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科普及丨什么?“一心二用”居然也能提高效率?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心理学  · 8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面对不想做的任务时,如何通过外部事件缓解情绪和提高工作效率。文章介绍了任务厌恶现象,解释了如何通过情绪缓解和任务切换来提高效率,并指出了何时应该适度使用一心二用的方法。最后,文章强调了任务切换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适度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任务厌恶现象

文章讨论了人们面对某些任务时产生的强烈反感、抵触或回避情绪,尤其是当任务复杂、耗时或无趣时。

关键观点2: 情绪缓解

面对不适的任务时,负面情绪会影响大脑处理任务相关信息,降低执行效果。通过引入外部事件,如与朋友聊天或参加会议,可以降低负面情绪关注度,减轻对任务的抵触情绪。

关键观点3: 任务切换

长时间专注于单调或缺乏兴趣的任务会导致认知疲劳。通过任务切换,如接电话或观看电视剧,可以迫使大脑休息和调整思维,从而提升注意力和专注度。

关键观点4: 适度任务切换的重要性

频繁或不当的任务切换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效率下降。因此,任务切换需要适度且有目的地进行,以确保调整状态的同时不影响任务的连续性和效率。


正文



作者 | 文雨珊 代泽西


你坐在书桌前,面对着电脑屏幕上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撰写一篇论文,或者是准备一份重要的报告。但无论是什么,也无论环境如何,你的目光在屏幕和桌面上游移,却始终无法集中精力开始任务,心里充满着对这项任务的深深抗拒



(图源网络,侵删)



“不想做……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开始呢?”你心里焦虑着,眼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就在这时,你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来自朋友的视频聊天邀请。在与朋友闲聊的过程中,你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开始着手进行之前的任务,而且思路出奇地清晰,甚至效率比预期高得多。



一、这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明明有项非做不可的任务摆在眼前,却感觉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怎么也提不起劲来。但奇怪的是,要是这时候同时有别的什么事情,比如朋友或家人打来个电话,或者正好在上课,反而让你乐意去做那个原本并不想做的任务了。就像是原本卡壳的思维,被这些突如其来的“小插曲”给激活了一样,先前难以忍受的任务,忽然就变得可以接受起来。



上述场景中刚开始启动不了这种现象就叫做“任务厌恶”(Task Aversiveness),它指的是人们有时会对某些任务或活动产生强烈的反感、抵触或回避情绪,尤其是当这些任务看起来复杂、耗时或无趣时。撰写论文或制作PPT等任务恰恰属于此类。在这种情绪下,人们可能会故意拖延或避免任务,即使在进行任务时,也容易被其他无关的事情吸引注意,难以集中精力。任务厌恶是拖延(procrastination)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图源网络,侵删)



然而在场景的第二个阶段中,看起来是“一心二用”的行为反而使我们进入了工作状态。那么,为什么有时候这些“小插曲”,却能成为我们克服拖延、完成任务的催化剂呢?



情绪缓解和任务切换(task switching)可以被视为最主要的原因。



二、效率提高的背后


// (一)情绪缓解


当面对一项让人感到不适或压力较大的任务时,焦虑、压力和厌烦感等情绪使得大脑难以有效处理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而影响任务的执行效果。更严重的是,任务带来的负性情绪可能影响到情绪调节能力,使得我们更容易陷入拖延-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然而新增任务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新的活动上,负面情绪的关注度得以降低,从而减轻了对原任务的抵触情绪。例如,在会议期间,我们可能会更关注会议内容,而减少对未完成任务的焦虑感。而且一些熟悉的对白和背景音,比如与好友的愉快聊天,或重播看过多遍的情景剧,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这样就有效降低了任务的心理负担,让我们在面对原任务时,能够以更加积极和清晰的心态进行工作



(图源网络,侵删)



//(二)任务切换


当个体长时间专注于一项缺乏兴趣或动力的任务中,容易陷入所谓的“认知疲劳”,表现为工作倦怠、动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外部事件,如接到一个电话、参加一场会议或其他打断,能迫使大脑从当前任务中抽离出来。这种“一心两用”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暂时脱离持续的疲劳状态,促使思维重新调整,从新的视角再次投入到原先的任务中。比如有些人也许会在工作或学习累了时打开一部熟悉的电视剧在一旁播放,那么这部电视剧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换状态的小出口,帮助大脑“喘口气”。



此外,在任务切换过程中需要抑制当前任务的反应,并激活新的任务规则,从而促使计划、组织和抑制控制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动态调整。执行功能的激活提升了整体的认知调节能力,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注意资源,增强对主要任务的注意力和专注度。



这一点可以由注意资源理论进一步解释,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且可分配的,每个人在任何时刻都只能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于有限数量的任务或刺激上。当完全没有其他事情时,面对抗拒的任务,我们的大脑很容易飘到各种与任务无关的想法上;这时如果发生一个外部事件,它作为一项“确定的干扰”,占用了非核心的注意力资源,反而减少了走神的可能性,使我们能够保持“在线”,将主要注意更好地集中在学习或工作上。



简言之,任务切换不仅有助于缓解由于单一任务导致的认知负荷,还通过激活和强化执行功能,提升了个体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任务完成效率。



(图源网络,侵删)



三、什么时候该 “一心二用”?


因此,面对长时间处理较为单调或压力较大的任务时,巧妙地引入外部事件,实际上是在重新配置我们的情绪和认知资源。这种切换并非单纯的逃避,而是通过“ 一心两用” 的方式,让大脑暂时脱离单调和疲劳,给予自己充电、休息和重新组织思维结构的机会。如此,当再次回到原先的任务上时,我们便能以更加专注的心态和更高的效率去应对挑战。



但是,这种效果不是万能的。如果任务切换频繁或不当,可能反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以及整体效率下降。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或学习累了,想着看个小视频放松一下,结果时间悄悄过去了一小时。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源于外部刺激太具有吸引力,使得切换失控,无法回到原本的任务上。因此任务切换需要适度且有目的地进行,避免频繁或过于吸引人的干扰,以确保调整状态的同时不影响任务的连续性和效率。



(图源网络,侵删)



下次当你面对一项不愿开始的任务时,不妨试着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外部激励”——无论是听一首喜欢的歌曲、看一段激励的视频,还是简单地转换一下工作环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可能成为那把打开行动之门的钥匙,但记得要适量哦~


作者 | 文雨珊 代泽西

美编 | N

来源 |  西城社科联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西城社科联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