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一个稳得住的家长(《从心理解孩子》25春季班招生还有2天)

陈忻儿童心理  · 心理学  · 4 天前

正文

《从心理解孩子》25春季班招生还有2天,请阅读招生说明;也可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chang

这一年马上要说再见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滴进步,感慨万千。

这是我在“从心”学习的第三年。开课之初,我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每节语音课都认真预习、做笔记,并按时完成作业。很庆幸,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笔记完整地梳理了课程内容,对我帮助非常大。虽然其中很多知识并不新鲜,但将语音流结构化地呈现在纸面上,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课程主干,也方便我随时翻阅某个知识点。写字的那一刻,纸张的触感、笔迹、墨水的颜色、涂改的痕迹,都调动了感官记忆,这种手写的过程,比我以前用电脑打字做笔记,更加深刻。

再说说西姐的变化,真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年前的她极度敏感、黏人,动不动就哭,上所有课程都要我陪着,像和我焊在一起一样。这让我无比崩溃,也是我重回“从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时姐弟关系紧张,姐姐不喜欢弟弟,经常吃醋、推搡;弟弟晚上跟我睡,让我无法好好休息;队友早出晚归,晚上还要陪姐姐,导致我们沟通极少,虽然没有明显的矛盾,但更像是“搭伙过日子”的工作关系。那段时间,我对生活的满意度极低。

而一年后的西姐,仿佛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逆袭”。她现在可以独立睡觉、基本独立洗漱,姐弟俩每天牵手一起去幼儿园。虽然偶尔还会吵架,但姐姐已不再排斥弟弟,大多数时候是弟弟调皮捣蛋惹她生气。而弟弟也在过去一个多月进步明显,很少再故意攻击姐姐,沟通也更顺畅。从刚入园的新鲜感,到一两周后的抗拒哭闹,再到现在理智接纳幼儿园,他已经可以愉快地入园和放学。我尝试让他晚上跟阿姨睡,本以为会大哭,没想到他认真想了一下就答应了:“跟阿姨睡,可以啊!”这一个半月,除了生病的几天想妈妈,其余时间都和阿姨相处得非常和谐。我和队友也终于在三年后,不再分房睡了!

春节期间队友生了一场大病,像是被打醒了一样,开始听劝、控制饮食、调整工作节奏,把下班时间提前,带动全家的作息时间整体提前。弟弟上学后,阿姨白天轻松了很多,心情更好,即便偶尔夜里被吵醒,也能耐心照顾。

练琴方面,以前西姐练琴必须我全程陪着,经常因挫败感而发脾气。但自从换了钢琴老师后,一切都顺了很多。她现在基本可以自主练琴,我只是观众、报幕员、录像员,偶尔夸一夸她,具体的动作和曲子已经无需我手把手教了。

运动方面,之前一直没找到她喜欢的项目,后来她在楼下跟小朋友疯跑玩得很开心。虽然别的孩子因为作业不再常下楼,但她班主任鼓励大家去上街舞课——这个我以前劝她试,她坚决不肯,嫌“街舞不够柔美”。这次她却主动要求报名。试了一节后非常喜欢,第二节课因跳得好被点名表演,第三节课还参与了园区的宣传视频拍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回家都要跳舞,见人就说“我会跳街舞!”今天早上她还说:“妈妈,有个大姐姐说,街舞是男孩子跳的,女孩子不跳。”我问她:“那你们街舞老师是女生吗?你跳得好不好?”她坚定地说:“老师是女生,我也是女生,女孩子当然可以跳街舞!”这说明,她已能辨别外界的声音是否合理,也不会因此受到困扰。这也印证了老师课上常说的“生态系统”理论:外界声音很多,但我们要争取成为孩子心中最有影响力的声音。

关于游泳,西姐原本极度抗拒。去年小伙伴们都去学游泳,她坚决不去。上学期幼儿园安排了两周一次的游泳课,她只上了一次就不再下水。到了这个学期,游泳课改为每周一次,我不想再让她“混过去”,于是轻轻推了她一把。第一节课她学会了闭气(她说是3分钟,其实是3秒),非常开心地说:“以后住酒店必须有泳池,我要潜水!”但一周后恐惧又回来了,课程当天哭闹不止,还谎称肚子痛不敢下水。我便尝试和她梳理原因:1. 害怕丢浮板潜水;2. 觉得只有她一个人害怕,怀疑自己有“怕水基因”。但她又告诉我教练人很好,从不逼她;工作人员也很体贴,帮她吹头发。我了解后发现,其他孩子早已在校外报课学过泳,也继续在放学后上私教,而她实际总共下水不过三次。于是我判断,她的恐惧源于对比造成的挫败感,而不是水本身。

这周游泳课,我去现场观课,并与她达成共识:如果想继续学,我就帮她报私课;如果真的不喜欢,也可以不再上课,留在班级。结果她在课上情绪极好,频频对我展示自己的动作。下课后教练也表示,她动作不错,并不怕水。她当场要求加课。问题顺利解决。顺带一提,班级群里有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本来喜欢游泳,现在却抗拒,是不是教练不负责?”但我看到的现实恰恰相反:教练、老师都很专业、很温和。只是家长口中的“喜欢游泳”可能只是“喜欢玩水”,而课堂上练习打腿、憋气这些技能训练是累的,有些孩子回家说“被罚多练五分钟”,其实是教练在给予针对性的练习。一切需要多一分了解与信任。

至于我曾担心的左撇子书写问题,现在看来也完全不是问题,纯属老母亲多虑。西姐的数学起步慢,前两个月10以内加减都不会,现在通过Anny的数学种子课程,每天在生活中渗透启蒙,我们母女俩都变得对数学更敏感、更有兴趣,能力提升得飞快。

总的来说,西姐就像被一个整体的网兜着成长,各方面的能力在相互滋养中共同发展。钢琴提升了乐感和节奏感,英语话剧增强了表现力和语言能力,让她在幼儿园对英语充满自信,也因此勇敢去主持升旗仪式。一个领域的自信迁移到了其他领域,让她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一个“什么都能学会”的小孩。

最后,真心感谢“从心”这个大家庭,是这一年中给我最大底气的存在。面对问题,我学会不急着“剪枝”,而是愿意后退一步、慢慢养育。“慢就是快”,一年一回顾,才发现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