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盐都分局反诈中心的警察曹冠华在面对一起疑似诈骗案件时的紧急处理和成功劝阻的经历。文章描述了反诈中心的工作环境、曹冠华的工作态度和其处理诈骗案件的过程,展现了反诈工作者们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努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反诈中心的紧急预警和处理流程。
文章描述了盐都分局反诈中心接到预警信息后,警察曹冠华迅速响应,戴上耳麦按下通话键,与诈骗分子进行“赛跑”,争分夺秒,展示了一种高效且专业的紧急预警和处理流程。
关键观点2: 曹冠华的工作态度和努力。
文章通过描述曹冠华参加公安工作10年,在任何岗位都十分喜欢钻研,以及他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将劝阻的心得、方法写到日志中,展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态度。
关键观点3: 成功劝阻的案例分析。
文章以一起诈骗案件为例,详细描述了曹冠华如何处理这起案件,包括与诈骗分子的对话、指导受害人关闭屏幕共享、强制关机等关键操作,以及后续的现场处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展示了反诈工作的实际成果和重要性。
关键观点4: 反诈工作者的坚守和付出。
文章通过描述反诈中心的玻璃门上的反光和作者的话语,展现了反诈工作者们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决心和付出,强调了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感。
正文
盐都分局反诈中心的灯光彻夜长明,玻璃隔断上反射出的光点在不停跳跃。咖啡的香气在办公室内氤氲,一条条实时数据在屏幕上来回滚动。盯了一天的平台,他感觉眼睛有些疲劳,连忙滴上眼药水。
从便衣侦控队主力,到劝阻专业队骨干,参加公安工作10年的曹冠华,在任何岗位都十分喜欢钻研。每天,他都会将劝阻的心得、方法写到工作日志中。摊开的笔记本上,他正记录着最新的思考。
20时19分30秒,“你有一条新的预警消息,请注意查收”,小喇叭内发出的声响瞬间刺破办公室的沉寂。
高危预警!56岁的王女士已通话106秒,疑似遭遇冒充客服诈骗!平台上弹窗显示的红色标注格外醒目,他迅速戴上耳麦按下通话键。此刻,每一秒都无比珍贵,这是一场与诈骗分子“赛跑”的读秒之战。
彩铃响了七八声才被接起,沙沙的电流声里混着一丝颤抖的嗓音:“哪位?”
“王阿姨,我是盐都反诈中心的曹冠华,您现在正在遭遇……”
“诈骗?不可能!刚才抖音客服打电话说我账户存在异常,现在你们警察又说他是骗子……”只听那头又传来男子的声音:“会员服务不取消会扣费的!”
曹冠华后背沁出冷汗,“对方还在通话?”“对,我不会操作,正在屏幕共享。”“什么?”“这太危险了,立即关闭共享!骗子能看到您所有短信验证码!”电话那头沉默了,只有压抑的喘息声。
“马上挂断!”“我……我关不掉”,老人慌张起来,“他说不取消会自动扣款”“您看,我们的来电是96110,反诈专用电话,要相信我们!”曹冠华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想着各种对应话术。“现在按住电源键和音量键十秒强制关机!我们已经在去你家的路上!”
20时27分,漆黑的手机屏幕映出曹冠华紧绷的脸。当提示音显示对方已关机时,他抓起车钥匙冲向电梯,并联系辖区民警同步前往。
警车上,看着导航上不断移动的位置坐标,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倒计时的读秒声,催促他最快速度赶到王阿姨家中,跑完反诈“最后一公里”。
20时45分,102室的门缝里透出暖黄的光。茶几上摆着翻出来的本子,泛黄的纸页上工整记着各类数字,王阿姨攥着手机不知所措……
曹冠华接过手机,半蹲着,按照“六查、四必”的要求,检查通话记录、手机短信、通信软件……辖区张警官同步采集着信息。
“阿姨,您看,骗子冒充客服和您屏幕共享,就是想获取您的关键信息,从而转走您的钱财,以后接到陌生电话,提到转账、关闭什么服务,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曹冠华递上宣传册,耐心地讲解着……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来,我卡里的钱可就要被骗走了,想想真是后怕……”
走出家门,如释重负。窗外飘起细雨,曹冠华回想起刚到反诈中心时,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仓大队带领大家一起,研究案例,总结方法,从年龄、学历、特点,一点一点摸索规律,大家的钻劲、拼劲,让成功劝阻的案例越来越多。
“情况怎么样了?”曹冠华在工作群里汇报最新进展,“劝阻成功”。刚发出,一条条新消息又顶了上来。
回到办公室,曹冠华端起凉透的咖啡,与同事们再次投入新一轮的战斗中。他们知道,每一次接到预警都是读秒的开始,每一次电话劝阻都是分秒必争的“极限拉扯”,每一次奔赴现场都是反诈防线“最后一公里”的坚守……
反诈中心的玻璃门上依然跃动着星星点点的反光,那不仅是光线的折射,更是无数反诈工作者们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星光闪烁,只愿天下无诈。
好了,今天的夜读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编 辑 | 卢佩佩、李 雪
审 核 | 曹 磊
签 发 | 张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