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电还原(CO₂RR)技术为将温室气体CO₂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CO)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绿色途径。尽管各种CO₂RR电催化剂不断涌现,但无金属电催化剂因其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氮掺杂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金属电催化剂而备受关注,其活性和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氮掺杂构型和密度。然而,碳材料中氮掺杂结构的精确调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高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拓扑缺陷或碳空位虽有助于增强CO₂RR活性,但也容易与氧气反应而形成结构不可控的含氧官能团组分。这些含氧官能团不仅会遮蔽催化位点,还会使碳材料中针对真正活性结构的研究变得复杂,阻碍了CO₂RR活性和选择性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同济大学张清然教授与河南大学田志红教授合作,发展了限域条件下氧掺杂多孔C₂N(O-C₂N)碳杂化材料构筑新策略,实现了不同含氧官能团的有效调控,建立了N-C-O-C结构与CO2RR生成CO选择性之间的关联规律,为开发低成本、高选择性碳基CO₂R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以“Oxygen-Substituted Porous C2N Frameworks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Carbon Dioxide 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期刊上,并被选为Hot Paper,第一作者为王帅、周舒婕、马志鹏。
图1. O-C₂N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及形貌表征
本研究以双氰胺原位聚合形成的层状C3N4聚合物为软模版,利用没食子酸的脱羧反应和在模板层间受限空间内与C3N4模板形成过程中产生的NH3之间的聚合-热解反应,实现了高载量N/O原子的精准排列,获得了具有多孔规整结构二维O-C₂N碳杂化材料。该骨架不仅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且这些官能团的构型能够被精确调控。通过XPS和NEXAFS等表征发现,O-C₂N催化剂中不同含氧官能团在高温下会发生热转变,其中高温下形成了以C-O-C基团为主的含氧官能团,而低温下则具有更多C=O。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O-C₂N 10催化剂在-0.6 V(vs. RHE)下表现出高达94.8%的CO选择性,并在20小时稳定性测试中保持良好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C-O-C结构与CO选择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结构是提高CO₂RR活性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流动池反应器中,O-C₂N催化剂能够实现可调节的合成气(H₂/CO)比例(0.1-6.25),满足多种工业化学合成应用需求(如费托合成、甲醇生产等)。
图2. O-C₂N电催化CO₂RR性能
该研究通过没食子酸在限域条件下的聚合-热解反应,成功合成了具有独特C-O-C官能团的氧掺杂C₂N碳杂化材料,揭示了N-C-O-C构型与CO₂高选择性制CO之间的构效关系,为高效碳基CO₂R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碳基催化剂的活性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