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消化道肿瘤的话题,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在年轻人中的高发引起关注。文章介绍了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文章提到了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及率较低,很多人因为害怕胃肠镜检查的麻烦或痛苦而拒绝接受检查。文章还详细解释了内镜检查的流程和相关问题,如麻醉、泻药的口感等,并提醒人们注意消化道肿瘤的风险,需要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消化道肿瘤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文章报道了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在年轻人中的高发情况,引起社会关注。
关键观点2: 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消化道癌迹象的重要手段,但普及率较低。
很多人因为害怕胃肠镜检查的麻烦或痛苦而拒绝接受检查,需要提高内镜检查的普及率。
关键观点3: 内镜检查包括麻醉、泻药等过程,医生正在研发新成分泻药以改善口感。
文章详细解释了内镜检查的流程和相关问题,如麻醉评估、泻药的口感等,同时医生透露了改善泻药口感的小秘诀。
关键观点4: 网友提醒要重视内镜检查,及时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
文章还引用了网友的提醒,呼吁人们要重视内镜检查,及时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
正文
来源:新闻坊综合新民晚报(记者:左妍)、此前报道、网友评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我国的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早发现、早治疗无疑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消化内镜是早期发现消化道癌迹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不过,我国内镜检查的普及率却非常低,这是因为不少人会从内心表示拒绝,担心胃肠镜检查麻烦或痛苦。“在家搜索了做胃肠镜的全过程,全麻的话,担心影响记忆;不打麻药的话,那难受劲儿肯定受不了;再加上还要吃泻药,过程更是太折磨人了。”
传统泻药令人“破防”上海的陈女士两年前曾做肠镜摘除了息肉,快到复查时间了,可那次的经历却让她迟迟不敢再去。“这真是我喝过最难喝的东西,量太多了,肚子又涨又恶心,味道也难以名状,我好几次都吐掉了,又担心摄入量不够,还得拼命灌。”她希望可以有小剂量、口感好的泻药早日问世。周平红医生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愿意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的人群显著比过去增多了,不过和逐年增高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相比,这些检查数量仍然不够。“胶囊检查可能会漏掉一些病变,即便发现了也没有办法取样活检。而无痛内镜检查可以随时观察,对异常的病变也能够反复观察对比,发现肠道息肉甚至可以直接摘除。”周平红说。内镜虽然是侵入性检查,但实际上非常成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低。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候诊区医生表示,其实,做无痛胃镜的麻醉方式是静脉麻醉,过程比较短,麻醉药物起效快,停药之后苏醒迅速,完全不会影响大脑。不过,在无痛内镜检查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才能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喝泻药主要是为了让肠道变得干净,医生在检查的时候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肠道的情况。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蔡明琰教授坦言,泻药最好可以同时满足效果好、起效快、水量少、口感佳、安全性强,不能对胃肠道黏膜有损伤,不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但目前任何药物都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蔡医生表示,“泻药的种类比较多,有不同成分和剂型作为选择,因此更新换代也快。”如今,团队正在研发新成分的泻药,目前也已经到了三期临床;同时也逐步改变传统泻药的剂型,增加水果类味的调味剂,让口感更爽口。“目前吃过这几种新型泻药的人都表示口感还不错,水量也不大,同时肠道准备的效果也比较好。”她说。此外医生还提醒要做肠道准备的人,做检查的前一天饮食要“少渣”,可以吃少许的粥面馄饨,但一定不能吃蔬菜、水果这类多纤维素的食物,也不要吃含籽的食物。“我之气遇到过一位女患者,在做肠镜前连吃了三天色拉,肠道准备状况不佳,只能重来。”蔡医生说。怎样改善口服泻药的口感?蔡医生透露了一个小秘诀,可以在泻药里加入少量无色的电解质饮料,市面上在售的都可以。首先挂内镜中心的门诊号,预约检查和麻醉评估,通常在5个工作日之内可完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的肠子长短和弯折度都不太一样,有的人“直肠子”,检查相对容易,有的人肠子“弯弯绕绕”,检查起来就会更加费时,但总体来说,只要没有异常,检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有异常,会在过程中取样活检,时间相对就长。一般来说,无痛胃肠镜需要有人陪同,报告马上就可以出。如果有病理报告,则需要等一周时间可取。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在做内镜检查时医生可能会打气、冲水,打气目的是让肠道‘鼓’起来,褶皱处撑开;冲水能把消化道黏液冲走,也是为了改善医生视野。”周医生解释,有些人做完肠镜后觉得肚子疼,可能跟肚子充气后没有及时排气有关,大多数在充分排气后会就得到好转。2020年《内科学年鉴》中的一项研究指出:一次阴性高质量结直肠镜检查结果,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有相关性,并且持续时间可达到17.4年。“与其说消化道肿瘤太猖獗,不如说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周平红说,以肠癌为例,95%的肠癌主要是肠息肉演变而来,而肠息肉发展到肠癌一般需要10到15年时间。
蔡明琰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普通人45岁就该考虑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第一次检查没有问题,检查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到5年。如果检查发现了问题,需根据病理结果和医嘱定期复查。高危人群最好将首次检查时间提前到40岁,比如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长期便秘、腹泻、不明原因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有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等等。“内镜检查不仅能发现早期病变,而且能判断病变的边界、性质、浸润深度,帮助医生决定是否进行内镜下治疗。”蔡明琰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