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中国建造”助力南极考察,中建港航局秦岭站建设者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中国建筑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6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完成了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秦岭站配套项目建设任务,助力秦岭站顺利取用海水。该文章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挑战、创新点和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背景与意义

秦岭站是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环境恶劣。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取海水的问题,为科考站的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观点2: 项目挑战与创新

项目团队面临了极端气候、地形地貌、冰川冻融等问题。通过创新建造,实现了五项突破,包括采用装配式高柜集装箱、取水管斜井安装技术、防堵塞措施、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关键观点3: 项目团队的合作与支援

项目团队与多方合作,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包括支援站区其他任务、完成卸货任务、协助站内工作等。展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硬核担当。

关键观点4: 项目的阶段成果与未来展望

项目团队完成了调试并顺利供水,得到了考察队的感谢和肯定。未来,中建港航局将继续深耕极地考察领域,积极融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布局,助力我国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


正文

近日,在中国极地中心的组织下,中建集团旗下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圆满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秦岭站配套项目建设任务,以“中国建造”助力秦岭站顺利取用海水,打通科考站的“生命之源”。





CHAPTER.  01

使命担当 探索“生命之源”



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也是第三座南极越冬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全年平均气温零下20℃,最低温达零下40℃。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破浪出征,随队出征的还有中建港航局南极秦岭站配套项目建设团队。





CHAPTER.  02

创新建造  实现“五项突破”



与其他科考站相比,秦岭站附近淡水资源匮乏,生活水源主要为海水。罗斯海区域气候条件恶劣,冬季风浪大,冬季冰层厚度可达2米-3米,极端条件下取海水面临冰川冻融容易撞击破坏取水管和泵房、取水管容易被海洋生物堵塞等诸多问题。出发前,中建港航局组织专家研讨,多次开展模拟试验,为完善极地考察支撑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自2024年12月28日上站后,冒着风雪,多次实地勘察地形地貌,与极地中心、设计、监理等多方研究,果断放弃原定海湾取水口位置,在保证取水泵吸程与扬程前提下,优化泵房选址,重新开挖场地。极端气候下工程建设,是对人体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挑战。在南极,五六级风已是难得的好天气,面对“一天大雪两天大风”的恶劣天气,项目团队与狂风暴雪打起“游击战”,每天穿着厚重的连体防寒服、防寒鞋帽,戴着护目镜,先后完成钻孔施工、安装孔内管道、安装取水泵房以及地表管道安装、保温和电伴热施工。最终,项目于2025年2月22日完成调试,顺利往主楼供水,满足每小时6立方设计流量要求。



项目团队围绕冰川下取水系统建设和正常使用等方面进行尝试研究,聚焦施工技术难点实施攻关,实现了中国南极建设的“五项首次突破”:首次采用了两个40寸装配式高柜集装箱拼接建造,为后续维保、检修提供便利,且设备及控制系统预拼装和预调试在国内完成,有效减少现场作业时间;首次采用取水管斜井安装技术,将取水管通过管井直接伸至海底不冻层,有效避免冰川冻融对取水管的撞击;首次实施在取水管道上增加取水过滤头部和蓝式过滤器两种防堵塞措施,同时在泵房设置取水管反冲洗系统,有效解决海生物堵塞问题;首次采用耐腐蚀性强的2205不锈钢,并进行双层管道设计,达到保温和保护同时,减少对南极原生生态的影响;首次创新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待主楼投入使用后,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科研用水24小时不停歇供应。




CHAPTER.  03

筑梦南极  拓展“幸福空间”



“穿过‘咆哮西风带’,身处地球的干极、寒极和风极,参与中国南极秦岭站配套工程建设,我们深感使命光荣,深知责任重大。在南极,最大的‘敌人’是不可控,我们能做的是大家拧成一股绳,互相信任、支持、协作。”中建港航局项目建设者彭安康说。秦岭站设置了机械班组、用电保障班组、用水保障班组和施工班组等,在风雪南极,大家众志成城,以“中国建造”合力推进科考事业。



建设期间,中建港航局项目团队主动支援站区其他任务:完成“雪龙2”号和“永盛”号卸货任务,协助站内铺设发电设备电缆、更换气象设备,协助做好水管管道保温和观潮仪测量放点等工作,驳船靠岸风浪大时主动冲上去拉缆绳,堪称“现代版纤夫”,展现中国极地建设者的硬核担当。



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两次发来贺电,对中建港航局长期关心支持极地事业表示感谢,对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肯定。面向未来,中建港航局将继续践行“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的中国建筑精神,持续深耕极地考察领域,积极融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布局,助力我国极地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鑫鑫

核校: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港航局


多精彩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