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海光信息公布了2024年年报。用三句话总结就是:
收入增长快
(2024年收入92亿,同比涨52%)
;
赚钱能力强
(净利润19亿,同比涨53%)
;
研发投入高
(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30%,2024年约29亿,说明还在大力搞技术突破)。
海光信息是高端芯片设计公司,讲到芯片半导体行业,就要拿出我经常在公众号给大家看的这张图了。
海光在这张图上,主要做的是上游的芯片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负责制定芯片的规格参数与方案、进行芯片设计和验证、交付芯片设计版图这些工作,而后道的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都是外包的。
海光目前主要设计两种芯片,一种叫CPU(中央处理器),另一种叫DCU(深度计算单元)。
海光的CPU就和Intel和AMD一样,能运行Windows和Linux等系统,主要负责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任务;而海光的DCU是专门加速计算的芯片,有点像英伟达的GPU,特别擅长处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
这些芯片最后都是通过直销的方式(很少部分是经销)卖给服务器、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业务的公司。
因此,海光下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互联网、金融、交通、能源等等行业。
有朋友会问,现在比较热的寒武纪、华为昇腾也是做高端芯片的,那和海光信息有什么不同?
寒武纪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于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公司。寒武纪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覆盖了云端、边缘端和终端等各种应用场景的AI芯片,以自研MLU架构为主,缺乏CPU产品线,依赖外部处理器配合。
华为昇腾是采用自研的达芬奇架构,专注于人工智能(AI)芯片的研发,需依赖华为自建生态(如MindSpore框架),通用计算能力较弱。
海光的芯片是基于x86架构(通过AMD Zen架构授权),支持Windows和Linux等操作系统,可以适配的软件很多,兼容性也高。
对于下游客户来说,因为他们现有的IT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大多是基于x86架构构建的,所以海光CPU可以平滑替换国外品牌x86的CPU,降低迁移成本。
读任何一家公司的年报,我们都会试着总结一下公司的护城河,海光信息的护城河可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海光信息在高端处理器领域深耕多年,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比如芯片的架构设计、安全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
第二,海光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器厂商等合作伙伴。这种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上面提到的技术积累一样,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第三,海光信息目前是国内高端处理器领域的领先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海光信息更了解中国市场,能够提供更符合本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国内银行、电信等巨头更倾向于选择安全可控的国产芯片。
一方面是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就是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芯片。所以,这个行业整体上是快速增长的。
图2表示,DCU的增速明显更快,大概是20%左右。
另外一方面,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国产芯片替代是一个大趋势,这给国内芯片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海光信息作为国内领先的通用计算芯片设计公司,将直接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上周五,市场斗转直下,两市合计有4800家公司下跌,之前的领涨板块像机器人、算力、半导体、AI这些集体崩溃。港股也不好,恒生指数跌3.5%,恒生科技指数跌近6%。
为啥会跌呢?增量的信息就是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又要征10%的关税,另外短期来看有些投资者认为涨的比较多了,之前一直说有两会行情,现在两会马上要开了,先落袋为安吧。
我觉得涨涨跌跌都还是蛮正常的,这一轮行情崛起,靠的是DeepSeek引起的AI产业革命浪潮预期,这是浩浩荡荡的大趋势,所以还是看的长一点,今年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