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追觅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情况。文章介绍了追觅科技在CES展会上展示的新产品,特别是带有“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并分析了追觅科技在市场、竞争、研发、投资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同时,文章也提及了其他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情况,以此为背景,探讨追觅科技重新“捡起”机器人的原因和背后的考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追觅科技在CES展会上的新产品展示
追觅科技携全生态产品体系亮相CES展会,其中带有“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成为焦点。公司展示了众多新产品,这是为了吸引买家并改善消费者对智能清洁的认知。
关键观点2: 市场竞争和追觅科技的压力
智能清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的竞争依然严峻。追觅科技在全球智能扫地机厂商市场份额中位列第五,仍需追赶竞争对手。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追觅需要做出改变以改善业绩。
关键观点3: 追觅科技的人事变动和内部波动
追觅科技面临高管离职和内部业务线波动的挑战。核心高管的离开对公司的战略稳定性和业务发展产生影响。公司需要好声音来扭转公司形象,让公司经营发展稳定下去。
关键观点4: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机遇
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新的风口,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和应用。追觅科技一直在标榜自己是“广义机器人公司”,但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战略已由自研转向了投资。现在推出搭载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将是追觅绘就新故事的契机。
正文
今年春晚上,一群身着小红袄的机器人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它们不仅步伐稳健、动作齐整,还能娴熟地挥动手中的红手绢,一时间圈粉无数。据了解,这群机器人由当下知名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带来,而它们的表现也引来不少外媒和网友的关注,“令人惊叹”“黄金时代”“未来已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前不久,一场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在美国举行,机器人领域诸多最新进展得以在大洋彼岸揭晓。作为智能清洁领域的代表,追觅科技携全生态产品体系高调亮相,其中带有“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堪称全场焦点。实际上,追觅虽然是一家做清洁家电起家的企业,但在机器人领域,追觅的高端布局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但青澄财经此前注意到,追觅在机器人领域仿佛已经悄悄淡出一段时间,特别是在“AI+机器人”的浪潮下,追觅曾在去年初亲手删除官网中机器人板块的介绍,而这一部分也是追觅核心业务中最具成长性的。如今,仅不到一年时间,看上去已要“放手”机器人的追觅,又悄悄“捡起”机器人,重新吸引了行业内外目光。这一年之间,追觅身上发生了什么?“一拿一放”背后,又体现了追觅怎样的考虑?
回到前不久的CES展会上,1300多家中国参展商齐亮相,家电行业无疑是这里的“主战场”。这次参展,追觅准备得十分充分。从展位规模来看,追觅的展馆覆盖面积比之前扩大了4.5倍,在所有智能清洁厂商排名中位列第一。从产品类型看,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泳池机器人、手持吸尘器、擦窗机器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全新产品矩阵齐亮相,只要拿得出手的,追觅全都展示了一把,这无疑赚足了买家们的眼球。众多产品中,最核心的当属带有“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据了解,仿生多关节机械手在硬件上采用了仿人手设计,可以类比人的“肩、肘、腕、指”关节,伸展距离可以达到30厘米,约相当于成人手臂一半长度。另外,机械手夹取物品直径可以达6厘米,质量在400克以内均可。
过往,如果家里地面上散有一些杂物,扫地机通常会从旁边绕过去,这难免造成杂物区域没法被清扫干净。如今,有了硬件支撑,再加上AI算法感知环境,扫地机可以像人一样把杂物移走,并且在大模型“判断”下把物品放在正确位置。因此,追觅也自豪地将这项技术称为“全球首创”。作为智能清洁赛道的新生代力量,追觅这些年一直坚持走高端化路线。毕竟,随着智能清洁机器人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卷价格无法成为共识,单纯某个点的更新也无法让厂商们满足,颠覆式的高端玩法才是主流选择。但从市场反馈来看,面对动辄数千元的扫地机产品,许多消费者的体感并不好,甚至觉得连最基本的功能还没有保障完善,产品实际质量与售价传递的信息相差太多。比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过3800条投诉包含“追觅”这一关键词,其中大量投诉都涉及产品基础问题,比如异响、传感器故障、漏水等。
为什么基础bug没解决完就急着布局新品?实际上,所有厂商都清楚,想要改善体验者评价是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但通过产品迭代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目光,这件事可操作性就高多了。面对机器人市场增长空间,有哪个打入决赛阶段的选手愿意放弃显山露水的机会?产品之外,市场份额的竞争仍然激烈。从IDC发布的三季度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来看,追觅在全球智能扫地机厂商市场份额中仍排在第5位,相较身前的石头科技、irobot、科沃斯、小米等还有一定距离,且短时间内难以追赶上。显然,追觅在这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友商的压力。
所以,结合这些角度来看,尽管无法推测带有仿生机械手的扫地机销量到底如何,但只要把戏码做足即可。因为,布局的意义可能已超过了产品本身。
除了面临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去年内,追觅身上发生了太多不同寻常的故事。这些“信号”也让追觅必须做出一些改变。去年8月,一份德国地方法院方面的判决引起了市场关注。起因是追觅控告某友商,认为其侵犯了追觅相关专利,而这家“友商”在德国市场中也是追觅的一大竞争对手。最终,法院判决这家“友商”停止在德国销售、使用、进口等。对于扫地机厂商们来说,不仅是德国市场,整个海外市场都已卷向全天候竞争局面。就在去年4月末,有雪球用户发帖表示,追觅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的产品都已无法购买,背后可能涉及“刷单”等平台违规行为。
可见,智能清洁全球化这块蛋糕虽然诱人,但随着厂商们进入同质化与差异化并行阶段,并不是谁都能分食蛋糕、笑到最后。如此局面下,推出新产品背后,可能也蕴含追觅新的期待。市场更迭只是一个方面。在追觅高层内部,人事的震荡风暴来得更为凶猛。去年末,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被曝离职,这位建立了追觅中国区营销体系、推动追觅高端化转型的杰出高管突然转身,也不免让市场侧目。而在某社交平台上,疑似有追觅员工表示,郭人杰的“出走”可能与老板俞浩的管理方式有关。不久后,有消息传来,郭人杰已成立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收获IDG资本、经纬创投、真格基金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这让人不禁想起去年初,原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喻超的离开,在其和追觅“分手”后,也快速成立了鹿明机器人,并获得多家机构融资。高管离职、自立门户,且还是在同一赛道,这虽然在商业世界十分正常,但还是让外界对追觅的战略稳定性产生了疑虑。一方面,追觅主要覆盖的清洁领域面临增长天花板,这几年在全力向智能清洁、高端布局挺进,这么重要的时间点上,核心高管接二连三离开,内部业务线波动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这些“前高管”纷纷在机器人领域再度创业,未来会不会和追觅抢夺生存空间?在这种背景下,追觅其实迫切需要好声音来扭转公司形象,让公司经营发展稳定下去。重新“捡起”机器人的背后,也是追觅在复杂语境下考虑的结果。
2022年追觅创始人俞浩曾在一场活动上表示,“未来十年,是广义机器人的时代”。也是在这样的认知下,追觅坚定要打造成为“广义机器人公司”,并朝这一目标挺进。想要在机器人赛道做出生态,这背后除了理想信念,还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支撑。郭人杰曾说过,在追觅年营收规模只有30亿时,就要拿出5-6亿用于研发,这一比例放在大多数行业都不算低。从去年报道情况来看,截至上半年末,追觅的研发和设计人员约占整体员工的60%,每年公司的研发投入约为7%。尽管追觅的研发投入依旧高企,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扫地机等产品在功能创新方面空间缩小,产品能换来的吸睛效果也差了不少。换言之,消费者不太愿意为这些打着高端旗号的高价产品买单了。在这种情况下,AI机器人的推出,仿佛又让追觅看到了希望。AI驱动下,具备具身智能属性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新的风口。国内方面,近日,频繁出圈的宇树科技推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1的首个应用方案,号称要为足球赛事打造“巨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在近期一档专访中表示,目前在具身智能或者机器人AI这个领域,大家还觉得机器人有点笨拙,只能干一些固定的活,但其个人比较乐观,“再过三四年,不会超过五年,比如在工业或服务业,能有终端产品出现”。
国际上,特斯拉公司主业虽不是机器人,但早在2023年底就推出正式版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配备大模型加持后,“擎天柱”的功能也得以迅速进化。从去年底展示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来看,其已经能用手轻松接放网球,采用的灵巧手自由度高达22个。这些“同行”或“外行”都搞出了名堂,一直标榜“广义机器人公司”的追觅又怎么能“噤声”?实际上,在2023年8月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追觅曾经展示过人形机器人手冲咖啡拉花的“名场面”,引发了业内很长时间讨论。但那场余波过后,追觅确实沉寂了不少。去年8月,追觅宣布成立总目标规模110亿元的追创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在投资上将主要面向AI+机器人赛道。该创投基金联合创始人雷鸣表示,在人形机器人爆发前仍有很多垂直场景存在商业化机会,拥有核心运动控制算法和交互软件的整机厂商将成为投资重点。随后的12月,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完成了1.5亿元天使轮融资,而这比投资也正是由追创创投领投。外界悄然发现,追觅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战略,已由自研转向了投资。这种情况下,推出搭载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将是追觅绘就新故事的契机。如果想要维持自己高端的形象和布局,人形机器人已是追觅必须要跟的“风口”。
- END -
文 |方诗意
合作及进官方群请后台留言联系
图 | 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