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入千万的4岁小网红被疑摆拍”,为了收割流量,大人“晒娃”的底线可以有多低?

果壳  · 科学  · 10 小时前

正文


最近,关于“瑶一瑶小肉包”的词条多次冲上热搜。


👆图源微博截图


说到“瑶一瑶小肉包”,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这些无敌可爱的表情包不少人应该都见过。


👆图源微信表情包截图丨网红萌娃顶流“瑶一瑶小肉包”


这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瑶瑶,凭借着憨态可爱的外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火遍全网,被网友称为“电子女儿”


她的走红源于父母的一次偶然记录:


瑶瑶妈唱歌哄睡,瑶瑶却嚎啕大哭起来。瑶瑶父母将这段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没想到意外获得几十万的播放量。


后来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记录瑶瑶的日常生活——有吃饭、玩耍的成长日常;有田间打滚的农村生活;也有哭闹、绊倒的“出糗”场景……


如今,她在抖音上已拥有两千多万粉丝,聚拢了超高人气。


👆图源抖音@瑶一瑶小肉包


然而,最近的一次 “绊倒事件”,却让“瑶一瑶”深陷摆拍争议。



故意绊倒摔跤?

4岁小网红陷摆拍争议



事情的起因是“瑶一瑶小肉包”账号近期发布的一条短视频。


视频中,瑶瑶正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被身旁的小男孩(据说是瑶瑶的表哥)伸脚绊倒,随即重重摔倒在地大哭起来。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有粉丝好心留言提醒瑶瑶妈,这种玩笑很危险,让哥哥下次不要这样了。


瑶瑶妈却表示,因为上次女儿绊倒没拍到,所以这回又弄了一下,小孩子不会,是自己教的。


👆图源抖音截图


这个回复相当于亲口承认,自己是为了视频效果,故意让女儿被绊倒。


网友们顿时炸了锅。


有人深扒瑶一瑶账号,发现之前发布过不少这样的视频——瑶瑶各种“花式摔倒”,而妈妈在一旁大笑。有时,瑶瑶的身上和脸上还会摔出淤青和伤口。


👆图源视频截图


还有人发现,瑶瑶快5岁了,按理说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瑶瑶爸妈却一直没让孩子去幼儿园,而是天天在家拍视频。


👆图源百度百科截图


一时间,网友们对瑶瑶父母的质疑声更是甚嚣尘上。


迫于压力,瑶瑶妈在几天后发布了一篇小作文来回应网友,解释了关于女儿的养育和上学等方面的问题。


👆图源小红书@安安是个小吃货。


对于瑶瑶妈的回应,网友们展开激烈讨论。


一部分网友表示可以理解:


“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磕磕碰碰就长大了,人家妈妈有分寸,大家不要瞎操心了。”


“不上幼儿园不上学真的没什么,她这种财富自由的人,长大后有无数选择……”


不过,大多数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爱孩子的妈妈会因为小孩摔跤没抓拍到,再让孩子重摔一遍?”


“如果是真实的日常生活记录,那这个小女孩好幸福,她的童年比大部分孩子都快乐;如果是摆拍,那就太可怜了,小小年纪沦为流量工具。”


······


眼看着口碑就要崩盘,瑶瑶妈悄然删掉了那条引发争议的视频,清空了账号里的商品橱窗,还开启了评论一键保护。现在,瑶瑶已经去上幼儿园了。


作为路人,我围观了瑶一瑶整个翻车事件的始末,内心很是复杂。


在这个人人都能当网红的时代, 那些人见人爱的“电子女儿”“国民儿子”背后,难道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吗?



变了味的晒娃,

原来都是“生意经”



事实上,“萌娃”“亲子”早已成为短视频领域的热门赛道。越来越多家长开始热衷于把孩子曝光在互联网上以博取流量,类似“瑶一瑶小肉包”这样的小网红也层出不穷。


或许一开始,大人的初心不过是分享孩子的成长,可当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可爱和童真能够赚钱时,这些晒娃日常就逐渐就变了味。


比如当年4岁的孩子曦曦,出口就是金句,以“天才企业家”“神童”的称号火遍全网。事后被扒出,曦曦只是在机械地背诵大人要求的内容。


👆图源腾讯视频


还有更离谱的“萌娃穿着尿不湿在厨房里做饭”“幼童穿着成熟在直播间跳性感舞蹈”“一岁半的宝宝喝啤酒”……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从自然抓拍到刻意摆拍,从自然记录到剧本化拍摄,这些看似表面光鲜的孩子,早已成为网红产业链的一环。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有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一切皆因有利可图!”


的确,在这个“有流量就能赚钱”的时代,每一个吸睛的视频背后,都蕴藏着无限商机。


就以“瑶一瑶”为例,作为网红萌娃的顶流,这个4岁小朋友的赚钱能力,是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


据九派新闻报道,“瑶一瑶小肉包”账号短视频广告报价为:1-20秒视频40万元,21-60秒视频50万元,60秒以上视频55万元。


去年,该账号发布了30条广告,且大部分都在一分钟以上。以此推算,瑶瑶一年光是拍广告,就能给家里挣1650万!这还不包括直播带货、橱窗卖货等渠道收入。


👆图源微博@九派新闻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家长的做法逐渐偏离了正轨。


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孩子本身的状态,而是人设要足够博眼球、视频内容要足够有话题度。相比孩子的幸福和成长,流量、涨粉和点赞数的突破可能更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就这样,父母从“养育人”变成了孩子的“经纪人”,而孩子沦为了父母的“赚钱工具”。



收割流量的背后,

有谁在意孩子的感受?



除了摆拍,一些视频创作内容更是朝着无底线、恶趣味的方向一路狂飙。


这让我不由想起我深恶痛绝的“把孩子宠物杀了吃掉”系列:


广东一爸爸把儿子当宠物养的大闸蟹给煮了,还端到餐桌上给孩子吃。得知真相后,小男孩哭得撕心裂肺。


但爸爸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使劲儿怼脸拍,反复追问大闸蟹是什么味道,并把孩子天真无邪的回答“香的味道”,当作是整个视频的笑点反复渲染。


👆图源微博@有何高见


在我看来,这些视频把笑点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利用孩子的狼狈出丑、伤心恐惧来收割流量,比剧本式晒娃更加可恶!


表面上看,孩子“天真稚气”与“弱小无助”之间的强烈反差,也许能给一些观众带来“乐子”;但从本质来看,这就是大人通过操控弱小者的情感,来满足自己隐秘的快感。


更有甚者,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只为博眼球收割一波流量。


3岁的小女孩佩琪,因为某次吃饭的视频被网友评论“看了很有食欲”,于是被爸妈要求做起了吃播。为了博取流量,佩琪每天被频繁投喂炸鸡、蛋糕、汉堡等高热量食物,导致她年仅3岁,体重已达70斤!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说白了,处于上位者心态的父母们,心里压根就没把娃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所以才会为了博人眼球而肆意捉弄、戏耍、甚至虐待孩子,并把这一切看作是理所当然。


至于尊重、理解和共情?想多了,统统不存在的!而由此会带给孩子的伤害和阴影?管他呢,压根儿不在乎!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又有多少父母能保持初心?



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换作是我走了这“狗屎运”,面对这波由娃带来的泼天流量,自己又会怎么做呢?


说不心动那绝对是假的。毕竟,爱财是人之常情,这辈子我都没体会过拍个视频就几十万进账的感觉,也无法想象年入千万是什么概念。


但我还是会坚守一个底线——绝不以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流量。


正因如此,我特别敬佩那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不为所动、坚守初心的家长,比如宁夏“微笑女孩”铁嘉欣的父母。


几年前,一位支教老师无意拍下了嘉欣甜美的微笑,视频在网上得到了六千多万的观看量,嘉欣也因此走红。


👆图源今日头条@一道Talk


多家MCN公司相继抛出橄榄枝,甚至承诺支付百万元签约金把孩子打造成小网红,但都被嘉欣的父母一一拒绝了。


在他们心里,孩子的笑容是无价的,他们希望女儿能够保持这份纯真,享受幸福而平凡的童年,而不是过早地被卷入社会的纷繁复杂之中。不得不说,这样的家长是真的格局大、内核稳。


的确,流量这把双刃剑,普通人未必能驾驭自如。尤其是那些凭借童趣和可爱走红的孩子,他们的热度持续时间往往更短暂。短时间内,他们或许万众瞩目、光彩夺目,但从长远来看,诸多潜在的危害隐藏在未知的迷雾之中,是我们家长在当下难以预料的。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注了筹码”如果为了靠流量赚钱,从而舍弃了孩子本该有的童年生活、身心健康、情感甚至三观,那么终有一天会被流量反噬。


对于“瑶一瑶”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在留言区聊聊吧~



编辑丨kk

题图丨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