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只有它,能让四川人心甘情愿不吃辣

物道  · 时尚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四川人喜爱的特殊蔬菜——豌豆颠儿(豌豆最幼嫩的茎叶),并描述了它在四川以及其他地区的风味和受欢迎程度。文章提到四川人对豌豆颠儿的热爱,以及豌豆颠儿如何成为四川人的童年回忆和乡愁的象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四川人对豌豆颠儿的特殊喜爱

豌豆颠儿成为四川人的灵魂之火和欲望之光,即使面对辣椒的挑战,其地位仍然不可替代。四川男神李伯清甚至提到只有豌豆颠儿才能让四川人向鸳鸯锅低头。它不仅是食物,更是味觉和情感的交融。

关键观点2: 豌豆颠儿的美食价值

豌豆颠儿因其脆嫩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成为四川餐桌上的重要角色。它可以烫煮炒煲,搭配各种食材都能带来味觉上的和谐。四川人甚至掌握了一种名为“豌豆颠儿掐叶技术”的精致技艺。

关键观点3: 豌豆颠儿的文化意义

豌豆颠儿不仅是四川人的美食选择,更成为乡愁的象征。它将各地四川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家的坐标。诗人胡续冬曾写如果要上荒岛,要带的第一种食物就是豌豆颠儿,体现了它超越美食的文化价值。

关键观点4: 豌豆颠儿的广泛分布与影响

豌豆颠儿不仅在四川受到喜爱,在其他地区如云南、贵州、两广等地也有广泛的应用和美食文化。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多地的一种共同记忆,带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让人难以忘怀。


正文

封面|叮叮笑笑生 ©
头图|白白的家 ©


物道君语:

  你以为的四川是红色的,其实,它也可能是绿色的。
作者:极物君
来源:极物(ID:ijiwulife)



当你问四川人最喜欢什么颜色的食物时,如果他没有如你所料的回答红色,而是说绿色,请不要太惊讶,因为这是真的。


在四川,所有的食物都要向辣椒低头,除了一样——


豌豆颠儿。


即使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刻,豌豆颠儿也早就留在了它的黄金冬季,但是不要担心,四川人对它的爱,可以从冬到春,然后从春到冬,不可更改,只会变深。



四川人对豌豆颠儿的喜爱,就像豌豆公主对舒适床垫的爱。


如果你告诉四川人从此都吃不到豌豆颠儿,他们可能连觉都睡不好了。


豌豆颠儿,是四川人的灵魂之火,欲望之光。


即使是吃辣这么严肃的事情,都得往后稍稍。


四川男神李伯清说得好,唯一让四川人向鸳鸯锅低头的理由就是豌豆颠儿。


只有它,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在清汤里下料,也只有它,能在辣汤中杀出重围,让四川人巴适得笑。

图|孤独星球 ©

豌豆颠儿,又名豌豆尖儿,其实就是豌豆最幼嫩的茎叶。


看似貌不惊人的它,甚至超越了辣椒和泡菜,成了四川人最温暖的童年回忆。以至于长大后如果吃不到,骨子里的种菜基因都得被唤醒。

脆嫩的豌豆茎叶,绿得可爱,又很适合烫煮炒煲。


中空的根茎,每次都能恰到好处的吸入汤汁,让带着朝气的草叶清香与鲜美可口的肉香融为一体,达成舌尖的大和谐。

图|叮叮笑笑生 ©

如果你对餐厅端上的豌豆颠儿不太满意,问问身边的四川人。

他们都懂一种名为“豌豆颠儿掐叶技术” 的精致技艺。


即使是四川的串串,也躲不过豌豆颠儿。豌豆颠儿的香气,就如同那首歌一样,在四川人的餐桌上永久流传。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它太懂事了,放入锅里一涮,就能为空虚已久的肠胃带来抚慰。


它太百搭了,不论是清炒豆尖,放入蛋汤,还是用来配酥肉、炒腊肉,搭配面条、抄手,都在味觉和视觉上体贴入微。
图|网络 ©

四川人爱它,甚至延伸到风味之外——


如果专门给四川人开一堂豌豆颠儿专业,我看他们个个都能读到博士后了。

对四川人来说,豌豆颠儿的美,不光在茎叶,还在于花。

做个戒指来“表白”,比爱神都更懂爱。

一个四川人请你吃火锅,只能代表他很友好。

但如果她带你去吃羊汤烫豌豆颠儿,那一定要将你当贵客照料。


细长翠绿的豌豆颠儿,掐出了最嫩的尖儿,水灵灵的,不知不觉的就成了四川人的乡愁。


红油可以快递,辣椒可以邮寄,唯有豌豆颠儿,必须得回家吃才算得体。


如果说广东人的下火料理是凉茶,那能浇灭四川人心头火的美味,就非豌豆颠儿莫属了。
图1、2|叮叮笑笑生 ©



如果将豌豆颠儿单独归四川所有,恐怕西南f4的友谊就会面临很大挑战。


毕竟折耳根是云贵川渝的止战符,而豌豆颠儿,是云贵川渝共同的守护神。


就像被黄桃罐头守护的东北人,钙奶饼干守护的山东人,自家羊肉守护的西北人一样,有了豌豆颠儿之神的守护,不论在外漂泊多久的游子,都能找到家的坐标。

图1、2|叮叮笑笑生 ©

记忆里的味道,永远让人难以忘掉。


它有时在云南人的小锅米线里,咕嘟咕嘟的热汤,将心暖得像烫过的豌豆颠儿一样,会柔软得皱成一团,又自在的舒展。

图|唐唐 ©

有时在贵州人的开学特产里,用豌豆尖儿涮火锅,唤醒了火锅之魂。


在四川已经成为蔬菜之王的它,到了重庆与毛肚,酥肉比肩。

炖萝卜骨头汤的时候扔一把,端出来就是重庆人的诱捕器。


或许是豌豆颠儿太过迷人,风味更顺着地图飘远。


福州人的光饼夹豆尾,或是淋入本地老酒和白糖后和蒜同炒,也是一个绝字。


江浙人的清汤面,撒上一把豌豆颠儿,更算是对清汤的尊重。在江苏南部,豌豆尖儿还叫安豆头儿,还有着平安吉祥的好意头。

图1、2|白白的家 ©

湖北西南部,也爱豌豆颠儿,到了这里,它又叫豌豆荚或豌豆苗儿。


这里的春天,豌豆也保留了发芽的心情。鲜嫩水灵,鲜甜动人。和豆腐煲汤,和姜蒜炝炒,都是极好的。

图|小C美食 ©

到了两广,豌豆颠儿的美味也并未远走。

打边炉里飘扬的一抹翠色,对于爱鲜之人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快乐。


五湖四海,豌豆颠儿同在。

有了豌豆颠儿的照拂,天下大同仿佛也并不遥远。
图|Sanno ©



诗人胡续冬曾写——


如果要上荒岛,要带的第一种食物就是豌豆颠儿。


人们总是将对生活的热爱藏进生机勃勃的食物中,在季节性食物的风味里,感受时岁的更迭,从而在心底朦胧升起一种陶然。

就像四川人苏东坡说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切便是这样自然而然。


千年前,诗经里的《采薇》,将豌豆颠儿带入我们的眼帘。


千年后,我们也在这流传于漫长时光的一抹翠绿里,领悟等待的意义。


叶子绿了,风味鲜了,期待许久的东西总会按时到来。


而退回到重逢以前,热爱生活的人,总会对豌豆颠儿在心底升起无限思念。

图|Wei— ©

参考资料:

beebee公园《四川地位最特殊的蔬菜,吃了感觉头都是绿的》
地道风物《豌豆颠儿,四川人的心尖尖》
网易上流《每个四川人的冬天,都会被豌豆尖神保佑》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有读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头图,因为平台规则调整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星标”《物道》公众号,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图指示,莫错过!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岁月静好,
念你如初。
点击卡片关注,回归中国最初的美。
如若欢喜,请点个赞。


文字为物道转载,来源自极物(ID:ijiwulife),转载请联系原创。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