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不一样——中美药典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查对比讨论

蒲公英Ouryao  · 医学  · 2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对中国药典(ChP)和美国药典(USP)关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c)的检测法进行了详细对比。涉及范围包括标准菌株、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菌落形态判断、结果报告和菌种分类更新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标准菌株差异

ChP选择了B. aenigmatica,而USP选择了B. cepacia、B. cenocepacia、B. multivorans等,CMCC菌株并未明确指出与ATCC菌株的关联。

关键观点2: 培养基配方差异

ChP采用Bcc选择性琼脂(BCCSA),USP采用Bcc选择性琼脂(BCSA)。BCCSA在选择性、指示特性上有所优化,提高Bcc回收率和菌落显色速度。

关键观点3: 检查流程差异

ChP和USP在控制菌检查流程上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细节如阳性对照的频次、菌落形态判断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观点4: 菌种分类和结果报告

ChP紧跟分类学发展,列出了25种Bcc成员,而USP未明确列出具体成员。结果报告原则虽表述不同,但核心意思相近。

关键观点5: 总结

ChP与USP在Bcc检测流程上整体一致,但在标准菌株、培养基配方、检查流程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国药典紧跟分类学发展,而USP可能未涵盖最新分类。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适宜的鉴定方法和技术进行鉴定分析。


正文

撰稿 | 石决明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说明:本文不只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c)中国药典(ChP)检查法公示稿和 USP<60>这两个章节的比较,而是搜集相关药典章节及研究资料的检查体系对比讨论。

Bcc 检验流程图

1. 适用范围

ChP:Bcc 检查法公示稿中未明确。通则 1106(控制菌检查)和通则 1107(微生物限度标准)也没有 Bcc 的修订。

吸入用途的制剂以及口服、黏膜和鼻腔给药的水溶液非无菌制剂(非无菌化学药品及原辅料微生物限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药品审评中心 2022 年 10 月)

USP:吸入用途的制剂以及口服、黏膜和鼻腔给药的水溶液非无菌制剂(USP<60>)

药物成分或者药物制剂的水分活度大于 0.6,就要进行 Bcc 检查(USP<62>控制菌检查征求意见稿) 相关链接:美国药典USP更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测修订

水性口服制剂、口腔黏膜用制剂、牙龈用制剂、皮肤用制剂、鼻用制剂、耳用制剂、阴道用制剂、经皮贴剂和吸入用制剂如果水份活度大于 0.6,控制菌标准必须包含 Bcc(USP<1111>微生物限度标准征求意见稿)相关链接:美国药典USP更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测修订

主要差异:

USP将Bcc与水分活度明确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还停留在征求意见稿并未正式实施。

补充一点:Bcc的最低水分活度在0.95左右。中国药典水分活度内容刚刚新增,一蹴而就不现实,期待2025年版增补本跟进。

2. 标准菌株

ChP:B. cepacia、B. cenocepacia、B. aenigmatica 使用 CMCC 菌株编号

USP:B. cepacia、B. cenocepacia、B. multivorans 国际菌株编号(ATCC、NCTC、CIP 等)

主要差异:

CMCC 菌株并没有明确指出溯源于 ATCC 菌株。ChP并没有采用 B. multivorans,而纳入了 B. aenigmatica(神秘伯克霍尔德菌)。

理由是:Bcc 与高浓度干扰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存时,某些生长缓慢的 Bcc 菌株(如神秘伯克霍尔德菌)可能被漏检【参考文献 1】

3. 培养基配方

ChP:Bcc 选择性琼脂(BCCSA)

USP:Bcc 选择性琼脂(BCSA)

主要差异:

BCCSA 添加丙酮酸钠和磷酸二氢钾,去掉了乳糖,并减少了蔗糖、酚红和结晶紫的用量,增强选择性和指示特性。BCCSA 显著提高 Bcc 回收率(93% vs. BCSA 的 69%),且缩短菌落显色时间(24 小时内可见明显颜色变化),增强 pH 变化敏感性,从而提升菌落与培养基颜色对比度【参考文献 2】

4.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ChP:每批控制菌检查用的商品化预制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通则 1106 公示稿)

USP:每批内部灭菌培养基需检查促生长、抑制和指示特性。(USP<1117>)

主要差异:都强调对培养基配制灭菌后进行适用性检查,USP突出了“内部灭菌”,而ChP突出了官方的对照培养基

5. 方法适用性试验

ChP:若抑菌性无法消除,需风险评估,选择抑菌成分消除更彻底的方法。

USP:若抗菌作用无法消除,可认为 Bcc 不易存在于该供试品中(USP62)

主要差异:

ChP强调生产单位或研制单位应根据原辅料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进行产品的风险评估。如果能给出案例分享就更完美了。

6. 阳性对照试验

ChP:要求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确定阳性对照的频次,并选择 1 株试验菌作为对照。

USP:未详细规定阳性对照的必要性和频次。

7. 菌落形态判断

ChP:灰白、灰粉或土黄(棕)色菌落,培养基变橘红或玫红色。

USP:绿棕色菌落带黄色晕圈,或白色菌落周围粉红色区域。

主要差异:主要因为培养基不同

8. 结果报告和菌种分类更新

ChP:BCCSA 上菌落如符合菌落形态特征,应进行适宜的鉴定。如不符合菌落特征,也要鉴定。附表中列出 25 种 Bcc 成员,更新至 2024 年。

USP:BCSA 上的菌落均须进行鉴定,包括菌落形态或其他鉴定手段。未明确列出 Bcc 具体成员

主要差异:

结果报告原则虽然表述文字不同,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中国药典紧跟分类学发展,USP可能未涵盖最新分类。一般控制菌检查过程最后,如果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有疑似控制菌就要进行“适宜的”鉴定。中美药典中都另有章节(指导原则9204和USP<1113>)进行技术上的讨论。

“选择适宜的鉴定方法和技术,依据多相鉴定原则进行鉴定分析,第一步判断是否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第二步判断是否属于Bcc;第三步尽可能准确鉴定到种水平,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溯源分析以确认污染来源。” 【参考文献3】

如果进行溯源分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参考文献4】中的不同鉴定方法。

截图来自【参考文献 4】

总结

ChP与USP在 Bcc 检测流程几乎一致,但是从以上的逐项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不一样。

首先,从标准菌株选择开始就有了不同,中国药典选择了新的Bcc菌株(B. aenigmatica)。

其次,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相应的菌落形态也就不一样了。

再次,检查质量控制流程部分(阳性对照、方法适用性以及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中美药典中距离开始缩小。

最后,如果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出疑似Bcc形态的菌落,这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按照中国药典指导原则9204、USP<1113>和PDA技术报告的要求,可以根据风险的大小,选择鉴定到分类学上的程(属、种还是株)。

(注:具体内容以药典最终版为准,本文基于公示稿草案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王似锦,余萌,吕婷婷,徐铠琳,马仕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及干扰菌在不同增菌培养基中的生长研究,中国药事 2022 年 7 月刊
余萌,王似锦,曹蕊,马仕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的选择和分离培养基研究,中国药事 2022 年 7 月刊
王似锦 余萌 胡昌勤 马仕洪,14株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定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年10月刊
余萌,王似锦,马仕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cc)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中国药事 2022 年 7 月刊

说明:参考文献仅截取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原始文献才能获得完整信息。


石决明
石决明公众号创办人,微生物学硕士,副主任药师。
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15年以上,做过体外诊断产品研发、成品培养基质量保证、产品仪器环境验证管理、药品微生物相关检验和洁净环境检测。
一直在各个网络平台解读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现代应用和微生物前沿知识的分享,致力于做接地气的微生物知识分享,说点不一样的微生物,对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更多精彩内容也可关注: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