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度的雷军卓越奖学金评选结果尘埃落定,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博士二年级学生黄文柯成为三名获奖的博士生之一。他不仅主持了首届国自科博士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首届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还多次担任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审稿人,获得过研究生学术创新一等奖等诸多奖项。作为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他也积极带领支部党员开展党建活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然而,这位看似是“六边形”战士的“完美学霸”,却坦言自己也曾挂过科。成长成才的旅途中有怎样的蜿蜒?面对偶然降临的打击,又该怎样重振旗鼓?黄文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科研的成就不仅源于知识的积累,更源于持之以恒的坚韧心态。黄文柯高中就读于长沙市长郡中学,这是当地乃至全国都非常优秀的高中。名校在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更宽广的视野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如云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迷惘和失落。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应。这让黄文柯渐渐不再执着于事情的结果,转而专注于过程中的体验,逐渐探索人生的“不完美管理”。回顾过去,他总结道“总有人比你强。如果一直和别人比是比不完的,所以不如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比昨天的自己强就足够了。”
因此,在后来的成长中,他坚持自己选择的科研道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生活,而不是试图囊括所有,无效“内卷”。黄文柯会果断放弃那些不喜欢、不适合的事物,而把精力聚焦于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领域。
作为一个曾经也挂过科的“非典型学霸”,黄文柯认为考试分数只能代表某个学习阶段内的学习表现,既不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部结果,也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完整的学习能力。因此,回忆起那次偶然的挂科经历,黄文柯当时的情绪甚至并不因此有什么起伏波澜。做自己认定的事情,不管全世界其他人怎么说。他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重要的。适当无视他人的眼光,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他将精力集中在自己认定的领域,认真工作也认真休息,这无疑也是一种自律。工作时就全神贯注、不做杂事、杜绝“刷时长”“磨洋工”、空耗时间。在武大从本科一路到博士,他为热爱而自律,因自律而自由。
黄文柯的第一篇论文卡了两年才真正动笔,投稿过程也历经波折,前后改了足足七次,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越发积极主动。刚开始搞科研、跟导师的时候,黄文柯每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主动向导师请教,频频“打扰”,与老师讨论论文的修改意见。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他快速上手了很多科研技能,逐渐具备了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
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黄文柯幸运地被选中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自己十分认同雷军学长的一句话:“你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因为缺乏勇气。” 受前辈和榜样的影响,黄文柯努力让自己成为果敢的行动派,为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过许多成长方向上的尝试和探索。武大丰富多元的学术资源、开放自由的校园环境,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在本科学习阶段,黄文柯不仅积极参加本学院的讲座和论坛分享,还广泛旁听各个学院的讲座汇报。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让他得以自由地拓展知识领域。在大二时,出于兴趣,黄文柯选择修习金融学双学位。当时的他并未考虑太多,支持他勇于尝试的理由只是“喜欢”。这份投入最终开花结果,在学科交叉的加持下,他多篇论文的研究动机都由边际贡献、囚徒困境等经济学知识引出。在AI研究的某些领域,学科交叉的背景也让他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颖的研究视角。
![]()
黄文柯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联邦学习、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当下正热的AIGC创作工具便属于多模态大模型应用的组成部分。他提到,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AI会越来越与真实世界紧密结合。从大模型、大数据到日常中会议音频转文字、生成总结,AI的存在大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回应时代的最好方式是拥抱技术的发展、积极学习如何利用AIGC工具并与之高效地对话。
然而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形势风云日新月异,大学生该如何选择努力的方向?在黄文柯看来,如果长期坚持某件事很难,不如在合理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再做决定。退出和放弃并不意味着当逃兵,有时反而是审时度势的合理选择。在某个领域的失败不意味着永远失败,总会有一件事是适合自己。与其为了失败而内耗,不如在自己擅长且热爱的领域奋力进取。为此,黄文柯很喜欢来自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的——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
▲杜博教授与黄文柯(右一)
在积累多次大厂实习经验后,黄文柯发现,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做探索性质更强的工程和研究,科研的火花在他的心里愈燃愈烈,最终他毅然选择了学术道路,并且一旦选择,就无比坚定。“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挑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对于自己的经历,他这样总结。
“做研究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艰辛的事”。在科研中,失败占据了90%的时间,但每一次失败都会给他以反馈,告诉他下一步该如何去调整;只在小部分时候,才会有一个非常顺利的实验和得到期待的实验结果,而这已经是最大的满足。“探索未知大概率会失败,如果所有探索都会成功的话,那就不是科研。”每次到了科研工作的“死胡同”时,黄文柯就放空自己,去骑单车或者健身。充足的内啡肽会提供大量的灵感,这时他就回到研究之中继续专注。
黄文柯读博期间的作息非常规律。代码、科研、论文……和其他博士一样,这些也是黄文柯的日常,井井有条,但绝不单调。课余时间他兴趣爱好广泛,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对黄文柯来说,健身是每天必做的事。他甚至调侃自己“健身是主业,科研是副业”。健身、单车、滑雪、冲浪……他用力地爱着每刻值得专注的时光。良好的身体是前进的基础,黄文柯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除了运动,黄文柯还喜欢甜品和烘焙。他的相册里存满了各式各样的甜品打卡记录,一枚小蛋糕就可以提供充足的多巴胺,让人卸下全部压力。周末,他还会去看演唱会,去livehouse里挥洒汗水,沉浸在音乐的世界。科研是他热爱的领域,但生活并不只有科研。在黄文柯眼里,人生就算是有既定的轨道,但也不妨碍去找寻自己的旷野。
经历过曲折并不意味着此后的路程没有坦途,偶尔的失意也绝不会让耀眼的成就蒙尘。但热爱和坚持却可以帮你在迷途时看清方向,把自己打磨抛光成无价的温润璞玉。雷军卓越奖是对黄文柯科研能力的认可,是对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奋斗的奖励,更是对曾经也经历挫折但还依然阳光的每个人的鼓励。未来,他计划继续认真做研究、好好锻炼身体。对于 10 万元奖学金的规划,他打算再攒攒钱,买台小米su7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新近成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生,黄文柯也写下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享受最好的科研时光,做你喜欢的研究,做能让你骄傲的研究。注意身体,多读论文,一定会学有所得!”
挂过科,人生就真的完蛋了吗?黄文柯想起电影《白日梦想家》中的一个片段:主人公踩着滑板下山,他用石头绑在手上充当刹车,穿过一片翠绿的旷野。他引用了山本耀司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回答:“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完美主义没有终点
一次失利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
想你所想,爱你所爱
成为自己世界里的主角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你的未来是无边的海
愿每个热爱生活并坚持努力的人
在自己的领域渐入佳境
封面图:曹海钢
图片:曹海钢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文字:贾若寒 何婉清
编辑:段懿恬
责编:贾若寒
审核:张佳宁
为优秀的他点个“赞”,再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