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社会中,「二十年」是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一代人从新生儿到社会化的时间;
而文化是人的文化,所以,「二十年」也是一个文化的周期,随着一代人的新陈代谢,可以在二十年内形成一股新的文化浪潮与流行趋势。
在二十年前的2005年,中国内地第一台跨年晚会,在湖南卫视横空出世了,它成了彼时的一种文化新品,也成了今时一代人的文化坐标。
然而,站在二十年后的2025年,历经一代人的社会化更迭与文化新陈代谢后,如今的跨年晚会,它的意义坐标何在?
如果大型活动人不能完成这道思考题,那么跨年晚会便也成了一种刻舟求剑。
率先进行这道题思考的,恰是二十年前的芒果人——
二十年后,它的意义在于完成「从有到强」的进化。
在《2024-2025年湖南卫视芒果TV跨年晚会》上,我看到了一种通过「科技之硬、文化之热、协同之紧」而体现出新质特点的「增强型跨年晚会」。
湖南广电通过「芒果新雨林式」的集团协作之能,充分打通包括湖南卫视、芒果TV以及旗下四大技术中心,将科技与文化的融通贯彻在创意策划、落地执行、数据分析、协同机制、商业化,贯彻在舞美、内容、互动、传播、管理,形成一种不只是在「台上」创新的跨晚,而是从「源头」创新的跨晚。
或许——
二十年后,芒果要造一个「文化+科技」的新纪元。
晚会直播实时收视酷云、欢网双网断层第一,收视率强势破3,领先第二名2.27倍。晚会直播当晚,微博双榜16个热一,8个爆款话题,微博主榜前5占4!晚会官宣至今累计全网热搜1979个,#湖南卫视跨年晚会# 主话题阅读量破116亿+。(数据截至22:50)
科技让文化热起来!
科技怎么为文化赋能呢?
第一要素仍是要先搞清楚文化要什么,科技才能给什么。
芒果跨年晚会创作的方法论,是回到第一性——
作为一年一度全国年轻人最盛大的聚会,跨晚的「文化第一性」,就是梳理这一年下来国民的情绪走向和情绪特征,由此抓出「年度情绪关键词」(这里有个妙想:湖南跨晚其实应该效仿每年牛津词典等机构发布「年度流行词」,也该把发布「年度情绪关键词」作为跨晚的副产品)。
而在他们进行大量社会调研和数据观察后,发现尽管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挑战的当下,人们也在积极做出调整与自洽,年轻人纷纷找到各自的爱好,比如亲近大自然、比如开辟新社交,比如投身其他喜爱的事物。因此,芒果希望通过跨晚发布的2024年的年度情绪关键词是「热爱」;所以,今年的主题是「去热爱,活出彩」。
但是,抽象的情绪如何具象的感知?
这就到了科技上场赋能之时。
为了具象化这个热爱,今年跨晚想要打造一个「热爱之城」。
这个「热爱之城」的「野心」是非常惊人的,它有三层诉求:
第一,理念更超前,它要为跨晚造出一个城市的夜晚、一个夜晚的城市;第二,架构更宏大,这个城市要通过大量的、巨型的建筑主体来「筑」成;第三,灵活度更高,屏幕可以根据舞台秀的需求调整空间架构,快速完成切换;第四,沉浸性更好,它要用「去舞台化」的理念创造观众在街边围观的参与感。
只是理想虽好,但是实现难度极大,它对舞美的精度的要求,耦合的要求,都比传统舞美指数级难度上升。
然而,马栏山的传媒人用黑科技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跨晚理想。
今年舞美一大技术亮点,就是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对场馆及舞美建筑实施了厘米级精度扫描,成功构建了实景三维模型用于艺术模型创建。模型与节目艺术的无缝对接,不仅实现了舞美景片的精准定位,大幅提高了技术校准工作效率,更极大地提升了视觉效果,使整体效果更加精良。
这是中国在世界中都领先的无人机技术在传媒领域内的应用,以无人机测绘技术辅助虚拟计算,由此完成内容与模块的适配度,让虚拟效果相较以往大幅提高。
最终,在新技术的辅助下,20周年的湖南跨晚打造了史上数项之最:
最大规模——
现场30栋舞台建筑体错落林立,最高达28米,用6000盏灯光营造一个城市的夜晚。
最多层次——
通过开合屏、阶梯屏幕、翻转屏幕、建筑屏幕等四千平米的各类屏幕,让舞台层次更加饱满、造型更加多元。这些屏幕可以根据舞台秀的设计需求调整空间架构,舞美随着节目的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杨幂的《异想记》,科技让舞台变成了一个甜蜜梦幻的童话王国;黄圣依的《骑士精神》,科技让舞台变成了一个游戏战场;陈昊宇的《烈火战马》、王星越的《马》,科技又让舞台变成了一个武侠世界,裸眼3D技术让一匹马在屏幕里外穿梭,呼之欲出。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舞台,称之为「科技增强型舞台」,因为它不但增强了舞台的变幻感,还增强了设计感与互动感。
在设计感上,比如王鹤棣的表演,是笔者认为的跨晚史上最强转场。他从开场翻转屏亮相,随即威亚转场下落,在第一曲表演结束后,在阶梯屏舞台往后倒到床上,再转场切换下一首不同曲风——这个设计得益于舞台屏幕之多、空间纵深之大。
在互动感上,比如成毅的表演,是笔者认为本次跨晚最温情的一幕。在他演唱《笨小孩》时,在屏幕里同步出现了一个小王子画风的「虚拟成毅」,像是他的赛博分身,动作在虚拟与现实、屏幕上和舞台上相互呼应,像是映射出每个人内心中的小王子、小公主,非常温馨有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催生内容的又一次跃迁。正是在科技的加持下,导演组理想中的「热爱之城」,才能高精度在现实中一比一的还原,让观众真正地置身于一个交辉着科技感和烟火气的「城市」之中。
科技让文化活起来!
湖南跨晚,从诞生之初就是「活」着的。
二十年前,在《2005-2006快乐中国跨年演唱会》上,就让观众通过发送短信参与首届跨晚,人们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发送新年祝福、投票支持喜欢的歌手或者参与点歌的活动;他们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晚会的参与者、共创者。
因此,这个基因,一直书写在湖南跨晚的DNA之中。
二十年后,科技成为进一步激活和显现这一基因的影响因子,芒果自研了、首发了一系列的互动新科技、新玩法,它让这个「活」的特质更加充分的表达:
一是首创多团艺人盖楼玩法。
此次跨晚一大亮点,就是三大主桌打造三大熟人局,一桌是依托「名学IP矩阵」的「南波万桌」,一桌是依托《你好星期六》的「好六桌」,一桌是依托《乘风》《披荆斩棘》的「乘风披荆桌」。由这三桌全程邀请所有观众线上加入自己的「主桌」,进行实时热聊互动、参与盖楼翻牌,最终上桌人数最多桌的上桌用户,可以获得抽奖机会。
这个互动创意首次实现了在直播中的实时装扮技术以及在线翻牌互动,填补了大型节目直播艺人和用户间无法互动呼应的空白。
二是自研了「芒核」弹幕引擎。
在零点跨年这个特别时刻,芒果运用游戏制作技术,为观众定制生产了具有炫酷粒子效果的特型烟花弹幕,配合主持人倒计时结束的口播在0点准时推送,用户发布弹幕内容将演变为璀璨的烟花,向天空绽放,为全网用户打造芒果专属的绝美仪式感。
(烟花弹幕示意图)
三是独创了「许愿流行弹幕」。
节目组还特别设计了新年许愿舞台秀环节,通过独创的具有非常规弹道的斜向弹幕技术,用户发布弹幕许愿会向流星一样从屏幕上飞过,与万千线上用户共同许下新年愿望。
(流星弹幕示意图)
不管是与艺人的互动、向新年的许愿还是零点的仪式,笔者看到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后的人情味、技术后的电视人对于电视观众的爱。所有的研发,所有的努力,都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天涯共此时地被看见、被祝福、被珍视。
所谓创造「活人感」,就是一种「观众导向」而非「作者导向」的视角——
不是创作者自顾自地、单向度在舞台上表演,这是传统晚会思维;而增强型的新质晚会,一定是要发挥直播的互动性、同时性,让全国的人们借着晚会这个赛博主场能够连接起来、同频共振起来,这才是一台「活」的晚会,有生命在跳动、有生命力在流动的晚会。
科技拓宽文化传播半径
传播,是科技与文化叠加的现象——
科技是传播的载体,文化是传播的内核。
在二十年前的2005年,传播的科技载体主要依托有线电视网络与卫星传输技术,彼时实现了中国内地首届跨年晚会全国7.6亿人的覆盖,超过60%。
而在二十年后的2025年,湖南广电依托一体两翼的湖南卫视+芒果TV,几乎实现了全民覆盖——
一面,在电视大屏上,湖南卫视有效触达全国13.62亿观众,全民覆盖率超过96.6%,比二十年前增加了三成;同时,此次晚会也应用卫星传输首次采用“DVB-S2、8PSK”调制方式,首次将超高清综合光传输系统应用于场内外信号传输调度,比二十年前清晰了无数倍。
另一面,在PC中屏与移动小屏上,芒果TV研发了一系列优化传播的自主研发:
一是「1+3」最多4个机位同屏观看的云导播多屏互动观影体验。
也就是说,通过芒果TV,观众可以同时看主屏幕、主舞台之余,还能兼看三个主桌镜头。
这在业内既首创了完美实现同屏多窗口智能无缝切换体验的新界面,也完成了首次在跨年晚会超级节目中使用的超级直播互动技术的新首秀。
二是增加了「竖屏直拍视角」。
在竖屏观看下,支持用户双指捏合自由放大画面,纯纯贴脸捕捉节目精彩看点。
三是形成了「超级直播矩阵」。
1个大屏主场+3个店铺直播间+1套竖屏直播系统+1套慢直播系统组成超级直播矩阵,打造出户外晚会直播多模式、大屏小屏多矩阵、横屏竖屏全角度的直播新业态。
从覆盖做得更广、转播做得更高清,到满足现代人竖屏使用习惯的竖屏传播、满足现代人多任务处理的多屏界面,我们发现,芒果之所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因为他们不但关心给观众「看什么」,亦关心如何让观众「看得到」。
他们真正吃透了传媒是一个综合学科、综合产业——交叉了社会学、心理学、科学、技术、文化等等:
于是,他们首先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嬗变——这是社会学视角下的触媒行为研究;其次,通过自主研发将触媒需求变为传播产品——这是科技视角下的传播载体升级;最后,通过传播载体升级完成传播内容触达——这是文化视角下的媒体目标达成。
科技提高文化生产效率
在此次跨晚中,其实让笔者本人最关注的,不在舞台之上,而在系统之中——
湖南跨晚依托科技实现文化生产效率的降本增效。
比如湖南广电集团覆盖传输中心升级的协同监看系统,原有的M-TECH低延时推流,引进了华为Gpon(wifi7)网络组网技术分发,结合无线发射(DTMB)覆盖的方式,两张网无缝衔接的对场内外信号进行覆盖,实现现场监看,返送信号全覆盖,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如前文提到的云导播多屏同看技术,基于多维平衡设计理念,在用户画质、设备性能及带宽成本之间寻得了最佳平衡,在充分运用基础设施条件的前提下为用户创造更好体验。
而这长线价值是非常巨大却容易因为短视而看不见,或者因为深藏而看不见,但它却是湖南跨晚能够成功延续二十年,并且通过此次科技增强之后,继续下一个二十年的底层逻辑——
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具有「ESG新质传媒观」的「文化生命体」。
通过科技降本与增效的手段,同时均衡好观众的利益——为其创造更好的内容体验,合作方的利益——用更实惠的赞助费达到更丰厚的品牌传播效果,由此也实现了更优的自身利益,形成了更健康的、可持续的IP,才可能在可持续的文化价值、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可持续的流量价值以及可持续的社会价值中,继续走向下一个十年、二十年。
蔡怀军先生的《以「智」提「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芒果思考》一文,给了笔者很多思考的养料。
文中说——
文化+科技不仅是舞台上一个高难度的镜头,不仅是一个环节上的小小创新,应该贯穿于创意策划、落地执行、数据分析、商业化等全链路,才能影响整个产业结构,才能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和想象空间。
而在这场从2024跨往2025,从第一个二十年跨往第二个二十年的跨晚上,我看到了对这番理论最生动而具象的实践。
而这,就是文化湘军的厉害之处,能把抽象的传媒哲学,变为具象的文艺作品。
想得到,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