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地理 旅游  · 8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雪后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的瑰丽景色和地质特色。文章介绍了七彩丹霞的形成原因、地质特点和旅游价值,以及景区的开发保护和接待游客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雪后七彩丹霞的瑰丽景色

刚下过雪后的七彩丹霞,在雪后初霁的时刻更显瑰丽。云破日出,积雪渐融,五彩斑斓的天然颜料流淌在大地褶皱里。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以彩色丘陵地貌为主,素有“中国彩虹山”的美誉。

关键观点2: 七彩丹霞的地质特点和形成原因

七彩丹霞发育于白垩纪,距今约1.14亿至1.06亿年。主要色系包括红棕色、蓝灰色和淡黄色,其致色原因归因于地层中的含铁矿物。在氧化还原环境下,地层中铁的赋存状态多样,形成了如今所见色彩明艳丰富的地貌特征。

关键观点3: 七彩丹霞的旅游价值和开发保护

七彩丹霞是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也对捕捉地球信息、探究演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科普解说牌,专设地质研学步道,为科普研学提供便利。2022年9月,《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这些珍贵的地球印记筑起了司法保护屏障。

关键观点4: 七彩丹霞的旅游情况和游客反馈

七彩丹霞景区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游客348万人次。春节假期来访游客达2.85万人次。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沧海桑田的时空变化,静享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光,感叹地球演化的神奇。


正文

你见过雪后的七彩丹霞吗?

刚下过雪的景致,并不令人称奇。只是白雪覆盖了起伏的山峦,与别处落雪的山丘无异。

雪后初霁,碧空如洗。这时的七彩丹霞,才更见瑰奇。

云破日出,积雪渐融,五彩斑斓的“天然颜料”便开始流淌在广袤大地的褶皱里。沿山径栈道徐行,极目远眺,苍茫辽阔间,但见半山素裹半山霓。各色岩层或如烈焰初燃,或似水墨晕染,蜿蜒的纹理、浓烈的色泽,在残雪映衬下愈显饱满艳丽。

雪后的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以彩色丘陵地貌为主,素有“中国彩虹山”的美誉。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这一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发育于白垩纪,距今约1.14亿至1.06亿年。该地层岩性以粉砂岩、砂岩夹泥岩为主,岩石胶结程度低,抗风化能力差,极易破碎,难以形成地貌坡度较大的稳定坡面和陡崖,反而易形成整体圆润、地势相对低矮的丘陵地貌。彩色丘陵的主要色系包括红棕色、蓝灰色和淡黄色,其致色原因归因于地层中的含铁矿物。在氧化还原环境下,地层中铁的赋存状态多样,支撑和形成了如今所见色彩明艳丰富的地貌特征。

雪后的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彩虹落地成山,历经沧海桑田,造就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既是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也对捕捉地球信息、探究演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7月,包含七彩丹霞景区在内的张掖地质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经营开发部副部长张凌龙说,为了给科普研学提供便利,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科普解说牌等不断完善。现专设地质研学步道,将“丹霞城堡”“彩色屏风”等多处典型地貌串成科普长廊。自2019年以来,张掖市已有百余批次中小学生走进七彩丹霞,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2022年9月,《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这些珍贵的地球印记筑起了司法保护屏障。

如今的七彩丹霞以其雄奇壮美,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七彩丹霞景区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游客348万人次。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来访游客达2.85万人次。

游客在雪后游览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张掖市临泽县委宣传部供图)

“沧海桑田的时空变化,在这里具象化了。”来自山西的游客王小丽说,伴着雪景漫步七彩峡谷,静享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光,让人不由感叹地球演化的神奇。

春有绿意点染,夏如赤壁鎏金,秋时万山锦绣,冬见银雪覆峦。丹霞四时,各美其美,静待游人共参造化、同享胜景。

图片

文字:新华社记者 王博 何问
视频:张睿
海报:李欢
来源:新华社
图片

图片

特别声明
1.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图片如需要署名,请及时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电话:0931-8411060。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