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昨天是站上了1.5万亿,连续两天持续放量,且AH同步上涨。至少从目前情绪上来看,和贸易博弈已经脱敏,交易的也是内生性的品种,不管是Ai、机器人、智驾还是轮动中修复的低空军工等等,都是内生性的。甚至票房刷新多年最高记录,也是内生性的。这种市场自发内生行情,只要监管不强行干预,那么自己是可以找到轮动方向的。
昨天整个市场没有跌停,重组失败的开跌停也都打开了,争足够证明市场情绪在朝着良性转变。关键是这个时候不要做多余的动作,让市场自己修复一段再说。前几天跌最凶的NV方向,市场已经消化了可能存在的发货延迟以及因为工程化带来的算力结构变化。短时反弹与否都不重要,只要计提完成,不再继续拽着板块向下就行。
AI方向,昨天最热的还是端侧和一些工程化能力好的软件公司。有不少票是游资+量化进来拉的。后续如果出现涨太多了的震荡和调整,操作上是出掉这些强拉的票,然后等基本面核心票回调后低吸。即使相同板块,上涨驱动还是要分一下的,资金驱动和产业驱动不是一个意思。我再多说就不合适了,大家这个方向留个心眼,不盲从。
端向外扩散,就不止停留在一些电子票了,而是去看手机、PC、眼镜、耳机这种实体端的落地。从目前的模型小型化来看,PC已经可以部署了,但速度和直接买服务还是没法比,只是有些行业出于自己行业属性或者数据安全,需要本地部署。手机如果部署的话,散热倒是可以做,问题不大,但关键是现在的电池电量不够,跑几下问题不大,经常跑或者要带着眼镜耳机跑,那么续航会是问题。这些看后续新品迭代怎么解决。米家马上也要推眼镜了,按说他PC手机都有,看他怎么生态协调到位。H系稍微晚一些,但今年上半年大概率PC和手机生态也要AI化+系统单模化。相对苹果来说,咱们推应用会快很多,迭代有优势。这块也可以合并在消费电子里看。
机器人最近抢跑确实有点加速状态,从交易角度有人认为要锁定利润,有人认为是新一波的起始,其实这个服从市场就好。交易归交易,研究归研究。现在不外乎是两个阶段的炒法,一些公司还在送样,但本身估值还停留在汽配的估值,从技术上来看,也确实可能做出来,但最终供应链地位不确定。另一种是送样已经结束了,验厂也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这种的在等最终定型后的份额确认,确认了就能摁计算器。这种股价偏高,但筹码锁定度好。如果实打实说,咱们这参与的都比较早,去年12月份这波起点的时候我也喊了,所以第二类成本低的话,可以服从市场进行交易,但基础筹码不要丢了。特斯拉揭盖头的时候,手里没有筹码比较尴尬。第一类呢自然是积极参与,我昨天参与几个都涨停的,市场基本是确认一个炒一个,因为本身试错成本低。当然,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去进行国内供应链或者地方产业群里挖掘,交易国内大厂的预期。基本就这三种打法,再向外,就要无中生有了。
除了这两个热门板块,昨天智驾也因为比亚迪最终下场而启动。这块咱们这都很熟了,我就不赘述了。整个板块位置都比较低,所以昨天正好给回场资金升仓位的机会。但这块过往几年都充分炒过,基本面很白,就不要搞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了,什么每台车都要有冰箱大沙发,这升级的是智驾,不是要把紧凑型车型都搞成SUV。炒股的,谁不懂智驾车是啥意思。智驾基本面+供应链位置+资金面,照着这三个来抡就好,真要深研,摸一摸最近比家在哪验厂。新的验厂才是增量。
其他一些板块也在修复,篇幅所限,就这样吧,错别字不改了。
昨天整个市场没有跌停,重组失败的开跌停也都打开了,争足够证明市场情绪在朝着良性转变。关键是这个时候不要做多余的动作,让市场自己修复一段再说。前几天跌最凶的NV方向,市场已经消化了可能存在的发货延迟以及因为工程化带来的算力结构变化。短时反弹与否都不重要,只要计提完成,不再继续拽着板块向下就行。
AI方向,昨天最热的还是端侧和一些工程化能力好的软件公司。有不少票是游资+量化进来拉的。后续如果出现涨太多了的震荡和调整,操作上是出掉这些强拉的票,然后等基本面核心票回调后低吸。即使相同板块,上涨驱动还是要分一下的,资金驱动和产业驱动不是一个意思。我再多说就不合适了,大家这个方向留个心眼,不盲从。
端向外扩散,就不止停留在一些电子票了,而是去看手机、PC、眼镜、耳机这种实体端的落地。从目前的模型小型化来看,PC已经可以部署了,但速度和直接买服务还是没法比,只是有些行业出于自己行业属性或者数据安全,需要本地部署。手机如果部署的话,散热倒是可以做,问题不大,但关键是现在的电池电量不够,跑几下问题不大,经常跑或者要带着眼镜耳机跑,那么续航会是问题。这些看后续新品迭代怎么解决。米家马上也要推眼镜了,按说他PC手机都有,看他怎么生态协调到位。H系稍微晚一些,但今年上半年大概率PC和手机生态也要AI化+系统单模化。相对苹果来说,咱们推应用会快很多,迭代有优势。这块也可以合并在消费电子里看。
机器人最近抢跑确实有点加速状态,从交易角度有人认为要锁定利润,有人认为是新一波的起始,其实这个服从市场就好。交易归交易,研究归研究。现在不外乎是两个阶段的炒法,一些公司还在送样,但本身估值还停留在汽配的估值,从技术上来看,也确实可能做出来,但最终供应链地位不确定。另一种是送样已经结束了,验厂也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这种的在等最终定型后的份额确认,确认了就能摁计算器。这种股价偏高,但筹码锁定度好。如果实打实说,咱们这参与的都比较早,去年12月份这波起点的时候我也喊了,所以第二类成本低的话,可以服从市场进行交易,但基础筹码不要丢了。特斯拉揭盖头的时候,手里没有筹码比较尴尬。第一类呢自然是积极参与,我昨天参与几个都涨停的,市场基本是确认一个炒一个,因为本身试错成本低。当然,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去进行国内供应链或者地方产业群里挖掘,交易国内大厂的预期。基本就这三种打法,再向外,就要无中生有了。
除了这两个热门板块,昨天智驾也因为比亚迪最终下场而启动。这块咱们这都很熟了,我就不赘述了。整个板块位置都比较低,所以昨天正好给回场资金升仓位的机会。但这块过往几年都充分炒过,基本面很白,就不要搞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了,什么每台车都要有冰箱大沙发,这升级的是智驾,不是要把紧凑型车型都搞成SUV。炒股的,谁不懂智驾车是啥意思。智驾基本面+供应链位置+资金面,照着这三个来抡就好,真要深研,摸一摸最近比家在哪验厂。新的验厂才是增量。
其他一些板块也在修复,篇幅所限,就这样吧,错别字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