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孩子买酸奶、零食,要警惕包装上的这 3 个字,可能是「健康陷阱」

丁香妈妈  · 育儿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提醒消费者警惕食品包装上的“0添加”陷阱,特别是针对儿童食品。文章指出,不是所有的“0添加”都健康,有些产品虽然宣称“0添加蔗糖”或“0添加盐”,但仍然可能含有其他形式的添加糖或钠。文章还强调了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信息表的重要性,并列出了一些需要警惕的成分。最后,给出了对消费者如何避开这些陷阱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0添加”陷阱需警惕

市场上存在混乱的“0添加”现象,一些产品玩文字游戏,在背后悄悄藏了猫腻。消费者需保持警惕,不盲目相信“0添加”宣传。

关键观点2: “0添加”不等于健康

“0添加”产品并不一定健康,特别是对孩子。例如,“0蔗糖”或“0盐”产品可能含有其他形式的添加糖或钠,如添加糖中的果糖和钠盐中的谷氨酸钠等。

关键观点3: 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信息表

配料信息表是消费者避坑的关键。消费者需要学会识别配料表中隐藏的盐、糖和代糖等成分,以判断包装上的“0”标注是否准确。

关键观点4: 建议与对策

对于选购食品,特别是儿童食品,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遵循低盐、控糖的原则。同时,学会分辨食品的实际情况,不盲目追求“0添加”标签,注重食品的真正营养价值。


正文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选更健康的零食,特别是日常吃的糖果、酸奶等等。


一旦在包装上看到「0 添加」,特别是「0 糖」「0 盐」「0 防腐剂」,虽然价钱贵了点儿,但感觉更健康、更放心。


不过,我们要提醒你——


当心陷入「 0 添加」的陷阱!


上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监管理总局,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


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图片来源:网络



这条新标准的出现,就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混乱的现象:


不是所有的「0 添加」都可靠,有一些所谓的「0 添加」产品,其实是玩文字游戏,背后悄悄藏了猫腻。


● 你以为的「0 添加」:天然、绿色、健康、什么乱七八糟都没加;

● 实际上某些「0 添加」:可能没加这种,却偷偷替换成其他同类东西......


新的标准出台后,会有 3~4 年的替换期。而儿童食品是重灾区,我们这就来看看,哪些坑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重灾区一

「0 蔗糖」「0 糖」的

酸奶、饮料、零食



家长都知道,小朋友不能多吃糖。


在给孩子挑选零食,特别是酸奶时,看到「0 添加蔗糖」这几个字,或者「0 糖」的宣传语,很容易心动。


「0 蔗糖」产品的确很适合糖尿病人群,有利于控糖。


但「不添加蔗糖」并不是产品里没有添加糖,并不适合孩子吃,是隐藏的「甜蜜陷阱」。



情况一:没有添加蔗糖,但添加了果糖或其他「添加糖」


对孩子来说,有坏处的「糖」,不仅仅是蔗糖,还包含了果糖、果葡糖浆、蜂蜜、海藻糖......


它们和蔗糖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添加糖」,又叫游离糖、精制糖。


孩子常吃的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就出现了酸味。一些产品为了口感考虑,就会加入额外的糖。


比如加入果酱、果汁等等,里面包含了果糖、葡萄糖等糖类,都是添加糖。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除了酸奶外,有些果汁里,也会偷偷额外加果糖、果葡糖浆,增加甜味,这些都是「添加糖」。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食物中的添加糖,会伤害宝宝的肝脏,尤其是添加糖中的果糖 [1,2]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有一款产品宣称自己「0 添加蔗糖」,它依然可能是果糖、果葡糖浆的产品,这些都是添加糖,对婴幼儿来说都不健康。



情况二:有些产品会添加木糖醇、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等代糖


这些代糖能满足糖尿病患者、减肥人群的需求,但对 3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代糖也是有风险的。



图片来源:网络



代糖很容易让娃养成嗜甜口味的风险,选择时需要慎重。





重灾区二

「0 盐」调味料



控盐,实际上是控钠。


盐是钠的主要摄入途径,小朋友控制钠摄入,以免影响了血压、肾脏健康。


现在很多商品特别是调味料,都会打出「薄盐」、「无盐」、「0 添加食盐」的产品亮点,价格不便宜。


需要注意,「0 盐」不等于「0 钠」。


比如说,在某款「无盐酿造酱油」里,就有钠的存在,只不过钠的含量比较低。



图:一勺(10ml)无盐酱油,也有钠



钠不仅仅是食盐里有。鲜味物质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还有常用的小苏打、食用碱等等,也是钠盐。


而这款薄盐生抽👇 除了食盐,还有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等钠盐:



图片来源:网络



它的钠含量就不少,10ml (大约一勺)就有 537 毫克的钠。4 勺下去,一天的钠盐就超标了。


「0 添加盐」不等于 0 钠,看到「无盐」「薄盐」,也还要关注下里面的「钠含量」。





重灾区三

「0 防腐剂」「0 添加剂」的食物



大家都觉得添加剂、防腐剂不好,孩子能少吃就少吃。


实际上,防腐剂和添加剂,只要是按照规定添加,对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本着孩子能不吃就不吃的心态。家长都会比较青睐包装上写了「0 添加」的食物,没有添加剂、防腐剂,那就「天然又健康」。


没有防腐剂的食物,可能是用酒精、高糖、高盐来抑菌,这样的食物,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比如糖渍


当蔗糖浓度超过 65%,溶液渗透压达到 3000kPa,相当于让微生物细胞经历「脱水酷刑」,使微生物脱水死亡,达到防腐效果[3]



糖渍柑橘皮,图源:图虫创意



防腐剂是没吃了,但是里面可能全是糖呀!


除了糖之外,还有酒精、高盐,也有防腐抑菌的效果。可是这些东西,娃真不适合吃,比如 0 添加的料酒:



图片来源:网络



对孩子来说,酒精是需要严格杜绝食用的成分,并且要控盐、控钠。


防腐剂不是洪水猛兽,0 添加防腐剂也不意味着天然健康。对于这类 0 防腐剂食品,家长一定不要过度迷信,反而要擦亮眼睛。





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信息表」

避开「0 添加」「无添加」的坑



对孩子来说,1 岁以下的孩子不摄入盐,1~3 岁尽量少盐,3 岁以下尽量不吃添加糖。即便娃大于 3 岁,低盐、控糖依然非常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0 添加」都有问题,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开很多 「0 添加」的坑呢?


一个大原则就是:


3 岁以下的孩子,少吃、尽量不吃超加工食物(经过 2 道以上的工序制成的食物),日常清淡饮食。


家里的孩子在 3 岁以上,那么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学会看配料表就是我们避坑的关键。


配料表一般都印刷在包装上,介绍了食物里所含有的原料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



要揪出配料表里隐藏的盐、糖。大家如果在配料表里看到它们的身影,就判断出来包装上的「0」标注是不是准确:


盐(钠)

味精、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小苏打、食用碱、碳酸氢钠、碳酸钠等


糖(添加糖)

蔗糖、果糖、麦芽糖、蜂蜜、海藻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枫糖浆、液体果糖、无水葡萄糖、结晶葡萄糖、浓缩果汁等


代糖(3 岁以下宝宝注意)

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糖精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甜蜜素等



虽说我们现在还总会被「0 添加」困扰,但马上就会迎来更加公开透明的产品成分表,少了「不添加」「不使用」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在这之前,我们快点点转发,转给亲人和朋友,大家一起学一学辨认小技巧,让我们挑选不再花冤枉钱,买到更健康的食物!






参考文献

[1] Jean-Marc Schwarz, Susan M. Noworolski,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Fructose Restriction on Liver Fat, De Novo Lipogenesis, and Insulin Kinetics in Children With Obesity,Gastroenterology,Volume 153 , Issue 3 ,2017 ,Pages 743-752.

[2] DiStefano JK, Shaibi GQ.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ssive dietary fructose consumption and paediatric fatty liver disease. Pediatr Obes. 2021 Jun;16(6):e12759.

[3]Jay, J.M., Loessner, M.J., & Golden, D.A. (2005)《Modern Food Microbiology》7th ed., Springer.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5] 孙长颢, 凌文华, 黄国伟,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本文专家


张海英

合作专家

注册营养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



钱程

审核专家

食品研发工程师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食品加工工程硕士



策划制作

策划:嘉树

监制:大力

排版:刷子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