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号称“拯救ADHD的年度软件”,我帮病友们试了试……

果壳  · 科学  · 3 天前

正文

作为一个已确诊的 ADHDer,我执着于寻找——一个流行了许久的概念——心流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白噪音视频,号称“此声一出,世界安静”,我刷到过,听完觉得没多大用。(话说,都刷短视频了,大脑还怎么平静啊!)


小红书截图


第一次知道 Endel 这个软件是@ADHDVision(YouTube 上 ADHD 相关内容最大博主)将其评选为“拯救 ADHD 的年度软件”。


当时出于好奇(也可能是看视频时走神),把 Endel下载了下来。然后它让我付费,我属实有点懵了,“白噪音”、“番茄钟”,就这俩功能,app 商店里有类似功能的免费软件多了去了,Endel 居然要收 348 一年


看着大量 ADHD 用户将 Endel 写得宛如“特效药”一般的好评,我决定先试用 7 天,谁让我们 ADHDer是天生体验派。


不过!试用下来,我发现这个软件,真的,有点儿东西。


堪比做家务时放“碎玉轩小曲”


Endel 最大特色在于,AI 开“药方”,对症下药


团队自己开发了一个算法叫 Endel Pacific。AI 能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当下时间、地点、天气、心率等数据,生成让其专注或放松的声音,并非是算法简单从人工制作好的音效库里调配声音。


一开始我还纳闷,一个“白噪音”软件为什么要读取我的位置、运动、健康、日程信息


作者截图


比如当它获取到我所在地阴天,会生成更为宁静、柔和的音效来帮助用户集中注意力;在阴雨绵绵的下午,它就会加入风声、雨声的要素;相反,如果窗外阳光明媚,就会加入风铃声、森林、大海的音效要素。


早上,Endel 生成的声音会更明亮、节奏感强;晚上声音更加柔和、舒缓。


(授权体征数据后)当智能手表监测到用户的心率略高,Endel 就会降低声音的节奏强度,降低高频噪音,加入更多的自然音效,生成更为平稳、缓慢的声音来帮助用户平复心率。


总之,是通过播放与用户当下状态和所处环境更“贴合”的声音,让用户有一种“沉浸式的融入感”。


准确的说,Endel 管每一个声音叫做“声景(SoundScapes)”。先根据基础旋律,叠加节拍,再叠加自然声效(比如风声海声)等等之后,从而组成的一副声景——就像一首歌是由不同乐器配合演奏出来的。


作者截图


声景会根据上述提到的算法动态变化,如果用户不满意算法自动生成的声景,可以手动调节声景的明亮度、节奏、加个音效之类的。



我最喜欢在放松的时候,手动调节各种自然音效,尝试将风声、木头燃烧声、鸟声、雨声融合进,听听什么样。



Endel 提供了“专注”、“舒缓”,“睡眠”,“活动”四大类声景。


当然你也能根据所处的具体场景进行选择,例如冥想、缓解耳鸣、家务、婴儿睡眠等等。上一次让我效率十足的背景音,还是我做家务时放的《碎玉轩小曲》。


要知道对于 ADHDer 来说,行动路径上的任何一处需要操作的地方和突如其来的变化,都可能会成为干扰。


无论是靠算法生成,黑白简约点线风的视觉设计,还是声音模式和番茄钟切换时音乐丝滑地过渡,都秉承“少干扰”原则。


但我也疑惑。能“左右”情绪的声音,是某种心理作用,还是真有科学依据。


Endel+降噪耳机组合,最适合ADHD的可穿戴


大量论文中,研究者已经证实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地减轻心理或生理压力,稳定的节拍也可以帮助人提高注意力表现。


根据 Endel 自己的官方介绍,2022年,神经科学研究团队 Arctop 用“脑波扫描技术”测量了参与者在不同背景声下,进行不同活动时的专注程度


结果发现,在工作时听 Endel,比不放背景音或听市面上其他“专注歌单”更能提高专注力,且效果是静音时的七倍。


且 Endel 对工作专注力的提升效果,好于其他活动,比如阅读、打游戏。


横向比较不同音乐类型,古典音乐、Endel 声景和自然声音最能提高专注力,流行和嘻哈音乐效果最差。


不同音乐类型的专注力的影响|Arctop 发布在 Bioarxiv 上的研究结果


为什么某些声音能提高专注力?


首先,声音频率会影响脑电波。


电波根据频率不同,可以分为五类,从低频到高频依次为: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每种波段可以对应不同的心理、生理、精神状态。波频越高,越需要调动认知功能,也越能进入专注状态。


苹果树医学总院


比如 0.5–4 Hz 的δ波,是最慢的脑波,常见于我们一夜无梦的深度睡眠状态。


而频率在 30–100 Hz 的 γ波(又叫伽马波),是速度最快、频率最高的脑波,通常与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比如信息整合、感知、记忆和决策相关联。你集中精力、解决复杂问题时,脑波就可能处在伽马波段。


在两者之间的 θ波、α波、β波段就分别从浅眠、冥想、放松、休息到活跃、专注、焦虑的状态过渡。


Endel 试图用声音诱导出特定的脑电波状态,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利用“双耳节拍”


双耳节拍(Binaural Beats)是一种听觉现象,即左右耳分别听到两个频率略微不同的声音时(例如左耳听到 400 Hz,右耳听到 420 Hz),大脑会感知到一个频率差(20 Hz)的“错拍”。这个错拍并不是真实的声音,而是大脑在处理两个不同频率时产生的错觉。


作者截图


产生差频后,大脑会被诱发出相同频率的脑电波,这个理论被称为“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


比如当 Endel 的双耳节拍模式能创造出 40Hz 差频,可能诱发出伽马脑电波,让用户进入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其次,利用了“声音屏蔽(Sound Masking)”效应


都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如果说降噪耳机,是通过捕捉环境中声音,生成相反声波去抵消的方式达成的主动降噪。那么声音屏蔽,则是用声音盖过声音。


就像下面这张图所示,人耳在正常情况有一条听力阈值线。当掩蔽声出现,会将人耳的听力阈值提高,形成一条新的听力阈值线,此时在这条新线之下的被掩蔽声变得不再能被人耳听到。


声掩蔽原理图丨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


比如,我们熟知的“白噪音”,因为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功率一致,高低频分布均匀,非常适合做声音屏蔽。


但 Endel 不单是简单的“白噪音发声器”,而是也利用了其他有色噪音,比如中低频段的“粉红噪音”,更柔和、更贴近自然声;低频的棕色噪音,更深沉,可以用来缓解耳鸣症状等等,动态调配出一段声景,发挥出上述的声学效应,掩盖掉一些容易让人分心的环境噪音。


在我最常用的“专注”模式下,所呈现的是一种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的音乐。让我的注意力恰好,但又不会过度集中,不至于听着听着入迷了,然后跟着节拍抖起了腿......


降噪耳机和 Endel 双管齐下,ADHDer 的世界都“安静”下来了。看来健康领域的 AI 可穿戴还有很多未被挖掘的机会


不是声音敏感爱走神的 ADHDer,不开白噪音也能键盘敲啪啪响的“J人”,也发现了这款软件的妙用。


“当'摇篮曲'哄睡小孩也挺管用的,一开就是一晚上。”



想起我第一次体验“睡眠”背景音时,起初还试图去捕捉声景的构成,但很快,我就像在瓦尔登湖面上浮仰一样平静,以至于还没到第一个 25 分钟循环,我就已经昏睡过去。


(备注:本文仅代表个人互联网工具使用经历。如若有类似病情的患者,请谨慎对待,积极就医。祝大家每天都开心。)


参考文献

[1]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101486/

[2] https://login.easychair.org/publications/preprint/SzGK

[3] https://mvc.wiley.cn/research-news/230919-23/


作者:糕级冻雾

编辑:沈知涵

科学审核:黎小球

图片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