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出了两位“动画大王”

吴晓波频道  · 财经  · 昨天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位动画人的创业故事和作品背后的艰辛与成功。从《人民日报》的十问中国动漫开始,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再到彩条屋影业和追光动画等公司的工业化体系建设和未来规划,展现了国产动画的崛起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

从《人民日报》的十问中国动漫开始,中国动画产业经历了低幼化、商业化探索等阶段,如今正逐步走向成熟,出现了像彩条屋影业和追光动画等具有工业化体系的公司。

关键观点2: 动画创业者的故事

田晓鹏、王微、饺子等动画创业者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创作出多部优秀动画电影,他们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和未来的希望。

关键观点3: 彩条屋影业的工业化体系建设

彩条屋影业通过参股不控股的策略,整合多家制作公司,形成覆盖前期开发、中期制作、后期变现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关键观点4: 追光动画的未来规划

追光动画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年产能提升100%,目标实现每年推出两部动画电影,同时继续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关键观点5: 中国动画的终极命题

在技术不断突破边界的时代,中国动画产业面临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传统与现代、创新与传承等命题,这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正文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双生花竞逐背后的中国动画人。”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009年,《人民日报》带着惋惜又感叹的语气,发布了一篇长文《十问中国动漫》。


那一年,两大动漫产业盛会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其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召开的“中国动漫艺术大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办的动漫艺术展事。


有漫画家当时兴奋地对记者说:“憋足了气,浮出海面,外面阳光好灿烂。”


截图:人民日报


彼时中国动画产业刚经历了80多年的低谷期,自1941年来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以来,中国都处于世界动漫世界的边缘处,2009年喜羊羊大电影首次取得过亿票房。


但阳光灿烂与寒风凛冽同处一室,业界仍处在在《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好莱坞“中国风”大片的阴霾之下,前者于2007年轻取5.5亿美元票房,而自《大闹天宫》后700岁的孙悟空依然孤独,因为制作一部动画片的周期动辄四五年,无人愿冒风险。


16年时光弹指过,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24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中国动画人不止是浮出海面,更是如哪吒重生般大闹一场。


图源:微博@哪吒之魔童闹海


回望来路,悟空早已不孤独,中国动画也有了真正的“冒险王”。




冒险大王:破局者


那是2013年,中国动画界依然被“低幼片”主导,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却在在《中国娱乐报道》的收视数据中发现商机:18—35岁观众占比达41%。同年,他在光线传媒内部成立动画事业部(即彩条屋的前身),并投资了田晓鹏的十月文化团队。


王长田


田晓鹏或许是业内最共情孤独悟空的动画人之一,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软件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动画设计外企担任特效总监。


参与央视动画《西游记》的制作时,他对低幼化的美猴王形象深感遗憾:“如果我做,肯定不会是这样。”


央视动画《西游记》
图源:网络


2007年,目睹两岁的儿子痴迷奥特曼时,他又痛心道:“我得让儿子在看动画的年纪,能看到老爸的作品。”


2008年,田晓鹏抵押北京房产,成立十月数码动画工作室,誓要打造“成年人也能看的孙悟空”。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团队挤在狭小的工作室里,墙上贴满孙悟空的手稿。为塑造东方神龙,他们翻遍故宫九龙壁寻找灵感,终于创造出第一条能在银幕腾飞的中国龙。


2011年项目启动,资金逐渐耗尽,他们只能搬进地下室继续工作,最艰难时,上百人的团队只剩下十余人,每一天都有动画师崩溃离职。


这场炼狱般的创作在2015年迎来转机。


当王长田看到熔岩化作金甲的震撼画面,当即决定注资2000万元。最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6000万成本、不足10%排片的劣势开局,却在“自来水”的推动下狂揽9.56亿票房,自此开启了国产动画新纪元。


在影片结尾,银幕上孙悟空冲破封印的瞬间,恰如中国动画冲破行业天花板的隐喻。


图源:微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这场逆袭直接催生了彩条屋影业的成立,王长田在发布会上放言:“中国动画的爆发点将在3—5年内到来。”


而昔日发出“中国动画十问”的《人民日报》则将他誉为“中国动画电影破局者”。



冒险小王:追光者


王长田开始决定涉足中国动画的同一年,2013年,40岁的王微创立追光动画,立志打造“中国皮克斯”。


国产动画的“低幼化”依然是这群人发愿创业的共同起点。


与田晓鹏想要打造“成人向的孙悟空”、王长田围绕神话IP展开的逻辑略有不同,王微的心愿是改变现状,创作出像《玩具总动员》那样老少咸宜的原创作品。


这位创业者的经历本身就像一部励志剧:中学辍学后自学英语通过托福考试。在美国留学期间,仅用15个月就拿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硕士,又在法国INSEAD商学院完成MBA深造。2005年创立土豆网开启中文视频时代,却在2012年因股权纠纷与优酷合并后离开。


王微


由他导演和编剧的《小门神》在《大圣归来》出圈的半年后上映,这部耗资1.3亿的动画电影仅收获了与口碑极不相称的7800万票房,王微坦言:“第一次做电影,我们对中国观众的喜好还在摸索。


他为这个摸索过程定下了一个“止损目标”:连亏三部就退居幕后。


图片

《小门神》
图源:网络


摸索的过程或比想象中更加痛苦。


继《小门神》后,2016—2018年间,追光动画接连推出《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两部原创作品,均由王微主导创作,也没有摆脱票房三连跌的“魔咒”,在业内也反响平平。


王微践行承诺转自幕后,这也成为追光动画调整创作策略的关键转折点。


2019年,追光动画首次引入国际制片方,与华纳兄弟影业合作,推出《白蛇:缘起》。


这部前传作品耗资8500万元,重构了白素贞与许宣的爱情起源,上映后大受好评,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候选名单,并最终以4.7亿票房实现盈利,成为追光动画首部实现商业成功的作品。


《白蛇:缘起》由黄家康和赵霁联合执导——前者负责视觉设计,将水墨意境与三维技术融合,打造出宝青坊等标志性场景;后者主导叙事结构,突破传统的“报恩”叙事,以人性视角重塑角色动机。


《白蛇:缘起》宝青坊
图源:网络


然而,尽管没能在“台前”踏出一条路,但王微的叛逆却在这部作品中展露无遗。


在项目初期,王微就提出了“延续传统合家欢”或“挑战暗黑成人风”两种路线。选择后者则需要面临双重风险:动画电影平均制作周期长达数年,而市场对神话现代演绎的接受度尚未成型,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最终影片以豆瓣7.8的高分实现了票房逆袭,标志着追光动画正式确立了“成人向动画+传统文化新解”的创作路径,为后续作品奠定了基础。



挖宝大王:“十二年花开一次”


那边追光动画才凭借《白蛇:缘起》初露锋芒,这边彩条屋影业则佳作频出、爆款不断。


这背后离不开王长田对全国各地动画人才的网罗与招募。


2016年,彩条屋首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以5.75亿票房刷新国产2D动画纪录。这部作品从庄子《逍遥游》中汲取灵感,1109张手绘背景构建出了东方奇幻世界。


《喜羊羊与灰太狼》首播于2005年。这一年,两位清华理工男梁旋与张春(其中一位是退学创业)创立了彼岸天动画,并在三年后获得联创策源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成功打造出了《大鱼海棠》样片。


左:梁旋,右:张春
图源:娱乐资本论


开局良好,样片成功获得国际动画节关注,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录并赞誉为“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但开端即高点,最后电影因制作成本高昂遭遇撤资,团队被迫解散。


两人由此开启项目众筹,45天、4000人共筹得158万元——《大鱼海棠》最终成功上映后,片尾4000人的名字依然震慑人心。


《大鱼海棠》片尾众筹者名单

图源:虎嗅网


但情怀换不来商业上的成功,直到光线进军中国动画,并为彼岸天注入了3000万投资。


王长田初次到访时,两位清华学子已经苦撑8年,通过广告业务维持生计,却因资金不足只能睡在服务器旁,在寒冬中用机箱的余温取暖。


王长田感叹:“这里就像在锅炉房搞艺术创作。”


冒险王”的到来令项目得以重启,这部耗时十二年的作品历经波折终于面世,而根据猫眼数据显示,其成本回收率仅117%,远低于商业动画300%—500%的行业基准。


张春在采访中坦言:“我们像培育真正的海棠树,十二年才等来一次花开,但市场需要的是月月盛开的塑料花。”


相较之下,同样在艰难中蛰伏许多的饺子要更“幸运”一些。


饺子原名杨宇,他的逆袭之路更具戏剧性:这位华西药学院毕业生蜗居成都三年半,用盗版Maya软件完成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这部时长16分钟的动画短片斩获柏林电影节等30多个国际奖项,评委惊叹于“中国动画竟有如此哲思”。


《打,打个大西瓜》

图源:网络


可赞美不能维生,即便奖杯已经堆满二手书桌,他的银行卡余额仍不足四位数。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七年后。光线传媒CEO易巧偶然看到饺子作品,连夜飞往成都与他会面。


2014年,易巧成为彩条屋CEO,他也有着“中国皮克斯梦”,上任后他开始搜罗全国各地精通动画创作的人才,饺子就是其中之一。


饺子与易巧参加国家电影局《哪吒》研讨会

图源:中国电影报


成都相见便相知,易巧与饺子一拍即合。


五年后,中国《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50.36亿票房登顶年度冠军,影片中哪吒“烟熏朋克”的造型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精神引发观众共鸣,形成现象级传播。


次年,彩条屋推出动画电影《姜子牙》,通过角色联动拓展封神世界观,与哪吒形成叙事呼应。该片以首日3.6亿元的成绩打破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续作《哪吒2》也正式立项,为系列埋下伏笔。



探宝小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王微的追光动画也在构筑自己的IP体系。


在《白蛇:缘起》实现市场突破后,王微首次对外公布了追光动画的三大产品线,分别是“新传说、新神话和新文化”。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追光要通过现代视角重构经典,让历史与当代展开对话。”


“新传说”基于民间传说创新,“新神话”以封神榜为背景,“新文化”则聚焦历史人物和文化经典。三个系列各有侧重,旨在通过差异化路径构建完整的动画IP矩阵。


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是“新传说”系列的第一部,两年后的《白蛇2:青蛇劫起》为该系列续作,延续了前作的东方美学和女性成长叙事,对古代神话传说进行进一步解构,通过修罗城轮回设定探讨执念与解脱的哲学命题,该片于2021年暑期档上映,收获票房5.8亿。


同一年,追光推出《新神榜:哪吒重生》,将哪吒设定为机车少年,结合蒸汽朋克元素重构封神世界观,拉开了“新神话”的序幕。该片票房4.56亿,虽不及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亿神话,却以机甲元神设定开辟了差异化赛道。


2022年,“新神话”系列第二部《新神榜:杨戬》上映,进一步完善宇宙观的架设,同时追求技术上的突破——通过三维水墨技术呈现仙界场景,实现敦煌壁画与赛博空间的视觉融合。票房逆势攀升至5.55亿,成为当年国产动画票房季军。


2023年,追光“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长安三万里》上映,以多位诗人视角展现盛唐气象,结合48首经典唐诗引发全民诵读热潮,最终斩获18.25亿元票房,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前三。


《长安三万里》影院海报


《长安三万里》由谢君伟和邹靖联合执导,王微化名“红泥小火炉”参与编剧。他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创作理念,研读近百部唐代典籍,以高适的视角串联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群像,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展现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的历史兴衰,开创了“动画历史诗剧”的新范式。


《长安三万里》让国产动画首次实现了历史题材“破圈”传播——全网二创视频超百万条,带动西安文旅搜索量暴涨380%,在全国形成大规模的“银幕诵诗”文化现象。


王微更是凭借本片摘得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成为追光动画成立十年来首获国家级电影奖项的作品。


2024年,“新传说”系列第三部《白蛇:浮生》上映,以4.25亿票房延续系列热度。至此,“新传说”系列总票房超14.75亿元。



中国动画初现“双王”格局


《大圣归来》爆火后,田晓鹏拒绝了光线传媒的续集开发邀约,转而带领团队耗时七年研发粒子水墨技术,用于完成电影《深海》的制作。这部融合了东方水墨与三维粒子的视觉创新之作,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深海》于2023年春节档上映,因非线性叙事与抑郁症主题而引发争议。


《深海》部分台词片段
图源:微博@电影深海官微


田晓鹏坚持保留故事的精神内核,甚至在送审阶段拒绝简化叙事结构,为此不惜清空微博头像以明志。


王长田公开表示支持:“动画创作需要纯粹性,我们给导演的只有信任和耐心。”


彩条屋影业自成立以来,通过“参股不控股”策略,整合可可豆动画、中传合道等20余家制作公司,形成覆盖前期开发、中期制作、后期变现的全产业链生态。


该模式既保障了导演的创作自主权,如饺子团队对《哪吒》的颠覆性改编、梁旋和张春团队对视觉美学的坚持等。又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效率,如《姜子牙》与《哪吒》共用特效团队、《大护法》与《大鱼海棠》共享美术资源库等。


正是在成熟工业化体系的支持下,《哪吒2》才得以集结全国138家团队,合力完成1900个特效画面。


《哪吒2》玉虚宝库画面幕后制作
图源:网络

截至2025年,光线旗下的彩条屋影业通过参股20余家动画公司、主导开发数十个神话IP项目,构建起从IP孵化、协同制作到商业转化的全流程工业化体系。


此外,根据公开信息,追光动画“新传说”系列新项目《聊斋:兰若寺》已启动,并计划于2025年暑期上映。该片在《白蛇3》片尾彩蛋中首次曝光先导预告,暗示将延续东方奇幻风格并探索新IP宇宙。


目前追光动画产能稳定在年产1—2部,工业化体系趋于成熟,正式进入IP平稳运营期。而王微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年产能提升100%,目标实现每年推出两部动画电影,同时继续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王长田用12年验证了“耐心资本”的复利,王微以三次失败铺就工业化道路,在他们身后,还有抵押房产的田晓鹏、弃医从艺的饺子、众筹圆梦的梁旋与张春,以及无数在流水线机房熬红了双眼的年轻动画人。


如今,《哪吒2》全球票房剑指160亿的野望,不仅是商业奇迹的注脚,更揭示着中国动画的终极命题:当技术不断突破边界时,我们能否让这一场流量的狂欢,成为唤醒文化基因的当代解码?


这或许是中国动画产业16年后的“新一问”。



本篇作者 郝思嘉 |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2025年3月7日—3月9日去山西祁县,和吴老师一起从跌宕的历史长河中,立足当下找到未来的确定性。
点击图片▼立即了解

图片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