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248】黄刚教授:早期干预,改善生存——MM骨保护治疗要点详述

肿瘤资讯  · 医学  · 6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保护治疗的重要性及黄刚教授对于该疾病的分享。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骨质破坏,及时的骨保护治疗对改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文章还探讨了骨保护治疗的方案选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的比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骨质破坏,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

MM患者的骨保护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2: 骨保护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

地舒单抗是MM骨保护治疗的重要选择,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关键观点3: 综合治疗模式是改善MM患者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根据MM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骨保护治疗方案,并探索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正文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具有较强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会经历反复复发,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此外,MM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易出现骨质疏松、高钙血症、溶骨性破坏及病理性骨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对其生存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及时为MM患者实施有效的骨保护治疗对于改善其临床结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深入探讨MM骨保护治疗的要点及常见临床问题,【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了粤北人民医院的黄刚教授进行分享,以下是详细内容。

黄刚
副主任医师

粤北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行政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韶关市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免疫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罕见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擅长于各种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如急性、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恶性血液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EJMC、MJHID、JINT MED RES 等杂志发表 SCI论文6篇,主编血液病专著1部

SRE预防策略:MM患者的骨保护治疗

黄刚教授:MM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该病程中,MM细胞会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与活化,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及功能,导致骨质吸收加速,而成骨作用受阻,最终造成骨质破坏及MM骨病的发生。研究数据显示,约90%的MM患者会出现骨质破坏的情况。即便MM患者在后续的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但由于骨质已遭受损伤,MM患者发生骨相关事件(SRE)的风险依然较高,常见的如病理性骨折等。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在心理、疾病治疗以及经济负担等多方面显著增加压力。因此,对于MM患者而言,重视并积极开展骨保护治疗,对改善其生存状况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MM的临床治疗中,骨保护治疗的开启时机至关重要,应于诊断时即刻启动。多数骨MM患者在诊断时就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对于这类患者,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延缓SRE的发生,改善预后。一项中国骨转移性疾病的多中心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肿瘤患者确诊骨转移后3个月内启动骨保护治疗,如使用地舒单抗或双膦酸盐治疗,可显著降低SRE的发生率(4.0% vs. 42.3%, P<0.05),并减少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频率[1]。对于已出现骨质破坏的MM患者,其骨保护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些患者骨质破坏较为严重,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及时的骨保护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使用骨保护药物进行系统性骨保护治疗外,对于存在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高风险的MM患者,还应及时进行骨科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以进一步稳定骨骼结构,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对于未出现明显骨质破坏的MM患者,也应预防性地开启骨保护治疗。即使MM患者在诊断时未出现明显的骨质破坏,其骨质仍可能处于早期破坏阶段,且随着疾病进展,骨质破坏的风险会逐渐增加。预防性骨保护治疗可以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破坏和SRE的风险,实现对MM患者骨骼保护的早期干预。权威指南推荐所有接受抗MM治疗的患者均应启动骨保护治疗,如地舒单抗治疗,治疗时间应持续两年[2]。总之,尽早开启骨保护治疗,并确保足疗程、足剂量治疗,对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MM患者至关重要。

双膦酸盐vs地舒单抗:MM骨保护方案该如何选择?

黄刚教授:目前,MM骨保护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与成熟骨细胞表面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使成熟破骨细胞功能障碍,进而抑制骨吸收。随着精准医学的推进,地舒单抗的出现为MM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IgG2单克隆抗体,通过与RANKL特异性结合,阻断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减少骨吸收,促进骨重建,有效延缓或减少SRE的发生,且疗效不劣于传统的双膦酸盐治疗。一项纳入至少有一处溶骨性病变的MM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研究显示,地舒单抗组在推迟首次SRE发生时间方面不劣于双膦酸盐类药物组,且在事后15个月的界标分析中表现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地舒单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了10.7个月,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3]。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对于计划进行移植的MM患者,地舒单抗组同样维持了生存优势(中位PFS:46.1个月 vs 35.7个月,P=0.002),并且随着治疗的进展,地舒单抗组在无进展生存状态下的患者比例也明显较高[4]

除此之外,作为一种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代谢清除的药物,地舒单抗可为MM患者保留更多肾单位[5]。在安全性方面,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MM患者时,颌骨坏死(ONJ)的发生率较高,通常为3.8%~18%[6]。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的ONJ发生率相似,但治愈率更高,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来看,地舒单抗在MM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是骨保护治疗的重要选择。

综合治疗模式:改善MM患者骨骼健康与生活质量

黄刚教授: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我个人认为MM骨保护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对于MM骨保护治疗方案的优化。未来的治疗将更加注重根据MM患者的个体情况,如骨质破坏程度、肾功能状态、基因特征等,制定个性化的骨保护治疗方案。通过精准医学手段,深入分析MM患者的遗传学背景和疾病特征,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宜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未来的研究还将探索骨保护药物与其他抗MM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将地舒单抗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联合使用,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种联合治疗模式有望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减轻骨质破坏,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临床获益。

在治疗开启时机方面,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骨保护治疗的最佳开启时机,可能倾向于在MM诊断时即启动骨保护治疗,以早期预防骨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干预有助于在骨质破坏尚未严重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另外,密切的监测也是实现早期干预的重要一环。通过定期的骨质评估和监测,如骨密度检测、骨扫描等,及时发现MM患者的骨质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骨保护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这种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骨质状况,以便在病情变化时迅速调整治疗策略,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兴起,未来MM骨保护治疗将更加依赖多学科协作,包括血液科、骨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共同为患者制定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整合各专业的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除了药物治疗外,未来可能会更加注重结合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以及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以全面改善患者的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旨在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从不同角度解决患者的问题,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总之,MM骨保护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案的优化、治疗时机的精准把握以及多学科协作的加强等方面,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个性化的骨保护治疗,进一步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Yang Y , Ma Y , Sheng J ,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16, 35(1):40
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
3.Raje N, Terpos E, Willenbacher W, Shimizu K, García-Sanz R, Durie B, Legieć W, Krejčí M, Laribi K, Zhu L, Cheng P, Warner D, Roodman GD. Denosumab versus zoledronic acid in bone diseas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n international,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Lancet Oncol. 2018 Mar;19(3):370-381. doi: 10.1016/S1470-2045(18)30072-X. Epub 2018 Feb 9. PMID: 29429912.
4. Terpos E, Raje N, Croucher P, Garcia-Sanz R, Leleu X, Pasteiner W, Wang Y, Glennane A, Canon J, Pawlyn C.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zoledronic acid on PFS in multiple myeloma: exploratory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phase 3 study. Blood Adv. 2021 Feb 9;5(3):725-736.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0002378. PMID: 33560384; PMCID: PMC7876889
5.地舒单抗(地舒单抗)注射剂说明书, Amgen.  
6.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