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提醒家长注意带孩子出门游玩时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多起因为放风筝、室外充气城堡、蹦床、海洋球池、健身器材、地下车库和逗弄猫狗等导致的孩子受伤的事件,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建议。文章还提到春季动物性情不稳定,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逗弄外面的动物。最后,文章强调了在带娃这件事上,再怎么小心、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放风筝可能被风筝线割伤
风筝线的杀伤力大,容易割破皮肤,甚至能割开汽车铁皮。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躲避危险,避免被风筝线割伤。
关键观点2: 室外充气城堡易被风吹翻
充气城堡在风大时容易被掀翻,导致孩子摔伤和压伤。家长应选择风小、太阳不毒的天气让孩子玩耍,并确保固定措施牢靠。
关键观点3: 蹦床对骨骼关节有冲击
蹦床对孩子的骨骼关节有冲击力,长时间弹跳可能造成伤害。家长应谨慎让孩子玩蹦床,避免多人同时在一个蹦床上玩耍。
关键观点4: 海洋球池是传染病重灾区
海洋球池容易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场所,家长应避开传染病高发期带孩子去玩,玩后要及时洗手洗脸。
关键观点5: 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小区健身器材不适合孩子玩耍,容易发生危险。家长应让孩子远离健身器材,选择儿童专用器材。
关键观点6: 地下车库和汽车盲区有致命风险
地下车库和汽车盲区存在安全隐患,家长应提高警惕,避免让孩子在这些地方停留。
关键观点7: 逗弄动物容易被咬伤
春季动物性情不稳定,容易伤人。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逗弄外面的动物,如果被咬伤要及时就医。
正文
太危险了!最近,因“放风筝”已发生多起事故,带娃出门一定要小心......
3月2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安阳一17岁男孩在骑车去图书馆的路上,突然被横在路上的风筝线割伤了脖子,伤口足足缝了21针!就在当天,其他媒体也报道了一起类似的事故,江苏泰州,一男子骑摩托时遭遇风筝线“割喉”,万幸及时刹车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去年3月,深圳一家长带7岁女儿去公园游玩时,孩子险些被风筝线“割喉”!女孩的脖子当场被勒出一段鲜红的“血道子”,看着让人心疼↓
去年4月,长春一男孩在公园玩滑板,也不慎遭风筝线“割喉”!幸好伤口不深,孩子很快就康复了。一次次事件提醒我们:放风筝是个有风险的活动,而观看放风筝,甚至是路过,也同样有风险。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风筝季”,怎么才能避免孩子被风筝线伤到呢?除了放风筝,近期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还有一些常见的游玩项目/行为也存在安全风险,需要我们多加留心。
风筝线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呢?金山消防曾经做过一组实验:
▼细细的风筝线,可以轻松切开苹果
▼缠绕的猪肉,也很快被切成两半
风筝线甚至能割开汽车的铁皮、挡风玻璃和后视镜!
(图片来源微博@陈晨同学)
从风筝线的这种杀伤力来看,只是被割破皮,都算是走运了。而且风筝线细小,有的甚至是透明的,很容易看不到,孩子在玩耍时,非常容易忽略这些飘在空中的“利刃”。
以及,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在别人放风筝时会躲避危险,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放风筝,不要给别人制造危险。充气城堡估计没有孩子会不喜欢,它的体型较大,一般置于室外,通过沙袋和绳子固定。
也正因如此,充气城堡遇到大风天气时,非常容易被掀翻、吹飞,导致孩子摔伤和压伤。当遇到炎热天气,充气堡经过暴晒还会膨胀,存在爆炸破裂的风险。
还有可能因为气压不足导致突然变形,孩子很容易卷在里面,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孩子真的特别想玩充气堡,尽量选择在风小、太阳不是很毒的的天气玩耍,并选择固定措施看上去牢靠的。
对于小宝宝们(4岁以内)来说,最好选择室内、安全性较高的项目玩。蹦床是很多宝宝的最爱,跳一两个小时也不嫌累。但过度的弹跳对孩子的伤害不容小觑:
当跳到一定高度后下降,双脚接触到蹦床的瞬间,脊椎骨、关节、韧带等会面临较大的冲击力。
如果孩子蹦跳时间过长,过度疲劳,有可能会对关节等部位造成损伤。

美国儿科学会的网站HealthyChildren表示:即使蹦床有网状物和填充物作保护,父母也在旁边看着,伤害也可能会发生。
6岁以下的儿童受伤的可能性最大。
▼上海一5岁儿童在蹦床馆摔成十级伤残
①骨折(有时需要手术);②脑震荡和其他头部伤害;③扭伤/拉伤;④瘀伤,刮伤和割伤;⑤头颈部受伤(可导致永久性瘫痪或死亡)。
蹦床弹性大,小朋友站在上面稳定性小,特别是许多人一起玩,或者体重差异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时,最容易发生危险。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孩子10岁以后再玩蹦床,玩的时候也要避免多人跳一个蹦床。
04
海洋球池
传染病重灾区
春季本就传染病多发,而海洋球池堪称“传染病的重灾区”。
央视曾曝光过:
对于数量庞大的海洋球,商家很难做到把球全部清出来清洗地面和一一清洗,大部分商家仅仅是通过喷洒消毒水的方式进行消毒,这种敷衍的消毒效果可想而知。
海洋球池里一天可能会接待上百个孩子,但凡有孩子患有传染疾病,细菌病毒有可能通过口水等粘在球上,传染给其他在球池里玩的孩子。
再者,海洋池还有深埋危险。
海洋池很深,一个大人倒在里面都会被小球掩埋。宝宝身高有限,平衡能力较差,很难从球池里站起来,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就会有窒息的危险。
如果孩子特别想去玩,建议避开传染病高发期,错峰选择人相对较少的时候去。
玩过之后要及时洗手洗脸!
05
健身器材
经常有孩子被卡住
小区健身器材,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标准设计、安装的,并不适合孩子玩耍。但是孩子天生好奇,贪玩时很容易把手、脚、头等部位伸到健身器材的缝隙里,引发危险。健身器材不是大玩具,危险系数极高,咱们千万不能让孩子单独玩耍。
儿童一定要玩儿童器材,避开成人型号!
玩耍、使用前,记得先给孩子检查器材的零部件,远离有损坏的器材。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孩子离开大人视线,看护好孩子。
06
在地下车库停留
汽车盲区最致命
此前,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在地下停车场等待丈夫,遭到一辆车速过快的越野车的碾压,女儿不幸去世。还有孩子在小区停车场入口处玩耍,因为汽车盲区被碾压的。
带孩子在小区玩耍时,一定要避开地下车库的出入口,最好不要带孩子进入地下车库玩耍。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在车前、车后方的视野盲区玩耍,哪怕是停着的车,也要小心车辆突然启动或倒车。
· 作为家长,一定要熟知汽车的盲区位置避免带孩子在盲区中停留。
· 作为驾驶者,在启动车之前,一定要绕车一周进行检查,长时间停车后,也需要重复这样的工作。
· 告诉孩子,不要贴着车身走,更不要在车子附近玩耍、逗留、蹲、坐、站也不行。
· 告诉孩子,不要把车子、停车场当成游戏场,这些地方不适合捉迷藏!
07
随意逗弄猫狗
春季动物性情不稳定
春天千万别让孩子逗弄外面的猫猫狗狗。
这时候的动物会进入发情期,容易躁狂,大家衣服又穿得轻薄,逗弄小动物时,有可能会被咬伤或抓伤。
动物致伤占全部伤害监测病例的12.36%,位列第四,是1~9岁儿童到医院门(急)诊就诊的第二位伤害原因。
儿童因自身生理、心理不成熟,缺乏与动物相处的经验和能力,易做出激惹动物的行为,一旦受到动物攻击,又缺乏应对技能。
所以周末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家长需要加强看护,阻止孩子逗引动物,避免发生伤害。
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千万不可用创口贴、纱布包扎伤口,尽量保持创面敞开,用20%的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左右。然后立即送往医院,尽早注射狂犬疫苗。
如遇恶犬,不要盯着它看、大喊大叫或转身就跑,要用余光看它,保持面对姿势,缓慢离开。
若犬准备扑咬,可以顺手捡起身边的石头、木棒等物品,扔在其周围进行威吓,转移其注意力,趁机离开。
希望这篇文章能多多少少帮助到大家,让大家能注意到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掉的风险~
毕竟,在带娃这件事上,我们再怎么小心、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对我们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打击,没有试错的机会。[1]河南疾控《春游正当时,见到这些小动物千万要当心!被咬严重可致死……》
[2]光明网《警惕“无形的刀”!7岁女孩遭风筝线割脖受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更新于2025年。文章仅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养育等方面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疗、用药问题请咨询医生。一定要预约直播,视频号新规,不预约可能收不到开播提醒!健康科普、24小时答疑...智慧妈妈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