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所中小学体育课“天天见”,健康成长看得见。100多年以前,随着新式学堂的问世,体育课从无到有逐步走进校园。1902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将体操课纳入学校教育之中。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体操课成为各级学堂必修课程。
在上海地区,1902年之前就有学校体育运动,部分学堂已将体育列为必修课程,全国领先。那么,是谁率先将体育课引进校园?学校体育运动之花最初是在哪里开放?
此次,还特地邀请到上海市马桥强恕学校四(5)班唐璐瑶、五(3)班赵家睿同学配音朗诵:

1898年钮永建与好友在南洋公学兼职军体领操员
钮永建率先将体育带进校园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辛亥革命先驱者钮永建,组织本地乡绅和热血青年齐心合力,在上海县马桥镇创办的“强恕学堂”正式开学。教学课目正课为汉文,外课为英语,以及修身、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目。钮永建称其办学宗旨为:“扩蒙养始基立致用大本,斟酌近世智育德育体育之旨,以因材教授。”
当时,钮永建目睹时局变迁,决意研求“新学”,倡导尚武精神,愤而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北武备学堂,立志为救亡效力。1898年夏毕业后,他返回上海滩谋职。此时,好友吴稚晖是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班第二届师范生,担任国文教员。为了能与好友常朝夕相伴,钮永建前去南洋公学师范班读书,同时担任军体领操员,每月有30银元酬贴。
因此,在创办“强恕学堂”时,钮永建特意设立以军体操为主的体育课。同年12月,他前往日本报考陆军士官学校,不时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信息传回家乡。1901年,他回国探亲时,又将强恕学堂的体育课大加开拓。
强恕学堂的体育课
在强恕学堂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课日益完善,课堂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进而爱上体育活动。那些富有挑战性、冒险性和规则性的体育游戏成为趣味课堂的核心要素,校园内允满青春活力。每日晨会时必举行集体早操活动,倡导尚武精神,开展军国民教育。体育课每周2至3课时,设法融入音乐舞蹈元素,三至四年级以柔体操、游戏为主,五至六年级扩充柔软器械、球类、国(武)术。
1913年,强恕学堂更名为马桥乡立强恕小学,学校体育课教学以田径、球类、游戏为主,并开展课外活动。如此景象,在当时的上海地区是属于示范性的,因此引得各地学校前来仿效。
到上海滩亮相
据上海《申报》报道,1917年4月初,马桥乡立强恕小学组队参加上海县属公立高等小学第一次联合运动会运动。参加的学校共计17所,仅4所来自郊区,分别是强恕学校、强敏小学、上海县立乙种农业学校、三林陈行杨思小学。第一日,强恕小学代表队表演了双人球等项目。第二日,又表演了美国式新徒手操。1918年4月20日,上海县属高等小学校第二次联合运动会在西门外斜桥路公共体育场举行,马桥乡立强恕小学表演了美式体操和圈体操。1919年7月16日,第三届上海县高等小学校联合运动会改为各校团体比赛,强恕小学成绩优良,得奖旗一面。


1930年强恕小学竞技运动员一览表
体育运动之花盛开
作为闵行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马桥强恕学校在确保田径优势项目的同时,其他项目也顺势而为。如今,马桥强恕学校内学生体育活动设施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2010年起,马桥强恕学校的学生体育活动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桥手狮舞,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的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将马桥手狮舞课程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将马桥手狮舞纳入常规课程。2022年,获得上海市“非遗在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从2013年起,学校以“人人学网球、人人打网球”为引领,将网球项目纳入课程建设体系,开发网球校本课程,形成体育课普及教育、社团课兴趣拓展、校队训练专长提升的网球项目课程结构,于2018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网球特色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