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深蓝宝藏”展览展示了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包括精美的瓷器、百年未腐的原木等,通过策展团队的精心挑选和展示,让游客能够一睹深海遗珍。展览还包括深海装备模型、模拟潜水器舷窗等,带领观众走近这两处封存海底的“时光宝盒”。策展团队使用多种手段还原沉船“身世”,并试图拼凑每件瓷器从出窑到出海的历程。目前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仍在进行中,展览将根据新成果不定期更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深蓝宝藏”展览展示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遗址的文物。
包括造型多样、纹饰精美的瓷器以及百年未腐的原木等。
关键观点2: 策展团队使用多种手段还原沉船“身世”。
通过翻阅史料、比对文物等方式,试图拼凑每件瓷器从出窑到出海的历程。
关键观点3: 展览创造性地采取动态更新模式。
让考古调查、文物保护和展览同时进行,根据新成果不定期更新上展文物。
关键观点4: 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仍在进行中。
目前展示的900余件(套)文物只是两艘沉船中的极少部分。
关键观点5: 南海博物馆逐渐成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睐之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深海遗珍,并了解古代沉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正文


一束光“照亮”海底,泥沙难掩其瑰丽色彩。100米、470米、1000米……直到指针指向1500米,炫彩斑斓的“深蓝宝藏”从黑暗中浮现——一艘船堆满了超10万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的瓷器,一艘船堆满了百年未腐的原木。
这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6号展厅入口处还原模拟的考古场景
自2024年9月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
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开展以来
已有近115万人次经由此处
一赏藏于深海的遗珍
这座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博物馆
逐渐成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睐之地
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该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潜设备对水下文物进行提取。(国家文物局供图)“这是我国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介绍,我国终于在南海叩开水下考古的“深蓝之门”。
这是从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珐华彩瓷器。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博物馆里展示深海装备,难得一见!”一位游客注意到,“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先于文物呈现。“是各类深海装备为考古学家开拓了‘最后一片疆域’。”讲解员说。
这是观众在参观科考船和载人潜水器模型。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快看!鱼在窗户外面游!”一面圆形的电子屏幕高悬于展厅的墙面,播放着各种深海鱼类游动的情景。“这是模拟‘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舷窗,观众仿佛置身潜水器内部。”当小巧思被孩子们发现,博物馆策展人郑睿瑜很满意。
13件(套)珐华彩瓷器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批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非常精美,更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郑睿瑜说。
这是从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珐华彩孔雀蓝釉莲池纹梅瓶。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一抹蓝釉绘满瓶身
或镂空、或贴金、或雕画
古代某位工匠
精心勾勒的层层浪花纹
是否已然昭示其命运?
宝藏不语,只是让考古人员“煞费苦心”。“出水文物中一件写有‘丙寅年造’的红绿彩碗引起了考古人员注意,但仅明代历史上,丙寅年就有四个。”郑睿瑜说着,走到了这只如同史官的“碗”面前。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这批文物的具体年代,研究人员比照了瓷器的典型样式、产地及年代,最终证实了一号沉船属明代正德时期。这些发现对研究南海贸易航线具有重大价值,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为寻找窑址、厘清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观众在参观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红绿彩碗。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策展团队翻阅史料
用更多的文献文物
串联起两艘沉船的“身世”
试图拼凑出每件瓷器
从“出窑”到“出海”走过的路
考古人员认为,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乌木原木,推测一号、二号沉船皆为民间私人贸易商船。
产自热带的乌木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高档家具的原料,备受明代官商喜爱。经过研究检测沉船中的乌木品种得知,二号沉船可能是从斯里兰卡、印度南部等热带地区而来。
一根乌木该怎么展?郑睿瑜当即想到一幅油画——《乌木盒子静物图》,由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德·佩雷达绘于1652年。“这幅画上既有乌木制作的盒子,也有青花瓷等来自全球各地的珍贵贸易品,画和沉船在讲同一段历史——17世纪的全球贸易。”她兴奋地找来画作的复刻图,让观众见证相隔万里之遥的古老文物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从深海出水到展陈面世,仅用了六个月时间,“这在博物馆界是少有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正是因为公众的关注和期待,展览创造性地采取动态更新模式,让考古调查、文物保护和展览同时进行。
据了解,两处沉船遗址的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仍在进行中,900余件(套)文物只是两艘沉船中极少的一部分,博物馆将随时根据深海考古新成果,不定期向公众更新上展文物,让观众有“常来常新”之感。
原标题:文旅新探|南海博物馆:听“深蓝宝藏”诉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