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十年,年轻人爱看的书有什么变化丨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12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基于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详细阐述了青年网民在阅读焦点、思想消费等方面的变迁。报告分析了青年阅读群体十年间从关注政治、历史、时代宏大叙事到关注生活、工作、女性议题等个体化、细分化知识的转变,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和对个体化知识的需求增长。同时,思想消费中也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容,如“中国”“社会”“国家”等核心议题。红色文化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成为新兴的阅读类型,体现了青年网民对国家发展、性别议题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青年阅读焦点的转变

从宏大叙事转向生活、工作、女性议题等个体化、细分化知识,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和对个体化知识的需求增长。

关键观点2: 思想消费中的恒久内容

“中国”“社会”“国家”等核心议题在青年阅读中的贯穿,表明青年网民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自信心提高的关注。

关键观点3: 红色文化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兴起

这两种思想成为当代青年阅读中的新兴类型,体现了青年网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性别议题等的关注与探讨。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青年群体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创造力的水平,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日,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青年网民在精神文化需求、思想消费等方面的变迁途径。特别是,研究团队基于豆瓣平台采集了90000余名用户的全部历史阅读记录共计2235万条,尝试勾勒青年网民十年的阅读热点变迁。
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青年网民阅读焦点的转变。从2014年到2024年,青年读者的兴趣从以《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娱乐至死》等为代表的政治、历史、时代的宏大叙事,逐渐转向以《倦怠社会》《我在北京送快递等》《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等为代表的生活、工作与女性议题等更加贴近个体经验和主体意识的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也彰显了他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对个体化、细分化知识需求的增长。宏大叙事曾经是青年探索世界、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而今,他们更倾向于在微观层面寻找共鸣,关注那些能够直接触及心灵、影响日常生活的议题。
具体到单本书籍,《东京八平米》《倦怠社会》等书籍的流行,揭示了青年对现代生活状态、心理健康及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是青年在面对职场压力、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疏离等现代性问题时,对自我定位和生活意义的探索。而《我在北京送快递》《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等作品,则映射出青年对社会工作场景、经济结构与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与深刻反思。
当然,在思想消费中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中国”“社会”“国家”作为恒久不变的阅读内容贯穿在当代青年对社会的理解与思想方式中,这表明,人们对社会议题和现象的核心始终围绕着这些要素,即便有些书籍的关注度衰落,依然会有新的书籍去描绘这些内容并受到关注。同时,随着中国国家发展与民族自信心的提高,青年网民正在转变国家视野,诸如“日本”“英国”等国家成为衰退的书籍中特有的主要关键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文化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成为当代青年阅读中的新兴类型。反映红色文化思想类型的代表书籍,有一些具有较高抽象层次的政治哲学著作或理论著作,也有一些诸如《筚路蓝缕》等反映特定时期具体历史情境的研究。尽管这些书籍的题材与写作目的不尽相同,但它们大多涉及社会主义发展这一主题。研究发现,青年网民经常会使用阶级视角表达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观点,更愿意从底层立场出发,支持更加平等的制度构建,也经常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劳资关系展开探讨。
女性议题的兴起,无疑是这十年间青年阅读领域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从《盐镇》到《始于极限》,这些书籍不仅探讨了性别不平等现象,还激发了青年网民对女性权益、性别角色及社会正义的广泛讨论。这一趋势,既是对全球范围内女性主义浪潮的回应,也是中国社会进步、性别意识提升的体现。中国的青年网民对性别议题的关注,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对女性声音有了更多的倾听与尊重。
在阅读的隐喻中,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一本尚待解码的书。从宏大叙事到生活主体意识,从持续关注的恒久一体到新兴关注的交织,再到红色文化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共同崛起,青年网民的阅读与思想消费的深刻变化正告诉我们这一点。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文章来源:光明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推荐文章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