原体众多且大部分没有疫苗可预防,再加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未成熟,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下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入园后确实更容易生病。


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早在1988年美国有一项研究,对200多名新出生孩子分组观察,发现相比在家的孩子,小组照护及入托的孩子无论是生病频次,还是遭遇严重疾病的机会都更高。[1]


此后的进一步随访发现,小组照护和入托的孩子频发生病的问题在第2年尤其突出,到了第3年这种差异就减小了,作者也推测是因为经过前面的频繁生病孩子免疫成熟了。[2]


二、孩子不读幼儿园直接读小学,是不是可以避免频繁生病的问题?


并不能。


这个问题也有人研究过。同样是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3岁内上大型日托中心的孩子,在家庭内成长的孩子在6岁、8岁和11岁时经历频繁感冒的机会更多,这种差异到了13岁才消失。[3]


这个研究同样也支持小时候在幼托机构经常感冒生病,所获得的免疫保护会让读后续生病减少,所以幼儿园的生病受的罪,不是全白受了。


三、如何看待“刷病毒库”的问题?


在幼儿阶段,孩子生病最常见的还是各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通过自然感染确实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比如鼻病毒、腺病毒感染就可以引发机体产生持久免疫。有的病原体感染虽然不会引发机体产生持久免疫,但再感染通常症状更轻、病程更短,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


但是相比于通过生病获得的免疫,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是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的方式,所以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病原体,则疫苗能打尽量打。


其次生病有一定的偶然性,结局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对生活不造成什么影响,具有可执行性的疾病预防措施,比如室内通风,公共物品清洁,手卫生等都还是应该做,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病。


再过来,做了该做的孩子还是生病了我们也不用太焦虑,因为这是在目前的条件下,集体生活时几乎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且客观上来说,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大部分的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结局很好,而且每一次感染也确实可以收获一定的免疫保护,并减少以后的生病机会。


所以对于集体生活所要经历的频繁生病期,我们做好该做的预防措施,没必要主动去“刷病毒”,但真的遇到生病也不用太焦虑,因为这几乎是所有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经历过这些也确实能减少孩子后续生病的机会。



参考资料: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1677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07922

[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814371


相关阅读:

孩子总生病,要吃「脾氨肽」吗?

孩子上幼儿园,如何才能少生病?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身体好好的,自己家孩子就总生病呢?


有健康困惑可回复关键词查询,关注后可收到更多靠谱健康科普。

⬇️⬇️⬇️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