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球扩俱乐部 |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进军教授团队为二叶瓣重度狭窄合并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带来“心”生!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医学  · 昨天

正文


2月16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进军教授团队使用纽脉Prizvalve TAV23瓣膜,成功为1名80岁二叶瓣重度狭窄、轻度钙化、合并冠脉多支病变、动脉弓锐角、78°横位心患者开展TAVR手术。术中股动脉路径建立、瓣膜精准定位及释放一气呵成,术后造影和超声示人工主动脉瓣形态、位置、功能良好,血流动力学即刻改善,同时为后期冠脉介入预留通路。此次手术是纽脉球扩瓣上市后的安徽省首植,不仅充分彰显了贵院多学科手术团队具备高超的瓣膜介入技艺,同时展现出Prizvalve瓣膜系统符合中国患者病理和生理解剖结构的独特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220093425.jpg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80岁女性,主诉“胸闷1月”入院。心动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并少量反流,二尖瓣中量反流;主动脉瓣回声增厚、开放受限;多普勒示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增快PSV 410cm/s,MPG 41mmHg并见少量反流,EDV 119ml、ESV 70ml、SV 49ml、CO 3.6L/min。
术前CT评估
Type 1型二叶瓣,瓣叶明显增厚,轻度钙化,钙化积分113 mm³(HU1090),主要分布于瓣叶。收缩期瓣环面积403.7 mm²,折合内径22.7 mm。流出道(-3 mm)面积440.4 mm²,折合直径23.7 mm。左右冠开口高度尚可。左冠可见散在钙化。室间隔增厚,心尖变薄,瓣环水平夹角78°,提示横位心。

入路评估发现,主动脉弓可见明显锐折角。主动脉弓、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可见散在点状、团块状钙化及附壁血栓分布。左侧下肢动脉入路最小平均内径5.5 mm,右侧下肢动脉入路最小平均内径6.4 mm。双侧股动脉分叉高度可,未见严重迂曲,穿刺点未见明显钙化,左侧髂总动脉狭窄,建议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置入20F大鞘。


造影角度提示


钙化评估


CT模拟植入Prizvalve 23#


左、右冠评估


入路分析


穿刺点位置

手术策略
推荐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置入20F大鞘;使用Prizballoon 18mm球囊预扩,标准容量2-8位释放Prizvalve THV23瓣膜。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以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置入20F大鞘建立工作路径。使用Prizballoon 18mm球囊充分预扩张主动脉瓣,造影示无腰征。

术前造影


Prizballoon 18mm球囊预扩张


术者输送纽脉Prizvalve TAV23瓣膜至主动脉瓣口,并给予精准定位,最终在180 bpm起搏下且血压降至50 mmHg时,成功平稳的以标准容量2-8位释放瓣膜。


Prizvalve瓣膜输送器过弓


Prizvalve瓣膜精准定位


Prizvalve瓣膜释放


复查造影显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几乎无瓣周漏,入路血管未见渗血和显著狭窄。术后超声检查显示人工主动脉瓣位置、形态、回声、功能正常,PG Mean 2.77 mmHg、Vmax 1.36 m/s、Vmean 0.71m/s.

Prizvalve瓣膜释放后造影


术后入路评估


术后超声

手术结语
术后,刘进军教授对球扩瓣TAVR手术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并高度赞扬了Prizvalve的卓越性能,肯定了其临床表现。近年来,TAVR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经验积累、技术不断精进及器械更新,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从而让更多患者,包括那些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能够从TAVR这种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中获益。当然,每台手术都需要我们制定严密的手术策略,精心的术前评估,术中策略和术后管理,才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长期预后。相信末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更多患者将从中获益。




专家简介


刘进军 教授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科室副主任,导管室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导师

学术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心身分会常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青年委员;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创新性研究成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H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临床实践指南》。主持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卫健委重点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等多个科研项目。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