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遍河北》特别策划《遇见·北方戏窝子》系列节目 四股弦:打好乡村振兴“文化牌”

河北卫视  · 河北  · 2 天前

正文

图片

四股弦,一种用本地方言演唱的传统地方戏曲,是河北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其主要伴奏乐器大弦亦名“四胡”,上有四根丝弦,四股弦由此而得名。

冀南四股弦流传于河北省魏县、肥乡县、馆陶县、巨鹿县等地。2008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四股弦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梅玲对于四股弦如数家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股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许梅玲】

四股弦唱腔悠长舒缓,委婉流畅,有男腔、女腔之分。多演民间家庭生活小戏,而且又带来浓厚的家乡风味。

家乡戏、家乡味。在馆陶县南徐村前许庄村,四股弦剧团的许桂娥每天都会在村文明实践站演出,把传统戏曲送到老百姓身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股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许桂娥】

我们这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村民们爱看戏,我们就把戏送到老百姓身边。这样不仅让老百姓有戏可看,更让我们基层文艺工作者有戏可演。

四股弦,易学易唱,参与性很强。也正因如此,村民们自编自唱了很多接地气的戏词。退休教师闫华然是四股弦的板鼓手,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四股弦戏词创作上,力图将百姓的生活融入其中,通过传唱“非遗”节目寓教于乐。

【民间艺人 闫华然】

作为民间艺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用普通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愿意唱的曲子,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

说的是家乡话,唱的是身边事,四股弦将政策宣传与戏曲创作有机结合,用“小戏曲”讲出了“大道理”,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还让群众在娱乐中学习了知识、接受了教育。

【村委会委员 闫洪振】

我看了这么多年戏,没想到国家政策还能唱出来,受新编戏词熏陶,我们村民说话文明了,村里的治安也好了,整个村子的精神风貌变得特别好。

四股弦,既有艺术美感,又有现实教育意义,让那些看不见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传奇。乘着乡村文化振兴的东风,带着满怀乡情的曲调,让记忆中的乡味,留在家乡人的心头,这份味儿永远不会变。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遇见·北方戏窝子

今天18:24

河北卫视

敬请期待


编辑: 郝蕴祺   主管: 王冉 杨小蕾   监制: 杨素强 李延强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