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到中年最大的心酸,不是没钱,而是父母病了,还没做好这件事

慈怀读书会  · 读书  · 2 月前

主要观点总结

作者通过父母相继生病这一生活经历,深刻理解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文章描述了癌症家庭的不易,以及面对父母生病时,如何给予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照顾者需要照顾好自己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文章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自我关怀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父母生病对作者的影响

父母生病让作者更深理解了自我关怀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照顾父母的经历,体会到了自我关怀的力量。

关键观点2: 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自我关怀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平静和从容,从而更好地照顾自己和他人。

关键观点3: 如何实践自我关怀

作者通过留出时间静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关注自己的需求等方式来实践自我关怀。这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和精神焕发,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正文

作者:海蓝幸福家
来源:海蓝博士(ID:hailanboshi)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 兹心说 //

父母生病,让我更深理解了自我关怀,茅塞顿开。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有依无靠,放不下老的,惦记着小的,还要担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健康,稍不留意,就会顾此失彼,说不上哪天就被哪一根稻草给压垮了!


对于一个40岁的中年女人来说,压垮我的稻草是父母相继得了大病。


先是母亲被诊断出来了癌症。


我是独生女,一直都是妈妈手心里的宝贝,虽然已经是中年,还是妈妈口中的“妞妞”,享受着妈妈的呵护。


我从来没想过妈妈也会生大病,也会倒下……

这时候,就需要我来撑起这个家了。


癌症家庭的不易,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懂得。


在癌症家庭中,幸福转瞬即逝,担忧是常态。


整个家庭,都在和癌细胞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癌细胞虽然暂时被控制,但病人依然需要定期复查,大把吃药,控制病情。


病人的神经是敏感的,他们畏惧未来,面对家人也有沉重的负罪感。


为了照顾病人的情绪,癌症家属需要举重若轻,甚至小心翼翼。


家中的气氛是微妙的,难以把握的。


关心太少,病人有被抛弃被冷落的感觉。


关心太多,有些病人会怀疑自己是否复发了?而家人在隐瞒真实病情。


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应对抗癌持久战过程中巨大的经济压力。


妈妈做手术、放疗、化疗的过程,差不多持续了一年。

在那一年中,我要上班,孩子才两岁,还要经常请假去医院陪她,我也日渐消瘦,精神不济。


有一天,病床上的妈妈,突然拉住我的手,哽咽地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成了你的累赘,看把你累的……”




好不容易等到妈妈的病情平稳了,结果爸爸又出事了。


有一天,他端着水杯好好走着路就摔倒了,然后人起不来,也说不出话,还好妈妈比较镇定,赶紧叫了救护车送去了医院。


爸爸中风了。


幸运的是,送医院比较及时,爸爸没有留下太多后遗症,有行为能力,但失去了很多记忆,说话也不再利落,含含糊糊的。


“有行为能力”这句话是医生说的,似乎爸爸没有什么大碍,但我听得好心酸,父亲明明变了很多——


虽然他也七十岁了,但生病之前,他的腰背板直,走路雷厉风行,说话声音洪亮,现在他腰背都挺不直了,走路也只能慢慢挪,说话都说不清楚。




面对接连而来的厄运,父母变成了孩子,他们哭泣—绝望—疗伤—面对—接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出门社交,有些人见到他们却像躲瘟疫似的——


打牌不与他们一桌,吃饭不愿挨着他们,不再邀请他们串门,更拒绝来父母家。


别人的拒绝让父母极其敏感,他们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开始自我隔离,哪里都不去。


有关系亲近的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们,他们也左右为难:


他们常常为没有心力做一桌子菜招待亲人而内疚自责,又岀于对疾病的恐惧,不敢在外吃饭,甚至会拒绝亲朋的探望。


有时候,来的亲戚朋友就让爸妈别动,自己下厨给他们做饭,但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深深的羞愧,都没有勇气诚恳的说一句感谢,而是沉默。


亲朋们看到他们总是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就说先不来打扰了,可别人不闻不问又让他们失落难过......


似乎怎样的关怀都让他们无所适从。




他们活成了一座孤岛,连我的新家都不去,生怕把厄运带给我们一家三口。


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哭着对他们说:

“我们是一家人,就是要互相照料的,如果一个孩子怕父母把厄运带给自己,那这样的孩子生来有何用?”


听了我的这番话,他们才欢天喜地地进了门。


但是,从我家回去,他们又不出门了。

我问教练,我该怎么办?


教练说:

“亲爱的,你要先照顾好自己,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照顾者疲劳’。

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长时间下来就会觉得自己被掏空,从身体和心灵没有一点力量,很难再有精力去温柔地爱家人,就算我们有这个想法,也没有那个力气。

当我们的“能量值”“储爱槽”是空的,自己的心都空了,怎么能给到别人呢?就算我们再爱那个人,我们也无能为力。”

破解“照顾者疲劳”的钥匙就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给自己“充爱”,让我们的储爱槽一直都满当当的,内心一直充满了力量和爱。


爱满自溢,我们自然就有能力去爱家人。


每天,我都会留出半个小时静观,这是彻底属于自己的半小时,与自己待在一起。


每周有一个晚上,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例如,去公园散步,和朋友逛街,或者去看一部电影。


当我感受到自己内心急躁,呼吸急促时,会稍微停几秒钟:“哦,原来这是压力”;然后说:“愿我平静。愿我从从容。愿我们都能平静从容。”


我们需要保证,给予自己的需求一些必要的关注,这会帮助我们放松和精神焕发,尤其是在照顾父母的时候。




时间,确实是治愈的良药。


终于在生病一年以后,他们重新走岀家门,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


我们终于可以敞开而平静的交流那些每个月复查的日子。


爸妈愤恨地说,就像一个月月面临大考的孩子,提前半个月开始紧张,考完再惴惴不安的等几天岀结果;


若结果好,则放下悬着的心;若不好,则再找医生审判。等暂时消停,新一轮的紧张恐惧又开始了,一遍一遍虐心之至!


以前不明白病人知情后,家属为什么还要装。


在医院,我们四个人每天看似微笑乐观面对医生,积极治疗,我从不曾想到未来的两年如此举步为艰。

不曾想到每次回家母亲睡下后,父亲在我面前哽咽落泪。


每次我回家,他俩都寸步不离,走时又目光躲闪,生怕此次分离便是永绝。




去年底回家,我终于可以和父母平静的讨论起死亡、告别、身后事。


妈妈确诊癌症后,她还安慰我:“没事的,我自己就是医生,我知道,癌症现在就是个慢性病,我好好配合治疗,肯定能好的,你别担心啊。”


其实,她背着我跟亲戚说:“我不怕死,但我怕女儿难过,没有我,她以后可怎么办啊……”


我问妈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认同吗?”


妈妈说她认同,若没查出来她早已经死了。


这个此生常常为别人鞍前马后奔波的女人,说决定放下所有,好好过余生的每一天:她终于可以放声的笑,放声的唱,尽情的跳,步伐欢快,眼里有光......


那一刻我泪崩!你们终于活过来了!


我只希望某一天父母离开时,我没有后悔难过。


因为他们活着的每一天,我已经尽力,该做的都做了,也给了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无憾了,其他的交给老天。

父母生病,让我更深理解了自我关怀,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像一道明亮的光照进心里。


现在,我的父母无师自通践行起了自我关怀:无限的允许、接纳、与各种情绪共存、探索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而我,也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丢掉包袱放下事业,决定酣畅淋漓地过自己的人生。


生命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


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都心存敬畏,给自己莫大的允许和尊重、宠溺;


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疼惜这具伴你几十年、陪你征战四方的肉身开始,好好爱自己,在每一个当下,认真生活,认真地爱。


兹心批注:

兵荒马乱的中年,放不下的担子,停不下的脚步。此时最要紧的,不是照顾好老小,而是照顾好自己。你好了,才能撑好一个家。你强大,才能给亲人带来倚靠。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锵锵匠,本章来源于海蓝博士(ID:hailanboshi),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系列图书作者,情绪转化与幸福力专家,海蓝幸福家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海蓝博士公众号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学习
↓↓↓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