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你看到的问题多些,还是生机多些?

锦缎  · 知识产权  · 13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在老婆老家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包括人口和社保、收入和产业、消费、教育、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和思考。作者认为,不同人对养老的认知不同,但寿命提高是趋势;电子工厂存在用工问题,年轻人不愿进厂;小老板爱吹嘘、没耐心,但酒量大善交际;消费领域热点快速消散,周期短暂;教育方面竞争激烈;金融领域信息茧房现象严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口和社保

作者观察到本地老人寿命提高的趋势,但也存在对养老的认知差异。本地存在延迟退休和养老金领取问题。

关键观点2: 收入和产业

电子工厂用工问题突出,年轻工人待遇提升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工厂使用外包工人解决招工难问题。制造业受到自动化替代的冲击。

关键观点3: 消费

消费领域热点快速消散,但文娱消费成为亮点。特色消费如喂鸽子等受到欢迎。电商与实体店并存,品质消费仍待提升。

关键观点4: 教育

教育竞争激烈,特长生选拔成为途径之一。家长对补习课程态度复杂,一方面寻求特色课程,另一方面担忧高昂的补习费用。

关键观点5: 金融

金融领域存在信息茧房现象,有用信息传播慢。小银行与大银行在存款服务上存在差距,地方监管政策影响非柜面转账限额。


正文

图片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图片

这个春节,在老婆老家待了十来天,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现象,涉及人口和社保、收入和产业、消费、教育、金融等。

人口和社保    

小舅子说本地的男人,大多活不过七十三四,很多老人装修完过两三年就走了,延迟退休后63岁才能领养老金,他觉得划不来,不愿意交每年1.1万(灵活就业)的养老费用,他说过,当地很多人不交。

我没找到当地最新寿命,结合省里最新数据和2010年时的省市差距,推算也的确这么多(比一线差了6岁)。另外,三年前就发现,镇上棺材店明显变多、生意很好。

我们讨论了下,觉得是这几个原因:工作辛苦,除了体制内没有太轻松的工作,生活习惯不好,抽烟喝酒、熬夜打牌,保健意识弱,有慢性病易拖着、体检意识淡薄。看来不同人对养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不过我觉得要动态地看,近十年来,无论是全国还是该省该市,寿命都是持续提高的。

养老金方面,不少在市里的父辈亲戚,职工身份,退休金大多3-4千,比我想的高。    

居民社保,每年400左右,跟广州在校生差不多,财政补贴650左右,大概是广州的七八成。门诊报销限额低,而且往往县里医院才能报,市里医院不行,我小舅子两个孩子都没交,其实一年小病去医院不少,但也都是门诊。我查了下,主要是报住院和大病。

幼儿园招不满人,开始从乡下招了。

当地彩礼不重,基本三万左右。

收入和产业    

弟妹的公司做人力外包,其实就是吃差价,工厂给工人一小时20,人力吃2元,工人实际到手18,其中有2元还是稳岗补贴,待满2个月才能领到。大多是电子工厂,给华为、苹果等大厂做上游供应商居多。

这个待遇已经超出我的预期,每天干10小时,一个月干26天,算下来每月加班也有近5000元,与广东相差不大。

工厂为何愿意招外包,方便裁员。去的都是30~40岁、无(大专以上)学历、无技术的人,他们不喜欢两班倒的工作,想去更好的大厂,如富士康等,可没学历又去不了,又不喜欢加班,于是高不成低不就,就这么跳来跳去,稳岗补贴就是为了吸引他们的。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我年前正好看了三联的报道,嫌不自由,上个厕所都得向组长报告,工作间隙也不能刷手机,人际关系复杂,能升上来的都是会做人的,工资可能会拖欠,宁愿干也很辛苦但自由、人际简单、工资日结的外卖。

我在想,等这些人老了,工厂去哪里招人呢?看来机器代人,是不可替代之势啊!    

老婆好几个表弟妹,原来在广深做白领的,已经或将在年后回省会,省会程序员收入,约为深圳六七成。

小舅子的石材生意比23年更差了,23年是别人差,他还能保持,24年下滑了两三成吧,因为他干的时间最久,有不少老客户介绍的。镇上做这个的,多的时候有近20家,现在只有六七家了。年前听说,我一亲戚在老家做工程承包,二工头,只收回了材料款。看来房地产和上下游都比较艰难。

去年那个爱吹嘘的老板亲戚,说他从深圳迁到本市的芯片打磨工厂,3年亏了1600万,尽管他一直强调效率比深圳高3倍,因为不用应酬,不知哪句真假。目前想搞柔性激光,跟一些高校搞合作,看起来又要追另一个热点了。

他什么都买,股票、基金、黄金等。推荐我小舅子现在买黄金,07年与人合伙花700万买中石油,被套了很多年。说去年踩了一脚大坑,我原以为他受伤了,半天才回过味,大概率去年国庆后入了。

我发现,中国的小老板缺点是爱吹嘘、没耐心,优点是酒量大、善交际。    

消费    

最大的肉眼变化是,多地禁炮都在悄悄放松,逐渐朝限炮发展,这应该是年味的最大回归。不过,加特林的价格从前年的60跌到30多,可见,热点永远是快速消散的,周期总是逃不过的。

市里的万达还是最热闹的商场,VR店从去年的貌似1家,到今年三四家,万达门口的淘气堡,从之前的1个,到现在西门一直延伸到东门,连成排了,江东也开了第二家万达,但人气显然比不过这家老的。

江东这家门口喂鸽子的,10元钱一包,很多小孩在喂,小舅子说春节前的周末也这么多人。我们都觉得这个生意很不错,让别人掏钱给他养鸽子,而且比公园喂金鱼更好,因为距离更近,互动感更好,可能这是单价更贵的原因,我们推算,他一天的纯利润少数600左右。    

图片

最大的亮点是文旅。这几年该市办了不少演唱会,很多周边市的都过来,市里安排了公交车,可以去步行街逛吃逛喝。新建了一个很开阔的公园,有一大片湖,第二家万达就开在旁边。市里新建了摩天轮,晚上灯光很好看。并在该市的名山附近,搞了一个仿古小镇。

初七那天,景点前1公里就开始堵车。小镇建在一大片水旁边,灯光配合倒影和烟花,远看的确很美。里面小吃的价格倒是不贵,但人实在太多,好多节目表上的节目没找到,我们基本只看到齐放加特林,最后压轴的杂技倒还行。    

图片

在省会聚餐时,亲戚说,自从我老婆给他推荐广州酒家的速冻后,他们几乎天天吃他家的烧麦和包子,让我这位股东都自愧不如,毕竟我们最多一周一吃。他们说也换过其他品牌,最后发现还是不如广酒的。我又给他推荐了广酒和安井的其他产品,劝他换着吃。省会粤菜较少,大多味道一般。

这位亲戚去年刚装修,家里大部分家电家居,都是美的或小米,净水器和嵌入式饮水机是美的,电视是小米,灯是小米生态链的,可以语音控制。

其实他以前买过小米的东西,也碰到低级的质量问题,我问他为何还选小米,他说,其实这些标准化的东西,质量应该差不多,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去挑选,真坏了换一个就是了。

他认为,接触多的人可能因为质量放弃小米,对很多了解不多的人,小米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后面,我在地市里的万达看到,小米店里的人,比华为(最大、有车)、苹果等店里的人都要多。我得承认,小米的营销的确是一流的,雷布斯个人魅力太大。    

镇上开了第二家零食很忙,雪王也入住了,今年似乎大家都车厘子自由了,但是品质有些还是不敢恭维。

在老丈人吃了几顿火锅,食材很单调,基本是自己做的,没有我们常吃的各类火锅丸子,他们说超市只有十几元一斤的散装鱼丸,品质很差,亲人们也不愿意买。

另外京东虽然能送货到镇上,而且默认到快递点,得自取,如果你强烈要求,也可以送过来,我不清楚冷链是否可以送达。喜欢在实体店买食品的中年人,还有不少。

所以解释有两个,1 安井有很大空间,2 大家消费不起太好的,如安井的锁鲜装,你信哪个呢?

小舅子小区外的这个商场,左边这一半,因为疫情关停了一大半餐馆,至今都没再开,仅剩的一家,之前吃大家觉得味道挺好,今年基本是一桌子劣质预制菜。

另一家亲戚们常聚餐的酒楼,口味倒一直很稳定,人均也就60左右。本地知名烧烤,把万达旁的人气店搬去了广州,在本市江东新开了一家。初四晚上,我们108号从6点一直等到9点才有位,据说这里的厨师、烧烤师都有分红,难怪能火这么久。    

镇上的汽车,印象电车较多的是比亚迪宋 plus和特斯拉model y,电车在存量车中的渗透率还比较低,市里看着也偏少。小舅子说,他同学很多买了理想L7、L8、L9,很适合奶爸出门。

总的来说,服务消费在抬头,年前看过一篇对日本的报道,90年代以后也有同样的趋势。另外,实体消费也还有不少扩张机会。

市里也可以美团送药了,时效也不错,我在万达逛时,看到不少黄袍小哥送东西。弟妹对大众点评的券了解不多,常去的店居然不知道有团购券,一般用的抖音券,因为折扣更大。去年底,我在广州科学城,看到一个快餐店,抖音的人来,放了个扫码领券的二维码。

我与小舅子讨论了下,都认为抖音与美团的团购之争,只是暂时罢兵。弟妹说,拼多多的羊毛没以前容易抢了,看来新客户没有那么多了。另外我发现,这个春节,老人们都在刷短剧,看得那叫一个投入。    

教育    

小侄子上小学四年级,已经开始晚修了,7点半放学。大侄子六年级,从初七开始补习奥数,加上年前补课被关在家里一二十天了,期末他语数外基本都是97~99。镇上初中倒是老早来争取,他们没兴趣。

市里最好的中学,语数外的密考他没过,竞争太激烈了。目前在等信息班考试,看能不能以特长生身份进去。但弟妹想放弃在市里读书,因为进去也进不了重点班,还不如读县里的重点班。

另外市里补课十几人的大班,都要380一节,他们觉得太贵了。本市靠前的六七所初中,中招分数线按满分100分来折算,大部分要93~95分才能考进,总分还包含生物、信息这些广州的参考科目,这么一看比湾区卷多了。

金融    

小舅子说,镇上邮储本来只有1.4%利率存单,行长帮他抢个1.5%利率的一年期存单,过节送些大桶油、水果等礼物,把他乐得不行。当我告诉他,交行、招行有2%左右三年大额存单时,他和丈母娘坚信,邮储是五大行,不能存交行、招行这样,没听说的小银行。

并且说镇上常发生,国有大行存款丢失,储户在大厅里闹。同时,他们对国内外政治大事却如数家珍,我发现,镇上的信息茧房很严重,娱乐、政治新闻传播快,有用信息传播慢,因为没见过,抖音、视频号也没给他们推送。   

我陪小舅子去市里交行开卡,即使当场存很多钱,非柜面转账限额也只能开3000,有本区社保也只能6000(我在广州办的招行社保卡限额100万)。

本市招行,默认限额5000,有本区身份证的,限额当场可以调到存款额,非本区的3个月后才能调高。交行客服经理说,限额水平当地监管部门定的,当地电诈很猖獗,小舅子说某县有不少人去缅北,自愿的。

最后    

大概就是这些,你看到的问题多些,还是生机多些?    (作者:雪球福爸

图片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图片图片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